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知己的力量(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知己的力量(散文)


作者:雷声菜园子 白丁,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63发表时间:2021-10-12 05:35:17
摘要:知己,可以相别,无惧天涯。 知己,可以各在天一涯,息息相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人生得一知己,不易!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提醒吧:“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

【东篱】知己的力量(散文) 一块大石头让无数人去海南,奔三亚,游览天涯海角风景区。
   大石头其实就是一座10米多高的花岗岩小山,兀立在海边沙滩上,高高的岩壁上镌刻着两个红色大字:天涯。
   史载,“天涯”二字,是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书,当地官员命人镌刻在石壁上的。“天涯”右侧一块巨石上,题刻有"海角"二字,据说是清末文人题写,这两块巨石通称“天涯海角”。
   唐代名相李德裕晚年被贬崖州。在《登崖州城作》诗中,他用“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琼岛距中原路途之遥远。古时,琼岛交通闭塞,人迹罕至,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铨曾用“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的诗句,倾吐了谪臣的悲惨际遇。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涯海角”这个词,其实指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一种历史悲剧的实录。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描绘,三亚的天涯海角如今成为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古迹和游览胜地。游人至此,似乎有一种到了天地尽头的感觉。
   两块巨石还有一个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族人的反对,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在巨石上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翻词典,“天涯”的意思是天之边,指极远的地方。
   极远到底是多远?
   常常问自己。
   真正了解“天涯”的含义,还是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
   “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天涯”一词最早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这首诗。大唐使用“天涯”一词作诗的人很多,有些诗句还是绝唱。比如贤相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李中《宫词二首》中的“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李商隐在《凉思》诗中,不仅有“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的诗句,甚至还把“天涯”一词作为诗的题目,两次在诗中出现。在《天涯》一诗中,李商隐写道:“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在两宋,苏轼有词云“天涯同是伤沦落,西望峨眉,长羡归飞鹤”;朱淑真有诗曰“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曹豳也有“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诗句。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清两朝董其昌、 袁一相、 龚自珍都有“天涯”一词入诗文。
   细读这些诗文,渐渐地,我懂了,“天涯”不仅是指模糊的地理距离,更是指实实在在的心理距离。 
   细读这些诗文,渐渐地,喜欢上“天涯”这个词,理由很简单,它让我品味到了诗意,品味到了思念,品味到了友情,也品味到了淡淡的乡愁,每每读到有“天涯”的诗句,心都能被轻轻地触动,尤其是儿时读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是个神童,六岁解属文,九岁读《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14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七品朝散郎,可能是大唐最年轻的命官。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英年早逝,是只活了25个年头的才子。
   王勃位居初唐四杰之首,文学成就无须赘言。在世时,他创造了只凭腹稿就一挥而就妙文的奇迹,赢得了一字千金的美誉。十四岁时,他在宴席即兴写下的《滕王阁序并诗》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流芳千古。诗圣杜甫盛赞王勃才思如“江河万古流”。诗人、评论家郑振铎称王勃是“东方的黎明之神”。毛泽东评价王勃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利,并且把他和贾谊、王弼、李贺、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评点,“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作为生命,王勃昙花一现,25岁就早早离世;作为诗人,他像一轮光芒四射的朝阳,千百年来温暖地活在人们心中,尤其他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至今依然温暖着千千万万游子的心。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千百年来,离别相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主题。自《诗经》以降,历代不乏脍炙人口的送别作品,无数文人墨客用或哀怨、或缠绵、或悲凉的笔触,写就了一首首别情的悲歌——
   比如,李商隐有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又如,孟浩然有诗云:“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再如,白居易有诗云:“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李清照在《蝶恋花》中咏诵道:“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柳永一首《雨铃霖》更是让人肝肠寸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在众多的送别诗中,王勃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颇负盛名千古流传呢?我以为,王勃的这首送别诗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朋友之谊,更蕴含着王勃的少年意气和阳光心态,从而一改往日送别诗悲苦绵缠的状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广阔的胸怀。
   离别,是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或读书,或做官,或经商,或被贬谪发配……一些人都要与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分开。古时候,天遥路远,鱼雁不通,亲朋好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甚至很多分别想要再度重逢,经常是遥不可及的梦,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或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主题,送别诗孕育而生,或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或写友人之别,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创作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是王勃送给担任少府一职的杜姓朋友的,与众多送别诗一样,也是借景抒情,创作手法并无新意。所不同的是,王勃不像李白用“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色,渲染凄凉哀愁的送别气氛;也不像王昌龄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景色,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不像白居易用“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的景色,烘托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感。同是借景抒情,王勃开篇就避开了烟雨、柳枝、泪痕、酒盏、长亭等送别诗的意象,避开了凄凄惨惨戚戚的送别俗套,而是用“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诗,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开阔宏大的场面:辽阔的三秦大地,拱卫着雄伟壮丽、气势恢宏的京城长安;朋友要去赴任的蜀州,风尘烟霭,苍茫无际。送别之时,诗人身在长安,即使站在骊山之巅,三秦之地也难以尽收眼底,远在千里之外的岷江五个渡口,即使没有风尘烟霭笼罩,也是根本无法看到的。王勃就是王勃。他以超越常人的思维模式,用想象的目光看世界,把送别地——长安,赴任地——蜀州,这两个有千里之遥的地方,用十个字不动声色地联系起来,场面之宏大,气势之磅礴,手法之老道,对仗之工整,令人拍案叫绝。王勃去世七十多年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不知是否都从王勃那里获得了灵气,用想象、夸张的手法也写下惊世骇俗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从青海黄河源,一眼望到黄河东入大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杜甫从长江夔州的瞿塘峡,一眼望到长安之南的曲江,二者与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如出一辙,想象之奇特,夸张之神奇,气势之磅礴,时至今日仍让人回味无穷。    
