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别让遗憾继续下去(随笔)
对于做事的成功与否,我们常说这样一句俗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意思是说人的主观努力是做事成功的主要因素。可是对于我们的身高却恰恰相反,七分是父母的遗传,而三分靠后天的锻炼、营养、睡眠等因素。既然不是百分百地靠遗传,人们面对长个也不是无能为力,还有30%的潜力所在,那我们就要在这30%上下功夫,就像一处矿藏一样,一定要把它全部开发完为止。同时,做父母的也要让子女重视身高问题,一代代接力,就能改变家族身材矮小的事实。
当代社会的人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改变,对于胖子倒不觉得有多丑,因为人数太多了,大家见多了,自然审美钝化;但对于矮子无论五官多么端正,身材多么匀称,都觉得形象上差远了,又矮又胖就更不被人接受。尤其对于男性,人们的定义是要高大挺拔的。对于女性还好点,矮一点再瘦一点,有的人会觉得娇小玲珑。一些行业招聘时对于身高是有要求的,不能低于多少,而对于体重却没有,因为这涉嫌歧视胖子。事实上,胖瘦一生中随时能改变,但个头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不会再长了,所以个子不高的孩子的父母要有一种紧迫感,作孩子长个的助手,别等孩子能自我觉醒时已经错过最佳生长阶段。所谓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
对于身体的长高,父母也不用刻意买一些营养品以及补钙的产品。一般每天喝一两袋牛奶,吃一两个鸡蛋,半碗蔬菜,少量的瘦肉或鱼虾,一周间或喝些骨头汤就够了。那些广告的保健品说含多种氨基酸,其实在这些食物中就有了。科学研究和事实证明,牛奶对于长个特别有用。因为它里面的钙质、蛋白质都很丰富。每天喝上两袋,大约500ml纯牛奶,就足够保证钙质吸收的需要。日本国民身高原先远远低于我国的,二战后日本政府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出并实施“一斤奶”计划,就是全民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少年儿童每天喝上一斤鲜奶,现在他们的身高已经赶上了中国。
作为家长,还要有意识督促孩子参加利于长高的运动,如跳绳、跳高、跳远、打羽毛球、吊单杠、原地摸高,游泳等。这些运动能使身体舒展,刺激腿部软骨生长,同时避免做一些负重的,或者大运动量运动,比如举杠铃、长跑等。在过去,大多数农村孩子都帮助过父母干过农活,而那些手拉肩扛的活儿,压制住孩子生长,加上营养跟不上,农村孩子身高普遍远低于城市孩子。我们看到游泳运动员大都人高马大,那些举重运动员大都很粗壮墩实,也是与他们从事的运动紧密相关。
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夜晚的时段,生长激素分泌量是白天的好几倍。而晚上睡得少,中午再小睡会儿,对于一整天学习需要的精力也基本够用,但生长激素分泌量就减少了。千万不能让课业占据孩子的睡眠时间,不仅阻碍生长,第二天听课的效率也下降了。
可以看得出父母在挖掘孩子30%长个潜力上至关重要,所以孩子长大后如果个不高,往往不是怪罪家长没遗传优良的生长基因,而是怨恨家长没有重视孩子身高问题,并科学地帮助其增高。
说到科学,个人认为除了检查出孩子确实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外,是没有必要打生长激素的,总感觉这样的长个违背生理规律,受累的一定是身体内部器官。如同一些瓜果蔬菜打激素,长得虽快,却是不自然的,吃起来也就淡而寡味。只有判断为矮小症,才考虑用激素,虽会有些副作用,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种情况下花大价钱也是值得的。而断骨增高是手术增高方法,那就更要摒弃的,下肢强行地截断了后又用器械撑开,这不是“逆天违命”吗?这样手术带来的伤残不乏其例,人们早已遗弃了。穿增高鞋物理增高也是自欺欺人,比如去相亲时,让对象见到你不矮,留有了第一印象,但一旦识破,只会让对方认为你不真实。
作为现代社会的年轻父母,如果双方的个头都不高,那在孩子很小时就要对他的身高问题重视起来,否则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埋怨和终身的遗憾。前期是你的监督指导,到后期当孩子意识到身高在当今社会很重要,也知道一些促进生长的方法,这时就可以撒手不管了。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