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 条带 (散文)

精品 【菊韵】 条带 (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01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6发表时间:2021-10-25 21:25:42
摘要:早些年间的农村,叫海带为“条带”,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虽然物资短缺,但人人都吃过。在我的心里,它那独特的味儿是多么地与众不同啊!

在我们村里,海带还有个叫条带的别名。我估计,要是我们那土生土长的村里,出一个叫“海带”的人,一是大伙可能因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会显出一脸的愕然。二是即便知道叫什么东西了,也会立即有人叫他“洋盘”,会说得他很快就不好意思起来。
   这可不是瞎说的,事实就是如此。在大伙的心里,这个神秘的外来品,离我们那十年九旱的高山上,简直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没人见过它在水中生长的样子,通过千里跋涉的运输后,我们见到的只是它捆成把的干尸模样。
   但村里的人是喜欢它的,家家户户却不可能有储存。我本人小时候想吃它的程度,都完全可以用“流口水”来形容了。
   奶奶嫌弃它的腥气与“吃不动”,把她自己的那份拿出来让我们“多吃些”。它每次被捞到大碗里,还是硬头叮邦的,不等转身,就被几个娃儿的我们硬是给抢光了,大人们只得干瞪着眼。
   这里说到的“每次”,肯定不是个确数,上次吃条带的时间与下次吃条带的时间,是可以用年来计算的。
   请原谅,我只有依然用条带来称呼它,心中才会有一种被自个儿认可的代入感。
  
   一
   与村里其他小孩一样,我对年的概念印象很深刻,觉得有个年过就是天底下最最幸福的事了。
   你想啊,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好东西。那些好东西,是从三百六十五天里积攒下来的,可谓来之不易。平时肚子哪怕是饿得呱呱叫,父母亲都会坚定地把它们留着,专等大年三十的中午,才一股脑儿地摆上来;只有过年,才能穿上崭新的衣服。那些刻意带了点棉布味儿的衣服,是用桐子卖的钱扯布回来缝制的。当衣服做好了时,正好赶上冬天严寒逼近,渴望穿它的心情,只在夜里无人时,于微弱的灯光下,才放纵地感受它一回。要是平时早穿过了,过年再穿就没那个新鲜味儿了;只有过年,才可以彻底放松身心地去玩耍。一年四季干的那些死活儿,哪怕摆在了眼面前、堆得有人多高,也不必去管它了。过年不耍,留待何时?
   当然,条带也是这些“好东西”中的一种。只不过,我对它有诸如的嚼劲儿啦、海腥味儿啦什么的……都有一种特殊的好感,是肉食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平时很难吃到的紧俏货。
   也就是在过年的前几天,大人们在准备年货时,才会首先“想起”它并把它请回家来的。
   听奶奶讲,我渣渣儿大小的时候,只对年饭里的条带感兴趣,我把那黑乎乎的丝状物,直往嘴里塞,搞急了时还双手上阵。大人们生怕我噎住了,怕我吃多了胃里难受,企图阻止我,最后我露出了似哭非哭的表情,因为过年要讨个高兴的,他们便不再管我了。也怪,我的身体也还算争气,不但没被噎着,也没打过“重食嗝”。
   后来的情况就完全是我自己的记忆了。在公社代销点那里,副食品专卖店里,烟酒糖的香味儿吸引了一旁的我,父母亲把称好的条带放进我背上的背蔸时,那只有几两的重量,让我没什么感觉。真希望他们能多买些,哪怕要买好几斤,我也背得起。可他们那只买一顿吃的想法,我哪儿能改变得了呢?于是我只得像个听话的孩子不多言不多语,他们买什么我就背什么。印象中,那地上堆的条带潮湿不说,还有很多白色的渣渣往下掉。
   通常在腊月二十八日那天,才开始用冷水泡那刚买回来的条带。二十九日则要去冬水田里把第二天就要用的年货淘洗干净。那里面就有难洗的、有海腥味儿的条带。只有用沾水的谷草,才能把它表面的一层腻皮洗掉。
   大年三十的中午,垫在碗底下不多的条带是最先被抢光的,只因大人们要求每个碟碟碗碗里的东西不能吃光了,以示年年有余,那每个碗碟的底下,才假模假样的剩出些条带的渣渣来。
  
