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收获】秋风吟唱着生命的歌(散文)
起风了,秋风拨动着时光的琴弦,吟唱起一首关于生命的歌。这歌声,飘荡在金色的原野上,摇曳在绚丽的花朵中,回响在舞动的树叶间,流淌在秋水的涟漪里,栖息在飘逸的白云深处,甚至从那遥远的山谷、沙漠、旷野传来的苍凉的回声,我都听见了。
越是起风的日子,我越是喜欢流连在天地间,触摸那低垂的稻穗,观察花木逆风起舞的样子。从生命轮回,万物应对风雨的姿态中,我总能得到一些启示,收获一份灵犀。所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在时光这张看不见的大网里打捞,每打捞起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就珍藏在文字里。
一、秋天的原野
人们喜爱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春天耕耘播种,夏天蓬勃生长,在这片洒满汗水的土地上,终于迎来了累累硕果。
只要你到旷野走走,看到那一望无际黄澄澄的稻穗,满地满园香喷喷的瓜果,还有其他成熟的农作物,除了感恩上天的馈赠,感叹生命的神奇,感激农人的辛劳外,心中既有无言的喜悦,还有对往事无尽的怀念。
面对秋天的原野,我总会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们去田野捡稻穗的情景。那时还没有机械化的收割机,都是大人们弯着腰用镰刀收割。稻田里总会遗落许多穗子,而粮食又是那么珍贵,粒粒都浸透着农人的汗水。当稻子收割完之后,空旷的田野上,就会有许多老弱妇孺们弯腰俯首捡拾稻穗。如果不去捡拾,白白浪费了是多么可惜呀。还别说,只要你用心去捡,一株一株积累起来,很快就有一大箩框呢。
那时的我太小,还不知道现实的残酷,也不知道未来将要面临什么风雨,只要吃饱穿暖就很开心。捡稻穗对我来说就是好玩,虽然幼嫩的手指时常不小心被稻茬划伤,但一想到捡的稻穗背回家,就会得到爷爷奶奶的赞赏,还可以拿稻穗喂鸡,也可把稻穗放进碓窝舂成米,再熬成香喷喷的大米粥,心中就满是期待,洋溢着甜蜜和欢喜。
当薄暮时分,家家户户开始升起炊烟,捡拾一天稻穗的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回家了。每次临近屋门口,家里的鸡似乎能闻到谷子的香味,就像小孩知道大人带回食物似的,欢快地从四面八方向我飞奔而来,它们一个个昂着头,围着我咯咯咯地打转。我放下箩筐,抓出一把稻穗撒在地上,鸡们争相啄食起来。这让小小的我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没有白吃饭,可以为爷爷奶奶出点力,做点事了。
如今,爷爷奶奶早已化作泥土,我亦步入生命之秋,关于童年捡拾稻穗的一幕,永远地铭刻在我心底。
站在秋天的原野上,在往昔的时光里,我竭力找寻慈爱的亲人,善良的伙伴,朴实的乡亲。可什么都没找到,只有风在来回穿梭。
凝望这片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土地,在呼呼的风声中,不知不觉间,泪水溢出了眼眶。
秋天的原野,一如既往地敞开着怀抱,对世间万物释放着无尽的爱意。关于生命的循环,尊严与光芒,都交给秋风去见证吧。
二、迟开的桂花
今年气温异常,国庆前后一直持续在35℃左右,不同于往常仲秋时节令人凉爽的温度。看着桂花迟迟不开,起先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很纳闷。街头巷尾有一些不懂科学的人在臆测,说上天有感应,桂花有灵魂,她看到人间疫情肆虐,灾难横生,心里难过,就不开花了。
我不相信鬼神,更不相信人们的揣测,只相信科学。上网一查资料,就明白了,桂花要在低于20℃的温度下才会开花。我就安心等待气温下降,到了10月13号,气温陡降十几度,一下子从炎夏跨越到了初冬,穿薄长袖衬衣的机会都免去了,我内心窃喜,桂花快开了。
等待花开,这点小小的愿望给单调重复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我每天抽空去陆羽故园观察桂树,看她何时萌出花蕾。温度下降三天后,桂树蕴藉已久的力量以蓬勃之势喷发出来,从吐出嫩芽到形成花蕾,再到含苞,直至倾情绽放,短短几天时间,我看到了生命的节奏,更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所有的绽放都不是偶然,而是厚积薄发。
15号是周末,狂风大作,秋雨淅沥下了一整夜,去看桂花的愿望落空了,我在心里暗自担忧,一夜风雨的侵袭,陆羽故园的桂树下会不会是一地金黄的落花?次日清晨,雨终于变小了,若有似无地纷洒着,我惦记着桂花,也不顾天气寒冷,心理上还不适应突然穿厚衣服,随便穿了件风衣,拿了一把小伞就出门了。
