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别样石油情怀(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别样石油情怀(散文)


作者:乡隐居士 白丁,9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87发表时间:2021-10-15 10:33:07


   才让旦增是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员工,八十年代后期的年轻人。作为一名油二代,他对石油行业有着不一样的情怀,对老一辈的油田发展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石油精神更是崇拜有加。
   进入新世纪,油田渐显疲态。为此国家实施了资源优化整合战略,石油国企改制,胜利油田也备受冲击。在产量下降、人员过剩的大背景下,才让旦增本着为单位创效、加深体验油田精神的想法响应号召,在单位组织派遣劳务输出到长庆油田时,积极报名参加。
   受其本人委托,随访成文记之。
   2021年9月13日,才让旦增独闯西部钻探,来到了玉门油田,在这里,他无时无刻不在被这里的人以及人们背后的故事感动着,他们来自一个英雄的团体——玉门油田。
   玉门油田坐落于戈壁腹地,祁连山下。1957年12月,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这里建成,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中国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玉门油田是我国石油的种子,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场、大研究场所,担负起了“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在后续多少年各地油田开发的时候都是从玉门抽调的骨干力量,培养好一批抽走一批。包括大庆和胜利都是玉门的油田队伍打出来的。王进喜最早也是从玉门到大庆的,胜利油田的骨干职工技术人员也是从玉门抽调而来,胜利油田第一井“华八井”也是玉门“老油田”带领开发的。作为中国最早最大的油田,玉门油田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为各大油田的开发和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才让旦增来到这里,融入了他们以岗为家的生活,参与了他们顾全大局的工作,见证了他们艰苦奋斗的经历,感受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亲眼看到了新时代的玉门人是如何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如何扎根大漠英勇奋斗的。
   这里很小,小到遍地的采气树,数也数不清;这里很大,大到遍布沙漠戈壁,一眼望不到尽头。荒原、井站、工地、采气树,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刻著着石油人艰苦奋斗的峥嵘历史。
   在这片沃土上,一代代石油人高举红旗,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没有房子,建干打垒;没有汽车,人拉肩扛;没有吃穿,自力更生。他们卯足劲头向前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讲大局、讲率献的精神从未松解,为油田拼博的干劲从未懈息。石油人就是凭这股闯劲儿,肩负起了为祖国献石油的重担。
   才让旦增讲,记得还是学生的时候,每当听见《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心中就会升起一种豪迈。每当看见石油工人那橘色的身影,内心总会泛起无穷的敬佩。如果没有前辈们的艰苦创业,就没有玉门、大庆、胜利今天的稳健发展;如果没有前辈们的兢兢业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玉门油田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描绘闪光人生。
   而现在,当他自己也置身于油田工作岗位,更加真真正正体会到铁人精神的不朽力量,这力量,源自身边那平凡岗位的员工。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默默坚守,立足岗位,刻苦钻研,靠辛勤劳动承担起油田油气生产的重任,他们就是默默奉献的石油人。
   他们是普通工人,是生活在大家身边最平凡的人;他们干的是很具体的工作,说的是很朴实的话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的言行却在平凡处闪光,让人感动!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新时代的玉门石油工人,血脉里流淌着责任与担当的油田人,永不松懈勇创一流的团队。几十年来,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无数奇迹,凝聚了优秀的企业品质,沉淀了永传不朽的玉门油田精神。
   这里因资源枯竭,经济萧条,不仅是年轻一代对留在玉门意兴阑珊,不少油田中老年职工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玉门就业生活。目前,这里就是人员严重不足,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为了更有效的资源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国家把西北五省的钻井合并,成立了西部钻探,西部钻探是玉门油田的延续。才让旦增所在的运输一公司长庆项目部就是为西部钻探援建值班服务的,长庆项目部和多个单位有合作,比如中国石油油苏里格运输公司、中油运输公司、华北采气、中海油采气,还有中国石油运输公司一公司。
   玉门油田人多少年来依然保持着军事化管理,保留了石油师的作风。每天早上在集合、排队,在稍息、立正的口号中开始着一天的工作;在现场他们雷厉风行,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忙完野外工作,回来还天天加班到十点;这里没有班后的灯红酒绿,没有城市的纸醉金迷,而有的就是挑灯夜战,为明天的生产运行做好工作,提高效率。
   为了一口井的生产,大家闲暇之余也是集体讨论,他们所在的区块都是长庆油田要放弃的区块,在这些区块谋求发展,为了挖产量,挖潜力,每天跑井,在井上蹲守着采集数据,并针对每口井指定措施,回来研究方案加班到晚上十点以后是常事。问他们为了啥?回答是以岗为家,我们是玉门出来的,要让玉门延续下去,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使命!
   这是一个新片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职工还有技术员,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很多不会采气从别的岗位转过来的工人,向之前采气厂的以及各种外包队伍的技术人员学习技术,包括应急处理、生产维护、保障、地质、工艺各方面知识,目的就是给单位创效。对采气厂的技术人员经常不耻下问,做到干一行精一行,他们中间有对工程非常精通的,到了新的领域,依然从头开始从新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新时代的胜利人、乃至全国人民学习。
   因为这里大部分是长庆油田废弃的井,为了保证长期效益,避免破坏性开采,很多井都是定时开启,有些井数字化设备缺失,只能人工开井,后续针对每口井的产量进行摸排,并最快速度制定出详细的开井时间,并建立台账,对能救活的井,积极和技术人员研究,采取措施补救。因为地处内蒙,每口井的间距都非常远,三天要跑遍70多口井,每天光跑井的路程能到300多公里。
   有石油人的地方就有玉门人的身影。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几位不同岗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石油工人群体,以他们为油奉献的动人故事为主线,以他们对于奋斗二字的内在理解为核心,结合油田,一代代玉门石油人接力奋斗的形象跃然而出,玉门油田永远为祖国加油的坚定信念再一次得到深化和升华。他就是一颗种子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枝散叶。
   李鲜哲,一个90后作为玉门的油二代,之前一直从事站上的工作,现在的动态分析,为了每口井的数据采集,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当他接手之后没有因难而退缩,而是一口井、一口井扎实地跑着,记录着每一个数据,回来之后在这堆繁杂的数据里面寻找规律。不懂的翻书、百度,或者想尽一切办法找会的人问,哪怕是朋友的朋友。用他的话说,上学的时候都没这么认真。我问他,你觉得值么,他说,上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份责任,现在工作了意识到这份责任的重要性了,哪怕不会从头开始学,也要拼,现在技术在不断更新,想要不被淘汰,我们只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赶上社会的发展。
   王庆国,作为一名老石油他经历了玉门到吐哈油田,到西部钻探的变迁的全过程,年近五十的他,之前一直在工程板块对于钻井,大修,小修,压裂等技术非常精通,后来又在监督部门,对于采气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完全是一个新人。但是他没有放弃,工作调整后没有抱怨,只能从头学起,给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随身不离笔记本。把看到的,听到的,各项数据,一笔一划的记在自己的本子上,有不懂的回来追着年轻人问,每天也和年轻人一样风里雨里跑一天的井。晚上休息了时不时的拿出他那个小本一遍遍温习着,熟悉着各项数据,以及各种新的知识。像极了当年石油师集体转业,从拿枪的手来握住刹把子那种感觉一样。
   有一位才让旦增熟悉的杨主任,因为一口井意外出液,为了排液,不影响第二天的气生产,在戈壁滩,整整蹲守了一个晚上,直到把液放完,才回到驻地。
   老一代石油人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厘钱”精神;缺乏设备、自己制造的“穷捣咕”精神;原材料不足、改制代用的“找米下锅”精神;人员不足、多作贡献的“小厂办大事”精神;修旧利废、挖潜改制的“再生产”精神等老“玉门精神”以及志在戈壁、扎根祁连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岗为家、自觉从严的油田主人翁精神;“三大四出”、无私援助的“顾全大局”精神;老矿挖潜、争作贡献的“开拓不息”精神;干群同心、克己奉公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等新“玉门精神”耳熟能详,如数家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人人做“铁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些口号不仅在玉门、大庆、胜利,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家喻户晓的。诸如此类的口号,即便是在新时代出生成长的油田新生代,也并未缺席,口号就贴在教室讲台上方的墙壁上、厂区的宣传栏里。此前,对于玉门油田精神,年轻人也仅局限于喊口号、看书、看新闻、听故事,无过深的理解。来到了西部钻探,在这里看到玉门油田依然保留着最早石油师的传统传承以及作风,作为新时代的胜利人深深地被感动着,并且对石油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才让旦增说:作为一名胜利青年,见证和感受了老油田的精神,被感动着,被激励着,我立志要像他们学习。因为他们没有现在社会的浮躁,只有踏踏实实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十分,贡献十二分,拼就完了,学就完了,干就完了。这十二个字是对他们现在工作状态最好的诠释,也是对老玉门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胜利人,我们要将老一辈的石油精神传承下去,延续下去。也以玉门精神勉励着自己,牢记胜利传承,从老一辈胜利人手中接过担子,为打造百年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新时代胜利人,对老一辈胜利石油人的承诺,也是责任。我是石油人,我是胜利人,我责任重大。玉门精神、大庆精神、胜利精神、石油精神、永不过时。我们要继续秉承老一辈的石油精神,秉承玉门油田精神,牢记传承和使命,为打造百年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愿多年后我们依然能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
  

