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木子店五记(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木子店五记(散文)


作者:陶建军 秀才,106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2发表时间:2021-10-05 14:20:26
摘要: 麻城东山,鄂皖交界处的木子店镇,青山绿水,原生态景点,星罗棋布,令人流连,特以游记的形式,作为记述。

一,李家老屋记
   我所驻的木子店镇熊家垸村,是个美丽的地方。
   不必说,这里的巍巍青山,山上茂林修竹,奇花异草,一年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不必说,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河,流水淙淙,游鱼细石,清澈见底,河水之上,鹅鸭成群,真个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也不必说,农家小院,干净整齐,一栋栋外表美观气派的小洋楼,一座座安静祥和的小村落,一片片稻浪翻滚的禾田,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单单就是那些宁静的早晨就足以让人无限迷恋,自得其乐。
   初夏时节,清晨从梦中醒来,走出户外,一层薄雾笼罩在天地之间,对面搁船山上,一层薄薄的云层,太阳似出未出,似乎有些迷离。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的鸟儿们已经在呼朋引伴,白鹭在稻田上飞舞。稻田上的禾苗经过一夜露水的滋润,晶莹碧透,生机无限。站在乡村的广场上,似乎就是在一篇绿色的海洋上。树是绿的,稻田是绿的,菜园是绿的,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就连空气似乎变成了绿色。身边的小河,流水潺潺,一些人家的鹅鸭已经在河水中嬉戏,或者稻田中有些青蛙的歌唱,给这个宁静的早晨带来更多的生动。
   在田埂上,在小路边,在小溪旁,巧手的农户们点播的黄花、丝瓜、或者葫芦、豇豆、苦瓜,正在拼命的吮吸着这清晨的空气,盛开出黄色、紫色或者白色的花朵。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经常会不由自主的背诵其陶弘景的名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当然,熊家垸不仅仅只是美丽,在熊家垸的青山怀抱之中的李家老屋,它的神奇更让人惊叹。
   它风水奇异。它地处巍峨天景山下,神奇古陆核边,那古陆核呀,据地质学家测算,有着28亿年历史。就在陆核的山麓之中,巍然耸立着这座老屋。它四进四重,共有十二栋房屋组成,相传是模拟北京老四合院样式设计。老宅三面环山,正面一口荷塘,侧对李家冲冲口,是传说的“猪婆龙地”,前有照,后有靠,两侧青山抱,地势安祥清净。东西两座厢房外,有两口千年古井,其水碧绿纯澈,游鱼翔底,其水冬暖夏凉,绝妙神奇,誉为“龙眼”。居住此地,极易发家,最初主人曾富甲一方,所开钱庄,发行银票,通行麻东各地,畅行无阻。
   它历史悠久。据族谱记载,该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当年这里是木子店通往外界的交通要冲,房主在此地建旅馆,方便过往行人,近200年雨打风吹,它依旧屹立于李家冲的茂林修竹之间,至今仍然有十几户人家在其中休养生息。具体建造者,目前已经无法确认到底是谁,至于设计这栋老屋是何人,更无从查考。
   它规模宏大。两栋四进四重砖木结构的主体建筑雄踞地脉中间,对称两栋东西厢房,总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12栋建筑整齐有序,大小房屋厅舍100多间,最辉煌时,能居住260人。房房之间,有廊道相通,曲折幽深。其内还有有戏楼三座、天井若干,房房之间,有几百米的廊道相通,曲折幽深。
   它设计精巧。别具匠心。虽然其建筑材料是青砖黑瓦,石条杉木,但设计科学,富有匠心。房屋布局,科学实用,冬暖夏凉,舒适安康。地下水道,设计奇特,百年历史,从未堵水。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振翅欲飞,注重细节。花板廊柱,精雕细刻,鸟兽花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虽然屹立百年,历史变更,社会动荡,破坏严重,但是即使是残存的只砖片瓦,依然别具匠心。我们曾经在此物中搜罗去一片雕刻:波浪翻滚,一名僧者,缕袍袈裟,正在搏击风浪,分明是展示当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更有传说中神奇的百盏灯,能盛油百斤,长明不灭,若是缺油,便做鸟鸣,神奇无比。
