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一梦熹园,静待千年的墨香(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一梦熹园,静待千年的墨香(散文)


作者:梦幻金豆豆 白丁,9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0发表时间:2021-10-22 10:44:41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熹园月半弯。
   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
   这片土地上,曾深深留下了朱熹返乡祭祖时踽踽独行的脚步。片片落花,听,这是谁的红袖添香,笛声残破,谁又在演奏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漫步熹园,眸子里尽是画卷,一边是湛蓝透底的星江河,一边是蓊郁葱茏的锦屏山,在这山与水之间,便是熹园。
   徜徉在朱家庄的老房子中,藉此融入此地沉淀很深的自然与人文的氛围中,沉浸于她与众不同的美,那种静静地浸润在骨子里的文化之美。轻捻花开,将相思诉于琴上,弹出一生的诗意,在指间挥毫出一段墨香,隔世穿越了好几个轮回。
   琴心漫漫,伴随梅香入梦。曲径幽幽,聆闻紫竹弄箫。漫步石榭松门,孤灯望月;遥闻长白飞瀑,弱水含烟。松风习习,翰墨文书雕匾;浮云荡荡,清秋霜染枫林。晚荷沉醉,晓月玲珑。酒徒把盏,吟诵二千年积雪;兰舟系岸,满载一世纪风华。踏上引桂桥,仿佛时光已过了千年余韵。光阴如梭,岁月蹉跎,遍地幽兰,那惊鸿一瞥的淡雅,才知道世间的一切花朵,都有点俗了。我看见了一个刚刚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幼儿,须臾间便走过懵懂世事的少年,神采飞扬的青年,沉稳含蓄的中年,直至变成温和耳顺的老人。
   梦见过文化碑廊,这座有着典型特质的江南水乡苑,游览一场生命中不一样的风景。深沉的岁月,无意苍老谁的稚嫩容颜,却有心勾起彼此对朱熹青春年少的无限怀念;无意让谁穿越谁的七彩国度,却有心留下彼此无法言说的情深缘浅;无意让谁触碰谁的那年那月那天,却有心撩开岁月的门扉、让彼此的回忆带上往昔的诗意与忧烦。
   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也是趁着烟花三月来到的这里,三月的春阳,白晃晃中带点嫩绿。海棠初放的娇艳,装饰着朱家祠的肃穆淡雅。在春光绚烂的熹园中,黑白色彩的朱家祠,浸润着一丝庄严,一种高贵。伸手触碰那被雨水滋润着的青苔腐蚀的墙体,你感觉不到一丝冰冷,而是满手的温暖。闭眼品味,竟是时光的悠长和文化的从容。山含黛,水潋波,雾朦胧,云飘渺,碧水青山多灵气,如梦如幻在婺源。
   此时,天突然下起了小雨,雨中的熹园,婉然一个绝美多情的女子,蒙蒙细雨给她蒙上了一片多情的面纱,淡然静雅,这里曾有过古人先贤生活的痕迹,旅游不仅是看不一样的风景,更是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韵味,作为放松心灵的抚慰。红尘里邂逅美丽,是无语的文字,雕刻着点滴的情谊;是相惜的墨香,酝酿在时光的流韵里。把如花的芬芳,融进心灵之窗,在花谢花开,无语轮回的四季里,倾泻着一份真情与温馨。一帘微雨,一卷诗行,歌一曲文字,品那缕幽香,醉了心的情,是那抹相握在手心里的暖语。
   朱熹是我向往已久的先贤,在他身上有种文化特质,就如孔子一样,不仅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中华民族千百特有的文化。婺源是徽州六县之一,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对于人文的热爱,我来到了坐落于婺源县中最富有文化气息的熹园。如同乾隆六次下江南,他对江南的偏爱,因为江南烟柳繁华,特有一种“水质”,润于万物,滋润这里生长的人们,也滋润这里的文化。
   有风轻抚,仿若空气中也有淡淡的花香。喜欢这样的生活,简简单单,却是彼此最单纯美好的时光。走了几步便到了朱老先生原先的一个私塾,里面的一切仍然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一个个桌子,一把把凳子,就连前面的八仙桌上也放着一把戒尺,一个砚台以及一些毛笔。熹园内的紫阳书院,总体格局按县志记载图案原样修复,由瑞云楼、讲经堂、方塘、三贤祠组成,规模宏大,构造精巧,雕刻精美,体现了徽派古建的独特魅力。
