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千岛湖之秋(散文)
一
曾在不同季节多次去过千岛湖。因为走多了,千岛湖就给我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它的色彩是极其单纯的,除了碧与绿,还是绿与碧,就像这里的空气一样,岁岁年年,一年四季,永远清新如一。偶尔的惊艳,是春天的繁花,冬日的白雪,还有早上的旭光和晚来的霓虹。但这些远不能对那浓黛的岛屿和浩渺的碧波构成威胁,主导千岛湖的色彩,始终是欲滴的翠绿。
一周前,金华老友邀我到千岛湖相聚。犹如士兵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般,我没有作任何的犹豫,立马出发了。
去年去千岛湖,是隆冬的一天。我居住的城市远在千岛湖之南,当时,南方山地已是层林尽染,漫山黄透,万木凋零了。当我来到千岛湖的时候,不料这里仍是一派千岛叠翠,白鹭飞翔,花红草绿的春天景象。那次,我们住在温馨岛的“蝶来宾馆”,斯夜便朔风骤起,天降大雪,让我遇见了二零二零年千岛湖的第一场雪,领略了银装素裹的意外惊喜。这次,咱们不住蝶来了,住在“希尔顿酒店”。领头兄弟老徐在电话里这样对我说。我问玩几天呀?没定,吃起来看情况吧。他说。老徐是个有趣的人,去千岛湖,他不说去玩,而是说去吃。是的,我们去千岛湖,玩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吃。吃什么呢?当然是鱼,除此,就是吃那里甘甜的空气和水了。
对老徐的这个说法,我非常赞同。于我们而言,到千岛湖,说去旅游去玩都是不恰当的,都游玩过那么多次了,还有什么好玩好游的呢?说吃就不一样了,尽管吃过无数次,然日子一久,舌尖又惦念那一湖的鱼鲜了。千岛湖的鱼水以及空气,是令人百吃不厌,越吃越上瘾的。
二
中午时分,一干人在淳安城的一家鱼鲜馆里汇齐。每次到千岛湖,鱼头是必吃的。老徐说,中餐咱们先在这里吃小鱼小虾,晚上到城里最有名的鱼味馆再吃大鱼大餐,因此,鱼头就暂不上了。
这是一家开在城郊一隅的鱼味店,鱼家乐的气息很浓,生意兴隆,人满为患。推门进去便闻鱼香四溢,“啧啧”声不绝于耳,游客们都在大快朵颐。好在事先预订了包间,坐定有顷,菜就端上桌了。全是鱼,炸小鱼、蒸湖虾、炖鱼杂、葱油“翅嘴巴”……老徐问,大哥,你中午是要喝白的,还是红的?我说,啥也不要,来碗白米饭就行。这咋行?他说,来几瓶千岛湖啤酒吧,这酒老好喝了。我说行吧。这些鱼都是喝着千岛湖的水长大的,这啤酒是用千岛湖的水酿成的,不喝它几瓶,我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当时,我这样想。到了晚上,我才发觉自己彼时的想法是多么的优稚和低级,一点都没有文化和诗意。
吃罢午餐,时间已到下午两点,我们往目的地进发。
汽车在如画的大街上约模行了十五分钟,希尔顿酒店到了。这是一座五星级酒店,后倚青山,前临湖水。也许是双休日的原因,酒店客人暴满。尽管酒店房间也是事先预订的,但原先入住的客人尚在办理退房手续,客房仍在清理之中,新入住的全部客人,像一大片挤在海滩上的企鹅,皆在大堂里静候。真是想不到,在新冠疫情的鬼火尚在忽隐忽现的当下,千岛湖的旅游业竟然如此火爆。
千岛湖是遗世独立、远离尘嚣的海天仙山或世外桃源吗?还是吃了这里的鱼和水,便可百毒不侵,长命百岁?