   它底蕴丰厚。清道光年间国学生(太学生)李兴让,生于斯,长于斯。为了报答乡人,告老回乡后,建立家庙,兴建私学,免费招收族人入学。清朝县令,曾赠送匾额——道法冲天。因其传承,两百年来,文化繁荣,一脉相承,连绵不绝,尊师重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更有传统文化,堪称一绝,奇妙的大头罗汉、李氏舞狮,采莲船表演等,代代有传人,年年有演出,遐迩闻名。
   “虎踞龙盘地,凤舞鸾鸣镇”,如今的李氏老宅,虽经太平天国炮火焚烧,加之文革动乱破坏,但主体建筑大部完好,它静静屹立于青山绿水间,幽静安然的等待着人们来此探幽访古,品味神奇。
   驻村闲暇时节,我们喜欢在这老屋中逡巡,希望获得某种灵感或者启示。特别是想破解在传统民宿建设中的某种启迪,让今天的人们在古人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某种智慧。
   传统的中国建筑,大多遵循天人合一的法则。它的地理位置选择,充满着智慧。在熊家垸李家冲的山谷中,这里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口袋,进口狭窄,老屋所在地,前面入口狭窄,背负高耸的大山,易守难攻,这在那个乱世,自然能够很好护佑村民。
   坐北朝南的方位,自然是能够冬暖夏凉。老屋屈曲回廊,从一个大门进去,辗转屋内,不见日头,可以走进任何一间房屋,这种设计,让人在浩大的屋舍之内,特别方便。蔽阳遮雨,不能不说是方便生活。特别是老屋后面有一条潺潺流下的溪流,自然引水,从屋后流到屋前,既能够饮用,又方便灌溉。
   站在老屋的廊前,我的思绪常常放飞起来:当年居住在老屋中的人们一定是合家团聚,或者几世同堂,他家定是根繁叶茂,老少和谐,夫妇和顺,子孙孝顺,辛劳经营,富裕安康。落落大屋,这是一种怎样的和睦与安闲。
   我们不可能回到古代,可是从这屹立几百年风雨中老屋中,它蕴藏的民宿文化信息,给人的回想与联想,滚滚不绝,思绪万千。
   老屋虽老,可是文化常新。
  
   二,桐花峡记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清明到来的时候,油桐花开,满山遍野,如雪花,如玉蝶,如精灵。这是朋友给我描绘的美景。是呀,古人在很多诗词中,对桐花盛开做出了深情的描绘。
   特别是白居易,他在《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必然感怀因以此寄》中深情的写道: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以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
   借半落的桐花,描写了对友人的深情思绪,很是打动人心。
   可是,我似乎对于桐花的情感似乎有些微妙。小时候,我们生活在山里,我们那座村子旁边,小路上,山坡上也有一些油桐树,春天里,油桐开花,是那种浅浅分红的花朵,花序顶生,花萼筒形,花冠白色五瓣,叶互生,呈卵形或心脏形,一丛丛的绽放著,每当风儿一吹过,白色的花瓣便翩翩如花雨般落下,为山林妆扮绮丽的梦幻色彩。
   初中时候,发生的一个小小事故,让我对油桐敬而远之。那回,我们的一个同学的父亲在学校里当厨师。那时学校管理很松懈,我们几个学生趁他父亲回家的时候,在下了晚自习后,跑到厨房里偷偷地弄吃的。我们竟然把那壶桐油当食用油,煮了面条吃。那个夜晚,我们四个人又吐又泄一个晚上。第二天他父亲到了学校我们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弄错了。虽然少不了一顿臭骂和学校的批评教育,万幸的事我们只是轻微中毒,身体自愈。
   尽管我对朋友到桐花峡看桐花的提议不是很在意,但是由于其他户外爱好者的同好们积极邀请,我还是一同前往。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而行,从麻城木子店镇区出发到达该镇桃李冲桐花峡附近的小村庄里,大约花了半个小时。一下车,抬头看山上,呵呵,满山桐花璀璨盛开,真正是规模盛大,气势非凡。哲人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真的。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如果你走进大自然,你就会惊叹于大自然无穷的智慧,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悦。
   我们顺着山间小径,一会儿,爬高山,得见林木葱郁,峰回路转;一会儿,入峡谷,感觉清幽静谧,深径逶迤。
   转眼之间,到桐花峡下,放眼山峦,我惊呆了——山山岭岭,塝塝洼洼,一帘帘,一卷卷,像波涛汹涌的白色海浪,似飞花溅玉的银色瀑布。啊,白茫茫,银闪闪,满眼银装素裹,这就是油桐花的色彩!一望无垠,铺天盖地,让人触目惊心,这就是桃李冲的油桐花!
   我仿佛站立在茫茫的雪山之中,回身四顾,油桐花,白如霜,洁似玉,那一拨拨的雪浪,在游动,在翻滚,蓦然间,将我连同这大山一同淹没!