   在朱熹看来,天底下没有任何一种事业比教书育人更重要,他曾经说过:“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习气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读诗观史,与古人握手,任思绪驰骋,沏一杯清香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静静展开一段心灵之旅,时光便在茶韵袅袅、书香阵阵中缓缓流淌。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伴着思绪的游离,手中的笔竟却不经意间脱落,我回过神来,看到湖面的自己皱着眉抬起了头,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精髓一览无余,自是让众儒生热血沸腾、雄心勃勃地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
   往里走,我仿佛闻到了墨香,走进左侧的房间,眼睛一亮,放眼望去,尽是形态不一,精雕细琢的砚台。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为历代文人所称道,想不到此地竟有如此名砚!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身为文豪大家,朱熹怎能不用一方好砚呢?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在书海里畅游,周围不时地散发出淡淡的墨香,个人魅力与时俱增;在生活中的意境里读书,洗尽灵魂之铅华,独享阅读之阳光;书囊无底,人生在勤,利用朝夕,短暂颂读。
   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清代徐毅在《歙砚辑考》中说:“凡石质坚者必不嫩,润者必有滑,唯歙石则嫩而细,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兼以纹理烂熳,色似碧天,虽用积久,涤之略无墨渍,此其所以远过于端溪也。如品一杯醇酿的美酒,陶醉其中自不知;如欣赏一幅耳目一新的画卷,另人美不胜收;如聆听泉水般涓涓流畅的音乐,与快乐相约为伴。
   这颗朱熹亲手植槠树穿越时空,依然叙述着朱熹与家乡的聚散离合,熹园的一日,却有着梦回千年的感觉,它是隔世的执念,我是今生的温柔,如老人的它,在月色里染了一池的芳华,迷离了我一生的眷恋。一江秋水在你眸中流转,忧伤落上了我的眉梢。月光中,我将你化为诗阙写在文字的缝隙中。看,是谁在树下,苦苦祈祷,可是,伴随着树一季又一季的叶落,瑟瑟的风声,连绵不绝的书卷气息,最终化为了岁月一阵阵的叹息。
   尊经阁下,一行墨迹,一卷书香,承载着墨海情深;一杯香茗,一曲清音,婉约了一帘清梦。让思绪在氤氲中飘飞,淡淡品味残留在其中的馨香,守望彼岸,与你,隔花相望,永如初见。窗外,白雪映梅花,一缕花香,轻轻弥漫在夜色里。纤手凝香,淡淡的墨香在掌心处泛滥,指尖铺陈的绚烂,在我的文字里缓缓舒展。流水的一生里,有多少是我们珍之又珍的人;又有多少,是我们读了又读,还是觉得不够的篇章。
   我仿佛和朱子一同游览朱绯塘,趁着雅兴仍久久萦怀于心,兴之所致,他便写下了《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听,谁又在在唱歌,轻轻的,淡淡的,将风霜千年化为了淡淡云烟,在渐行渐远中渐渐迷失,而我依然还在最初的地方,等你……

共 27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作品,作品以游览熹园为题,记录了作者的所思所想,抒发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作品将写景、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边行边看,边想边议,不光介绍了熹园的风情,还介绍了朱熹其人其事。如果能在时空关系上更下点工夫,将思路理得更清晰一些,当属更好。作品总体不错,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10-22 10:45:46
  感谢赐稿心灵。期待更多作品在这里首发。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10-22 10:46:29
  拜读了,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10-22 10:46:49
  恭祝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