趁着等待入住的暇隙,我步出大堂,行至湖边,伫立在水边的一个白色亭子里,观赏湖光山色。
这是十月深处的千岛湖,演绎着不同其他地方的独特秋意。金秋十月,是岁月流转中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的时节,秋水蓝了,稻子熟了,高粱红了,旷野黄了,雁南飞了,日月芬芳了,大地上的一切走向了空前的成熟和辉煌。然而,在千岛湖,所有生命仿佛正在刚刚开始成长,所有故事正在轰轰烈烈地盎然发生。这里,是不分春夏秋冬的,一年四季皆是春。
绿,掠过眼帘的,全是绿。绿的草,绿的树,绿的岛,绿的水,绿的空气,绿的传奇。去年冬天,我所看到的,也是这样的绿,野艾野蒿是绿的,芦苇松竹是绿的,崖缝石隙是绿的,远岛近水也是浓黛黛,碧绿绿的。
千岛湖,天生就是一个青春丽质,容颜不老的仙女。
此刻,有雨,像千丝万缕的银线,从天空飘向那山,那水,细细的,斜斜的,绵绵的。有风,像一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和声,轻轻的,缓缓的,徐徐的。此刻,我搭帘望去,便看见了一幅空灵飘缈到极致的山水大写意。
画中有大片的留白,那是弥漫在湖山之上的白雾,以及雾中的天空和水域。望不穿的空濛,猜不透的隐约,天地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灰白色宣纸。那恰到好处的泼墨,有浓有淡。浓的近在眼前,是一湾银色沙滩,几条游船彩舸,几座崔嵬岛屿;淡的远于彼岸,惟水汀一簇朦胧树林,一片白烟青苇,几个巨鸟展翅般的亭影。更浓的,是在心头汹涌澎湃的诗情;更淡的,是被雨色漫漶了的时光画意。
千岛湖之秋,笼罩在如纱的烟雨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静,淡泊,飘渺,梦幻。
三
华灯初上,五光十色。闪烁的霓虹,拉开了一个湖滨不夜城的序幕。
千岛湖,浩浩汤汤数百里,涵盖两个县,建德和淳安。淳安城的名字,是与湖同名的,叫千岛湖镇。据说,当年的建德和淳安,都想把自己的县名改为千岛湖县,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由上面协调拍板,将此价值连城的大名赐给了淳安城,因为千岛湖的水域大部分都在淳安境内。
千岛湖最有名且牌子最老的鱼味馆,就座落在淳安城闹市区的十字街口。这里最盛名的一道菜,是“千岛湖鱼头”。老字号毕竟是老字号,它与其他的店家相比,气派要大度得多,装饰要豪华得多,环境要优雅得多,文化要深厚得多,厨艺要高超得多,食材要正宗得多,服务员要漂亮得多,当然,价格也昂贵得多。开席不久,穿制服套装,满脸春风,眼眸比千岛湖还水灵的女生便把鱼头隆重地端上桌了。她立于餐桌一角,波光粼粼地介绍起这鱼头来,说这鱼头是她们店里的一道传统经典名菜,是用千岛湖里的大头鱼的鱼头,经秘制调料和独特烹饪方法炖煮而成的,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拿过多次大奖。
一听是用大头鱼烹制的,我就不以为然。要知道,在我的老家文成,也有一个千岛百屿的湖泊,唤飞云湖。飞云湖里的大头鱼多了去了,前些年拿到省里去评比,曾获得全省第一,但这鱼不贵,也就十几块钱一斤。或许是服务生发现了我的不屑,她嫣然一笑,继续介绍道,千万不要少瞧了我们这里的鱼,它是喝着清澈的山泉水,吃着香甜的松花粉长大的。什么?这鱼还吃松花粉?众人听了,不由哈哈大笑。笑罢,大家非要我为鱼头“剪彩”不可。解下盆盖上的一条红绸带,掀起烫手的盆盖,剪彩仪式毕。一个青黑色的大鱼头,微微地裂出一些白,三五斤重,泊在一汪乳白色的鱼汤里,飘出一股热气腾腾的鱼香,直诱人们的味蕾。女生给我捞了一块鱼肉,带骨的,盛了两勺像牛奶般的鱼汤。我品尝了一下,鱼一点也不腥,很鲜,很嫩,入口即化,鱼汤很可口,浓香中透着淡淡的甜。
真是鲜,鲜得让神仙也会跳墙。我问鱼头的价格。答曰八百八十八元。我朝老徐嘀咕道,这么贵,值吗?此前上的一条翘嘴巴,足足有五六斤重,葱油蒸的,味道不比黄鱼差,只要二百八十八元,换作我,宁愿吃三条翘嘴巴了。老徐说,值,来此吃鱼头,吃的是牌子和名气,不然,咱们就白来了。老徐此说,不足为奇,他是一个高大上。怪的是大家听了,几乎没有一个是与我持同一观点的,众人都说,值,很值!
