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120(随笔)
◎《黑人白话》
弟弟夫妇从大连回来,没堵;萌萌母子从沈阳过来,没堵——我们被他们“堵”在营口家里的感觉真的挺好。毫无旅途烦恼,尽享天伦之乐。躺在沙发上看着万头攒动的景区门口和千车堵塞的高速路口,有些后怕乃至庆幸。如今黑人最害怕的不是游人而是病毒。
◎《黑人白话》
这个十一,百感交集——有环绕身边的温暖和快乐,也有内心深处的焦躁和忧虑,这些都被一位中医理疗师看的很准,说的很透,让人不得心生敬佩和畏惧。
◎《黑人白话》
美与利,一如水火。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一定是坚决的反功利主义者。
◎《黑人白话》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黑人当足矣之足矣。
◎《黑人白话》
游山玩水,一定要有诗情画意在心中。否则,只剩下身体的疲劳。
◎《黑水白沙》
那年从秭归去乐平里,穿江过峡,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来到山怀中央,登上屈原庙高高的台阶,在汉白玉的屈原塑像前顶礼膜拜,心中无限敬仰。
◎《黑人白话》
有情商是好事,有情趣是好事,性情中人不是坏事,感情用事不是好事,无法控制情绪肯定是坏事。
◎《黑人白话》
强者是深潭,弱者是泥坑,同样一件事情,有如扔下一块同样的石头。
◎《黑人白话》
有些痛苦,没有眼泪。有些眼泪,没有痛苦。
◎《黑人白话》
古今中外的历史书和地理书都会有同一历史和地理的不同版本,所以不可死读。
◎《黑人白话》
当年黑人所在的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了转移经营危机,于是单方宣布破产,一切股权变为债权。这时候,损失最大的不是债务人,而是债权人。由此看来,国家破产并不可怕,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就是了。倒是有一种“可怕”,即为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负债红线,还无法“破产”。
◎《黑人白话》
看到于幼军从省长到平民、从官员到学者的宦海沉浮,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也想起黑人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前半段。名缰利锁中——“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解甲归田后——“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前者因福得祸,“虚苦劳神”;后者因祸得福,“乐尽天真”。
如此,便是人生辩证法,或曰老天巧安排。
◎《黑马由缰》
好多游客,就是凑热闹,自己也不知道看什么、玩什么、为什么?不过是XX到此一游。
◎《黑人白话》
三言两语,五花八门。这就是刘齐的文字功夫,更多的是观察与思考的功夫,所谓功夫在诗外。旅途中比比皆是的游客上轿,唯有刘齐如此入眼、走心、巧笔而让读者身临其境。
◎《黑人白话》
自由和尊严,这是衡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前半生主要是追求自由,后半生主要是保持尊严。
◎《黑人白话》
经典中国,因名胜而名篇者有之,因名篇而名胜者亦有之。
◎《黑人白话》
一直喜欢写作却不喜欢投稿,好在有了网络文学。只要有读者就好,有知音更好,有交流好上加好。
◎《黑人白话》
酒遇见了杯,茶遇见了泉,人遇见了爱,手遇见了弦——都是千古奇缘。
◎《黑人白话》
黑人的好多歌友也是麻友,看来这两件事都能够预防老年痴呆——尽管一个大雅,一个大俗,可是刺激神经的作用殊途同归。
◎《黑人白话》
那年西海给黑人题写书名的时候墨里兑酒,人也微醺,那字也便飘飘欲仙。日前想给自家小院制作“东廊”的牌匾和“坡石”的篆刻,特意采用东坡好友米芾的字体——唯有知心,方可传神。想必945年前苏东坡笔下的“明月几时有……”也一定带有几分醉意,几分痴情——想念天堂的王弗,思念天涯的苏辙,期念天命的自己……真情所致,佳篇而至。作词也好,写字也好,必须真情投入,全情投入才好。
◎《黑人白话》
这样的冰雕连,这样的中国人,如何不让侵略者胆寒?黑人相信速冻的冰雪灵魂更容易复生乃至永生!
(七十年前美军摄影师记实)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