走进陆羽故园的正大门,一阵浓郁的清香扑面而来,呈伞状的桂花树上全是绽放着的金黄的花朵,树下竟然没有一朵凋谢的花瓣,我瞬间明白,花是不会对风折腰的,花凋谢只是因为到了该谢的时候。
记得去年十一长假是连日的风雨,天气很冷,我依旧每天去故园散步,欣赏一地落花。那时,我还以为桂花是受风吹雨打才凋落在地的,甚至在心底惋惜,还没开够就遭遇风雨,零落成泥,花的生命太脆弱了。
现在看来,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也是坚韧顽强的,她在盛年时期丝毫不惧风雨侵袭。这给我的启示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象,只有用心去观察,才能探知到其内在的精髓。这些潜藏在大自然中的秘密,就像一首无声的歌,述说着世间万物的特性和节奏,也带给有心人关于生命的思考。
迟开的桂花告诉我:当外界环境不适合自己的生命节奏时,不要灰心,不要抱怨,不要焦躁,只管沉潜下来丰富自己;要有弹性思维,山不过来我过去,当个体生命无法和自然力量抗衡时,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培养足够的耐心和定力;要相信,是花,总会开的,就算没有花开,努力过,争取过,也就无怨无悔。
三、秋天的风
秋风如烈酒,对有的人来说,辛辣刺胃,难以入喉;对有的人来说,越是辛辣才越显甘冽香淳。生命如四季,只有走到人生的秋季,才能品出生命的真味。无论秋风是凌厉、悲伤、怒号,亦或是慈悲、喜悦、舒缓,都是对生命的礼赞。
走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也看过了冷暖炎凉的人间,起风时,才知道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窗帘是一道厚厚的屏障,轻轻一拉,就把外面的风雨隔绝开来,自成一个独立的小岛。
寒冷的夜里,温一壶老酒,放一首老歌,以波澜不惊的心听之,才明白,一个人在尘世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生命的馈赠,才懂得,清醒的独处胜过麻木的群欢。
记得以前每到秋风起,秋叶落的季节,心里总是思绪万千,愁肠百结。现在想来,我很讨厌年轻时的自己,做人做事太较真,太执着,太唯美。以为世界应该和自己想像的一样美好,总想着去改变世界、改变身边的人。结果,当现实不尽如人意,内心的失望、愤怒就会像窗外的风一样,不断地来回切割,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我住的地方四周高楼林立,因而对风有着深切的感受。风乍起时,窗外似乎变成了征战的沙场,仿佛有无数的战马在楼栋间肆意狂奔;风小些时,其声九转低回、如泣如诉,似有无尽的哀怨悲伤;风大时,高昂激越之声狂放不羁,像在爆发积压已久的怒火。
秋风似一把寂寞的镰刀,在荒原上不断地收割孤独游弋的灵魂,只有倔强不屈的人,才能不为所惑。听风的夜晚,总让人想起《聊斋志异》里的幽魂野鬼,想起《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想起在风声鹤唳的人间,浸满泪水的寂寂长夜。现在想来,那不过是蝴蝶在化茧成蝶之前,必须要经历的痛苦与黑暗,磨难与挣扎。
生命是一场逆风的跋涉,秋风能吹乱头发,却不能吹乱步调。起风的时候,我总是循环地听徐小凤的两首老歌:《每一步》《顺流逆流》。徐小凤的歌似乎专为步入生命之秋的人量身定制,庄重典雅的声音,淡定从容的旋律,听起来那么妥帖、那么入心、那么慰藉。好似一个老朋友在耳畔低吟,令人百听不厌、百感交集。如果说诗是文字中的音乐,那么,音乐就是众声里的诗篇。很多时候,两首老歌,寥寥数语,就可抵挡突如其来的寒潮,诠释心中所向。
步入生命之秋,才明白,一个人要改造世界是很难的,要改变自己也不容易。需要每分每秒有意识地去更新自我,突破自我,去掉自我。只有把自己放到最低点,以谦和感恩之心去看世界,像花木一样,盛开时,受到赞叹,不以为荣;零落时,受到践踏,不以为卑。生命当如花开花落,叶绿叶黄,风来风去般潇洒不羁,通透自然。不攀比、不流俗、不盲从,生时,能有夏花之绚烂的热烈,死时,能有秋叶之静美的淡然,若如是,此生又夫复何憾。
年年岁岁的秋风总是相似的,带着横扫一切残枝败叶的使命,怀着破旧立新的愿景,吹拂着山川原野,吹拂着皮肤和筋骨,也吹拂着眼睛和心灵。
听,又起风了!秋风拨动着时光的琴弦,吟唱着一首关于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四季荣枯的歌,这首歌没有歌词,只关乎生命,谁人能参透其中的奥秘,谁人便能超越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2021.10.22日,写于竟陵。
从一段精准的编按,看出编者认真地阅读了原文,这份认真与敬业精神让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