
【雅香】黑人白话之119(随笔)
◎《黑水白沙》
十一年前的十一,黑人为刚刚出生的蝈蝈建立了他的新浪博客,起名叫《蝈蝈的脚印》。此后五十三个月的时间,有图有文的如实记载了儿时蝈蝈的生长、成长过程。希望将来有一天,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蝈蝈,或者已经为人夫为人父的蝈蝈,能够翻开这本网络日志版的《蝈蝈的脚印》,看看自己的来路及其变化,看看姥爷的初心及其执着,还有那么多爱他帮他的人的故事,还有那么多欢乐的日子和美好的期待……今天是蝈蝈十一周岁的生日,姥姥姥爷因为要照顾病中的太奶奶而无法回到他的身边,屏中遥祝我们的大宝贝生日快乐,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最最重要的是未来的生活幸福安康。当然,重中之重还是创造幸福,家国安康!
◎《黑水白沙》
大概是六年前的清明节,八十八岁的妈妈与四岁半的蝈蝈,朗朗的笑声,喃喃的稚语。如今回看,百感交集。正可谓:小鸟出巢老鸟归,老羊一瘦小羊肥。生命传承,绵绵不断;爱心接力,代代不息。
◎《黑人白话》
这是在蝈蝈三周岁生日时写的一篇网络日志,那时的蝈蝈刚上幼儿园,黑人还在工作岗位上。转眼之间八年过去,外孙上学五年,姥爷退休七年。还有许多深刻的变化正在成反比不断延伸。总有一天,我们会仰视他;还有一天,他会俯视我们。如此变化,便是生命的延续:我们读孩子那越来越长的身影,孩子读我们那越来越小的背影。
◎《黑人白话》
感谢江山文学,感谢雅香社团,感谢闲妹主编,感谢岁月静好,正是由于她们的共同努力,才使得黑人这篇《为平民立传,让父亲复生》真正得以复生,且因二次创作而格外生动感人。于是急忙转给正在术后康复中的康老师,但愿她读出欣慰,听出笑声。
◎《黑人白话》
天气不好,既影响病情,也影响心情。反之亦然,但愿明天云开日出,国庆也是天庆地庆人庆。
◎《黑人白话》
尊重别人,就是优秀自己。别人尊重我,是别人优秀。凡是懂得尊重的人,大都是优秀的人。
◎《黑人白话》
黑人的圈子不多,但是质量不低:营口圈子的铁哥们主要和昨天有关,大家在一起的感觉很温暖,很可靠;文化圈子的知己们主要和今天有关,大家在一起的感觉很快乐,很默契;金融圈的小朋友主要和明天有关,大家在一起的感觉很美好,很轻松。
◎《黑人白话》
苏轼自不惑之年后,一直用名缰利锁之物质换取龙腾虎跃之精神,不合时宜却千古流芳。
◎《黑人白话》
苏东坡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贡献是全方位的,有如月光之山川江河。
◎《黑水白沙》
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是1957年,爸爸抱着弟弟,妈妈领着我,一家四口从前门走过金水桥。如今六十四年过去,方才家中的情景是,弟弟双手抱起病中的妈妈,我看着《大树歌》中长眠的爸爸。祖国依然年轻,北京依然雄伟,天安门广场上增加了毛主席纪念堂。
◎《黑人白话》
感谢老同学澄然,用美好而丰富的情感和声音为我们挥毫泼墨龙飞凤舞《大写的中国》。
20211001
◎《黑人白话》
感谢曹丁老师,感谢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感谢中央电视台《致敬经典》栏目组。《黄河大合唱》,国庆献重礼。在央视《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中,曹丁老师指挥并且畅谈《黄河大合唱》。冼星海的故事,光未然的故事,严良堃的故事,曹丁的故事,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黑水白沙》
2003年十月二日,在月光园小区艳伟理发吹了个“飒奔”,然后去国际酒店贵宾楼,欢迎沈阳来的小朋友,一同庆祝爸爸妈妈的金婚纪念日。白驹过隙,黑人老矣!如今十八年过去,再次回到正在维修改造的月光园小区,正可谓物是人非,感慨万千。
20211002
◎《黑人白话》
如今柳迦柔是辽沈文坛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十八年前我们初识于网络文学社团雀之巢的时候,大家都是菜鸟。那时她经常自诩“魔鬼身材”,后来我开玩笑说,魔鬼还在,身材没了。现在,她的文学“魔鬼”和写作“身材”都远远超过黑人。
◎《黑人白话》
退休的好处之一就是节假日真正休息,不用东跑西颠去往人多的地方挤。
◎《黑马由缰》
曹丁老师要去湛江,来电话问黑人两三天时间都去哪好。回答是:去特呈岛看红树林和白沙滩,去湖光岩看地质公园和博物馆,去跳水训练基地看陈晓红和全红婵,去海鲜大排档吃炭烧生蚝和清蒸沙虫。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