次日中午,我们在酒店门口的一家餐厅吃饭。老板娘长得很福态,胖嘟嘟的脸庞胖嘟嘟的腰身,活脱脱就是一条大头鱼转世。同样是吃鱼头,同样是吃松花粉长大的,也是三五斤重,味道不比那老字号的差,一问价格,才二百八十八。我问大家,这鱼值吗?众人异口同声道,值!太值了!我说,跟昨夜的比呢?他们说,这没有可比性呀,人家那可是老字号,在那吃鱼,吃的是文化哦。其中有人还给我打比喻,说同是在北京吃烤鸭,在全聚德吃,吃的是一种文化和历史,要是在故宫吃,那就是乾隆和慈禧的感觉,能一样吗?
现在的人,就是这么怪,上学要上名校,穿衣要穿名牌,旅游要游名胜,追星要追明星,吃菜要吃名菜,做人总是想着要当名人,凡事都讲究个名号和牌子。这究竟是虚荣心在作祟?还是人之天性所然?都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哲学就是如此惟一吗?我想,生命的意义应该不会是这样简单的,说到底,还是境界啊!
四
次日下午,烦人的秋雨终于歇了,我们到湖边漫步。
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泊玉叠翠的千岛湖,褪去雾的衣裳,恰似一个风姿卓约的佳人,伫立在人们的眼前。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温柔似水,水面碧波荡漾,湖风徐徐拂面,送来了阵阵清新和凉意。大家都坐游艇去了。游艇驰过水面,犁出了两道浪花飞溅的墙,留下了一条乍裂即合的痕迹,像是一只大白鸟驮着一群彩鸟在水天中飞翔。融入千岛湖,是一种无比美妙的体验和享受。
我孤独一人坐在湖岸看景沉思,企图把秋天的千岛湖好好地作一番解读和诠释。然而,半晌过去,一无所获。因为,这湖过于浩瀚,秋水太深了,我无法触及其深处的内涵。
目送飞驰的游艇消失在水天一色的那一刻,我心中蓦然涌上了一股莫名的惆怅。我是谁?一个来千岛湖寻秋不见秋的匆匆过客,终究是要离开的。我开始羡慕起那水中的鱼儿了,它们才是这里永久的主人。我还十忌妒一段留在手机里的视频,那是早上六点钟拍的。视频里,有一只身长巨翅的老鹰,率着一只稚气未脱的小鹰,迎着曙光里的风雨,在希尔顿酒店的房顶上练翅。老鹰显得很耐心,先是站着,用翅膀轻轻地拍打着小鹰的脑袋,然后张开翅膀,一个旱地拔葱,直上云天。小鹰很勇敢,紧跟着父辈(也许是母辈)的翔迹,冲天而起。一次,又一次,再一次,如是反复。每次,老鹰要飞得高一些,小鹰要飞得低一些。看到这个景象,我泪目了。老鹰领着雏鹰练翅让我感动是一个原因,真正令我感慨的,是万万没有想到,千岛湖不仅是鱼类的故乡,而且还是雄鹰的天堂。这就不由地使我想起一句名言来:“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腾啊!这腾飞的图腾是属于千岛湖的,同时,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诠释。
夕阳西下,游艇归航。此时,我看到了一个无比壮丽的景象:五彩斑斓的晚霞,映照在清波碧浪里,千岛湖,成了半湖瑟瑟半湖红的梦幻之湖;一群白鹭,骤然从水面飞向姹紫嫣红的天空,流光溢彩的万倾烟涛与彩霞满天的长天浑成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最让我心醉的秋景,也是让我梦里寻觅了千百度的画面。我终于见到了,在这个秋色胜春光的季节,在如梦如幻的千岛湖。
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