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车轮,穿越千山万水(散文)
冬日暖阳,山清水亮,这是一个让人产生各种念想的日子。于是,独骑的念头便油然而生,一人一车,天宽天阔,任你驰骋。从县城到东村约15公里,基本为平路。出了县城,来往车辆渐渐减少,空气渐渐清新起来。在喧嚣的城里住久了,对能过上乡村田园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真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还是围城效应,让冷风吹走感慨和思虑吧。骑行路上好风光,眼前这一段路正好热身,走得不紧不慢,甚至有点悠然自得了。
来到岔路口,左边直接通往兴头水库,右边通往后垄仔(仙峰亭),这段路为5公里上坡,仅费些许脚力,便轻松拿下。
水泥路尽头左边土路通往仙峰亭,站在路边远远望去,仙峰亭就坐落在山顶之上云端之下,隐约在树林之中。它显得格外宁静,几乎与世隔绝,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人间仙境吧。
车子经过一段长下坡土路,再上一段短上坡水泥路之后,便到达仙峰亭观音庙,仅拍一张照就折返,继续沿土路下降到兴头水库。站在高处看天,天就在头上,仿佛近在咫尺。这时,我有一种冲动,想用十二分的力气打开胸怀,把它全部装下。但转念一想,不可,那是鹰的世界,凡人岂能夺爱。
这里有多彩多姿的景观:高耸入云的树木,依旧青翠;匍匐地上的杂草,正走在枯荣的路上;凹凸不平的山路,以浅黄夺目;垂直千尺的断崖,布下心惊的一幕。我在兴奋中已是飘飘欲仙了。远处的兴头水库沐浴在阳光下,可谓是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啊。
卓坑村是今天最精彩的路段,它是东村的一个自然村。最鼎盛时期,这个自然村有10几座房子、100多个人口,男丁全部游姓,出过一个厅级干部。从80年代后期,该自然村人员陆续外迁,现已无人居住。听东村一村民说,从东村到卓坑村尽头有5公里,深山里目前还能找到一座老宅。他还说山里除了山,还有就是鸟鸣了。此话正合我意,因为我是个恋山喜鸟之人。其实驱使我前往一探究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那座老房子。对于未知的东西,我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沿着一条山路走走停停,在未知的世界里,我就像一个念幼儿园的孩子,东看看西瞧瞧。这里是毛竹林的世界,每一根都是岁月的破土和拔节,它们举起的每一面旗帜,都是生命在飘扬。山风一吹,沙沙作响,这是最原生态的音乐,干净,纯粹,优美。鸟鸣像是伴奏的鼓点,山地车像是在起伏不定的山间小路上,跳着舞蹈。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偶有阳光透过树梢照射在地上,斑驳陆离。山野和泥土的清香,时不时地袭来,这是清神醒脑最好的药。
大概骑了半个小时之后,山路开始变小,也变得荒芜,同时我的心情也开始异样起来。最后,路没了,只剩下路型了。我推着自行车一边艰难地跋涉着,一边大脑飞快旋转着,心想,难道那座老屋只是个传说吗?拐过几个弯路,终于在对面的山坡上,出现了屋顶的模样。为了见到它的真容,我竟然鬼神差使般地把自行车给扛上去了,累得我好一阵子。走近一看,原来它早已被高大的灌木和杂草所包围。
当时,我真是感慨万千。真没想到,我用汗水、劳累和孤单换来的结果,竟然是破败和没落。顿时,心里不免有些悲哀起来,也为光阴催人老的无奈而黯然失色。
站在老屋面前,我的眼眸依稀出现昔日田园生活的场景: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的男主人,背着孩子在房前屋后忙碌的女主人,四处打闹玩野战的孩子们。还有四处散养的鸡鸭和猪牛。那一声声狗叫,那一阵阵鸟鸣,那一缕缕炊烟。日出,日落,暮色,夕阳,晚霞,月亮,星星。蓝天白云,风声雨声,电闪雷鸣。所有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让人怀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竟是如此的完美。就这样,一户人家在深山老林里,单门独户地生活了几十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与世无争的日子。而今,已是人去楼空,物也非人也非,唯有山水永恒,岁月不老。惟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正沉浸在遐想中,这时,突然从上坡下探出一个脑袋来,着实吓了我一跳。他见到我也慌乱了一下。最后我们俩互相打了招呼。通过交流,我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就是这座老屋主人的长子,他进山来是为了种杉树。这一发现让我惊愕了好长时间,一次各自的行走,竟然把两个陌生人以这样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我与老人的缘分,难道真是五百年前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遇吗?
告别老人之后,我扛着自行车走下这个小山坡。经老人指点说,返程的路可以从另一条山路穿越湆头村后,再回到城关。
就这样,顺着这条山路一路狂奔。穿越在茂密的森林里,呼吸着新鲜空气,清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又有满山的鸟鸣作伴,没带干粮的我竟然没有饥饿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于午后2:50回到城关。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今天途中只补充一瓶水加一个桔子的能量,不知不觉就坚持骑了6个多小时。原来一旦你爱上骑行,你的体内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去克服路上遇到的所有的困难和疲劳。
很久没有写骑行日记了,今天的所有记录见证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它将被载入我的人生履历,永远地封存在记忆里。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岁月静好,愿得红尘无忧。岁月静好,念起便是温暖。岁月静好,我相信最美的风景,永远镌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