   山谷中,一条小河从上面跳下来,水声哗哗啦啦作响,一听就知道那上面定然有清泉从陡崖上跳落而下。满谷青葱的树木藤萝和各种野花的茎叶,把这条河流似乎完全淹没在绿色和艳丽的花草中。依偎着石岸而灿烂盛开的一丛丛映山红,给这绿色的世界带来的是妩媚的活力。一时间,我不由得卖弄起自己的一点点文学功底,吟诵起白居易的《山琵琶》——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在她们的烘托下,稍远点山坡上那盛大如白色海洋的油桐花,更加显得五彩斑斓,热闹生动了。
   在潺潺水声中,我们穿梭在绿叶葱郁的油桐林间,踏进繁花锦簇的油桐花海,时而看山泉流韵,时而听鸟语欢歌,轻抚含苞花蕾,欲开又忍,更有怒放花枝,张扬放纵。偶尔一丝清风掠过,摇落的花朵似鹅毛飞舞,若雪花飘零,刹那间,白花绿叶,遍撒山林。俯身细看,油桐花的谢花与众不同,她不是花瓣,而是整朵整朵的花掉落地上。拾起残花数朵,仔细观察,每朵五片瓣,花蕊金黄。令人惊奇的是,花瓣内端火红,外侧雪白,一朵花竟由两种色彩构成,真个艳丽无比。在想这样的低海拔山地,桐花开了,映山红也开了,紫藤花也开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呀。
   这里的色彩五彩斑斓,这里的音响也五音俱全。听听那呼朋引伴的鸟儿在歌唱,听听那种也虫子在弹奏着琴弦。虽然在幽深的山谷当中,宁静中有了热闹,惊险中却有喜悦。
   桐花峡的油桐花啊,或许好多年以来,在春天里自顾自的盛开,没有人理睬,也没有赞叹。我们知道前些年,由于桐油不值钱,人们对这里的油桐树不是怎么感兴趣。这里的油桐花当然也就藏在深闺无人识,亦或是因为就处在鲜花的世界,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桐花的灿烂盛开,所以,这些无限奇幻的景色,竟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今走在这油桐花的海洋里,幽香缕缕,粉妆玉砌,观之,让人心旷神怡,如梦如醉。也许花朵也是具有人的性情。无论你是否欣赏,我自有我自己的价值。就像李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油桐花对自己的价值可以说是无限的自爱了。
   朋友充满激情的告诉我,油桐树全身都是宝,油桐花可以泡水喝,清热去火;晾干后,熬水洗脚,可以去脚气。至于油桐籽提炼的出的桐油,现在则是高级工业用油。即使是土法提炼的桐子油,涂在木器上也能够防腐防虫。至于桐子壳则可以做肥料。
   这么低调的油桐树,对于人则是由如此高的价值,这让我对于桐子花桐子树更加钦佩。要感谢桐花峡对我深厚的馈赠,在这幽静的深山峡谷中,让我的精神和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
   可是桐花峡奉献给我们的美景似乎并不只有这么多,在山谷当中,有一处几十丈岩石石壁,形成一数十丈宽的大瀑布,从岩头奔泻而下,清水激石,下成小潭。清泉石上流的美好意境顿时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设若一个皓月高挂的夜晚,一个浣女,优雅的走在溪边,这个是一种多么深远的恬静与和谐。
   在崎岖蜿蜒的山间小径上,在怪石林立的小溪边,我们做了一次充满着刺激的穿越。蛇虫在我们的脚下滑过,小鸟在我们的头顶飞过,甚至还有不知名的虫儿们也同我们友好的打着招呼。在这样一个百草丰茂、万物复苏的春天,在这样的丛林中,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是文字所难以形容的。
   从小径中攀爬,在桐子花的落英上踏过,我们感觉到的这就是一个鲜花的世界。
   滋润的空气,让我们感觉得内心的污浊都被剔除;悦耳的鸟鸣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聆听美丽的天籁;林间穿透出来的和风,就像母亲轻柔的手,抚摸着我们。
   穿过了桐花峡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高海拔湖泊。我叫它“天湖”。是的,在这桃李冲的高山之上,在这由三角尖、栖凤尖等高大山峰的呵护下,天湖回清倒影,湖水清澈,在倒影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别有情趣。站在天湖边,向北方看,这里有个巨大的石壁引起了我的注意。朋友说,这里叫锡锅顶。传说中,“定慧海棠香千里,东山米酒进万家”中的“东山米酒”就与这里有着亲密的关系。
   这里海拔1000多米,由一个巨大的白色圆形花岗石组成,远远望去,就象一口大锅倒扣在山顶上。为什么此处叫锡锅顶呢?这有个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山上有个巨大的花岗岩石屋,佛祖看中了桐花峡附近山林清净优雅,曾经在此修行,到了八仙过海的时候,因为渡海艰难,他们要向佛爷请教渡海妙法,八位仙人不远万里,就到了桃李冲山顶上请教佛爷。没想到走到今天黄泥坳附近,八仙的酒都喝完了,功力消失。祥云架不起来,就无法飞升过来见佛祖。

共 1264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站在熊太寨上,让我不能不佩服木子店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智慧,创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就像我们的民族语言,它是一条凝聚人心的纽带,天南地北木子店人,他们或许互不相识,但是因为那东山吊锅东山的酒,他们一定会有心灵的共鸣与相约。从这种意义上讲,因为有了熊太寨的呵护,我们自成特色的地域文化从历史中走来,也是必将向时光的深处走去!熊太爷护佑了东山的人们,熊太寨护佑了东山的辽阔大地。将来,熊太寨必将成为东山人共同的记忆,走进人们的梦境与乡愁。语言丰富多彩,描摹细腻传神,构建合理妥帖,主题明确集中。李家老屋记、桐花峡记、吊桥沟藏龙洞记、牌楼游记、熊太寨游记,五篇游记独立成章,却有彼此关联、互为映衬,在大篇幅的描述中,让阅读者领略到了底蕴雄浑、风景秀丽的地域风情。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祝福创作愉快。【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陶建军        2021-10-07 11:07:31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木子店人自觉的保护好家乡的青山绿水,如今得到了大自然的回馈!原生态景点吸引大量游人前往!可喜可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