共 39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写的很好,同是石油人,我在内心深处也藏有一份石油情怀。石油人都是野外作业,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真得像歌里唱的那样:头顶天山鹅毛雪,脚踩戈壁大风沙。可是,石油人“天不怕,地不怕”,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他们的家。“铁人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之间传承下来了,文中所记的才让旦增和“油二代”李鲜哲不就是这样吗,“头戴铝盔走天涯,莽莽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他们有精湛的技术,强烈的岗位责任心,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具备石油人基本素质,可谓石油事业后继有人,都说石油是夕阳产业,我看未必,石油不光提供能源,还是许多产品的原始材料,譬如合成橡胶、塑料、药品、化纤衣服等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石油,离不开那些日日夜夜奋战在石油生产一线的石油工人们,向他们致敬![编辑:沧桑战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1-10-15 11:29:32
  其实,写这样的文章并不容易,要拿捏一个“度”,既不能大唱赞歌,有过誉之嫌,脱离实际,也不能提及脸上的伤痕,失去了宣扬正能量的力量,本文的“度”掌握的较好。是石油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
2 楼        文友:乡隐居士        2021-10-15 22:39:53
  谢谢“沧桑战神”老师再次执笔编辑拙文!
   同是石油人,对油二代的别样石油情怀解读得精准,透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