   离别,说没有一丁点儿忧伤那是瞎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王勃也不例外。朋友要离开长安到蜀州赴任,尽管官职还略有晋升,但依然难分难舍,心里漾起丝丝酸楚。从长安到蜀州,路遥遥,水遥遥,更何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送别好友,王勃当然要有一番劝慰、嘱托和祝福。我们不得不佩服王勃的劝慰技巧,他以“同是宦游人”的身份劝慰朋友,使劝慰更亲切,更贴心,更暖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兄弟呀,你就别为离别太难过了,我和你一样,同是官场中人,离别对我们而言都是为了前途,都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磨练。事实确实如王勃所言。当时,王勃虽然在京城长安混的是风生水起,但他的老家是今天的山西河津,属于典型的京漂一族。作为“宦游人”,王勃心里充满了乡愁,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对于宦游的生存状态,王勃深有感受,其中有无奈,有伤感,更多的还是对机会的渴望,对前途光明的信心。作为“宦游人”的王勃,送别即将“宦游”的杜少府,将心比心,语轻情重,真实可信,感人至深,所以这首诗才显得情绪饱满激昂,毫无颓丧悲伤之态。几十后,高适在《别董大》一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这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送别诗中充溢着宽广的胸襟、豁达的豪气。    
   阳光心态孕育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请你不要再难过,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还有我这样的知己,能够懂得你,珍惜你,那么即便我们暂时天各一方,也能够感觉到像邻居一般彼此关心的温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大气磅礴的句子,不仅体现的是少年王勃天才型的才华,还反映了王勃深厚的学识积累。因为,这两句诗明显有三国神童曹植的影子。在《赠白马王彪·其六》诗中,曹植写道:“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诗的原意是,从悲凉的离别当中,执拗地翻出豪情来,将眼光看向更远的将来,看向更远的希望。因为只有朝前看,眼前的离别,才能够升发出让人前行的力量。在曹植诗的基础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强化了知己的情感力量。
   知己,即了解、理解、赏识、懂自己的人;也指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知己的力量。
   知己,是朋友的最高境界;知己,是友情的巨大力量。对于真正的知己而言,年龄,身份,性别,距离都不是问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既然距离阻隔不了知己之情,既然离别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前程,是为了邂逅更美的人生,是为了在下一个路口更好地相聚,那我们又何必像那些小儿女一样,在分别的岔道口以泪洗面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一个少年英豪王勃,竟在一千多年前就说出这么"酷"的道别语言。要知道,那可是一个生离就几乎等于死别的时代啊!因此,人们在分别时伤心落泪,不仅是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更是对再次相遇概率近于零的绝望预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让分别的伤感瞬间升华为坦荡大气,充满豪情,惊天动地。
   天涯是什么?
   再次问自己。
   离开故乡的地方都是天涯;天涯可以是天之边,很远很远,遥不可及;天涯可以像左邻右舍,很近很近,近在咫尺,远与近,要看两个人是否是真正的知己。
   知己,可以相别,无惧天涯。
   知己,可以各在天一涯,息息相通。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人生得一知己,不易!
   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提醒吧:“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
   2021年10月10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45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海南海边沙滩上有一座10米多高的花岗岩,岩壁上镌刻着两个红色大字“天涯”,右边石头上刻着“海角”二字,是清末文人所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涯海角”这个词,其实不是地理位置,而是一种历史悲剧的实录。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描绘,三亚的天涯海角如今成为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古迹和游览胜地。真正了解“天涯”含义,还是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细读那些诗文,“我”懂了“天涯”不仅是指模糊的地理距离,更是指实实在在的心理距离。细读那些诗文,渐渐地喜欢上“天涯”这个词,理由很简单,它令人品味到了诗意、思念、友情和淡淡的乡愁。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强化了知己的情感力量;“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知己的力量。天涯可以是天之边,遥不可及,天涯可以像左邻右舍,很近,远与近,要看两个人是否是真正的知己。文章以“天涯海角”为线索,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组材行文,根据主题的需要,让相关诗句以“集团军”的姿态,开了一个诗词“全民大会”,展示了“古诗文”的魅力。厚重的历史、不朽的文人、有趣的传说,经典的诗词在作者的笔下娓娓叙来,复活了一个个历史名人,再现了一段段“离别”场景。语言典雅优美,句式灵动摇曳,过渡自然贴切,如流畅的思维之水挂满了诗星,沿着“诗星”之水读下去,我们有了灵魂被照彻的感觉。好文,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2 05:42:51
  人生得以一知己不易!人生得以一知己足矣!记住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相互信任!很喜欢文中结尾的这些句子,给人启迪!感谢赐稿东篱,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10-12 07:23:59
  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咫尺天涯,知己的力量,老师好文意!赞一个!
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1-10-12 08:00:22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心与心的距离。知心的两个人,相隔再远,也是天涯咫尺。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觅知音。文章语言优美,博古通今,诗意盎然。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遥祝秋琪!
4 楼        文友:白玄        2021-10-12 09:31:25
  文思涌动,构思巧妙,博古通今,诗意盎然。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10-12 14:24:52
  我向天涯石里行,皆因知己在天涯。我杜撰的句子,可不是旁征博引,其实人们看景观,已经把那块石头当作了知己,石头不一定懂得我,我却在弄懂石头。园子老师的文章,总是很有史料,读来感到沉厚。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6 楼        文友:雷声菜园子        2021-10-12 17:25:06
  感谢编辑的辛勤工作,感谢李湘丽、孤独小男孩、琳达如菊、白玄、怀才抱器等文友的阅读点评,大家过奖了。谢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