   二
   以前,临时买回的那些条带,我们都是“临时”把它吃光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剩余。临时买条带时,好像就没考虑平时还要吃条带的事儿。
   后来这情况逐渐有了些改变,大概是我们这些娃娃们都长大了些、吃口渐渐好起来了的缘故吧,接连几个年过去之后,父母买回的条带数量居然由“匹”变成了“把”。不,上面这个原因好像也不对,因为我后来从大人们的嘴里听到了另外的说法,才由此相信是后一个原因“拯救了”我们好吃的嘴巴。
   父亲说,条带里面含腆,人吃了才不容易得大脖子病。
   那以后哪怕再没钱,也要买些条带回来给他们吃。“要是不吃它,等都得了病,又从哪儿去找钱来给他们医治哟。”母亲受到了启发似的回说。
   正像我们后来所看到的那样,平常日子也有条带买回来了。但屈指可数的吃条带的时间,一定与家里的大事或者节日有关,比如大人们的生日、端午节等。当然也不全是。母亲学聪明了,在一年也吃不到一两只鸡的情况下,她把海带切成很细很短的丝,这样似乎可以避免一筷子就挑走了很多的尴尬。她是要我们多喝汤,喝汤也能治大脖子病的。其实,没粮食吃的鸡本身也没长多大,一家七八口人吃的条带炖鸡,很多时候只背了一个名声。
   吃条带的事,我原以为只是我们那个没吃没喝、贫穷得处处见底的家里,才如此可怜兮兮的。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我到住在河边的舅舅们那里,见到的情况几乎与我们家如出一辙。
   凛冽的河风,围着穿得单薄的身体周围肆虐。
   少见多怪的我,跟在表弟表妹的后面,前面带队的是舅母。听说她要去河边洗条带,就想跟着去看看那条带在宽敞的河水里舒展身姿的样子。等眼见为实之后,心里终于发了声:那真是一种舒适的享受啊!
   舅母洗的当儿,一片不大的条带被波浪冲远了,见她急忙去打捞,我们几个看客也顾不得那么多,齐刷刷下到冰冷的水里,终于把它捞了起来,裤子却湿得令我们发抖。那份高兴的心情,岂是冷风冷水所能抑制得住的呢?
   吃饭的时候,舅母故意往我碗里挑了菜。我是客人,但她却聪明地绕了个弯儿说,下午要不是你眼疾手快,条带就冲走了。只是她挑到我碗里的不是什么鸡肉,而是一大筷子条带。大伙都喜欢吃条带,似乎是件心照不宣的事情。
  
   三
   母亲爱做给我们吃的一道汤菜,叫擦鸡汤。至于为什么是这名儿,我以前一直都没搞懂过。只因后来她在给我们讲忆苦思甜的时候,说从前要想吃到一顿像样的鸡肉,是根本不太可能的……我这才忽然明白了她的用意。
   她做的擦鸡汤里并没有鸡肉。油炸过的豆腐拖成片、山上捡来的菌子撕成条、买来的条带切成团,再勾上芡,便是她汤菜里的全部内容。我在别家吃到的擦鸡汤里,加的是大块大块的鸡肉丝,只有我们家里的擦鸡汤,条带成了替代品。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离我们家二三公里远的祠堂开了个代销点,那里下放政策似的也卖起了小百货、小付食之类的小东西。其他我都不感兴趣,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里卖的条带。在去哪儿为家里买煤油、盐巴时,每次都要把地上摆放的条带好好的看几眼,心里就想,一定要攒足够多的钱,把它买回去吃个够。
   终于有一天,我靠多年的勤工俭学、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去祠堂的代销点上买了一大把的条带回了家。
   父母什么也没说,第二天早上就把家里那只唯一的母鸡杀了。条带炖鸡端上桌的时候,我们都有些意外。那次我用碗吃条带,几个妹妹也吃得乐开了花。在我心里,条带就是比鸡肉还香。
   也就是从那时起,大人们知道了我们这些娃儿们都爱吃条带,但最爱吃的还是非我莫属。
   妻子第一次来我们家,从父母那里意外得知了我最爱吃的菜是条带。结婚以后,她隔三差五就要做条带吃,什么条带炖鸡呀、凉拌条带丝呀、条带煳辣汤呀、擦鸡汤呀……连按家乡口味做的蒸酥肉、砣子肉的碗底,垫的也都是条带。
   只是,她一直都把海带叫成了海带,就像我把海带叫成了条带一样,我们都不可能在中途去改这个口的。

共 29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真实地叙写了自己买条带、洗条带、做条带、吃条带的经过和感受,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也表现了远离海洋的内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其真实性,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写出来。尤其是真切地描写了作者对条带的细腻的心理感受,如写对过年的感受:“我对它(条带)有诸如的嚼劲儿啦、海腥味儿啦什么的……都有一种特殊的好感,是肉食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平时很难吃到的紧俏货。”“在我心里,条带就是比鸡肉还香。”文章所写,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于缺货条带,在沿海一带没人当成好东西,但在内陆地区的农村,却是非常珍贵的。就是因为这一点,才引出好多有趣的生活故事。语言上,作者不避方言,只要真切地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就行。足行两行泪的创作,一次次证明了毛主席的论断: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好文,推荐阅读欣赏。(编辑 鲁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02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10-25 21:27:54
  足蹬两行泪的创作,一次次证明了毛主席的论断: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好文,推荐阅读欣赏。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10-25 21:42:06
  谢谢鲁芒老师对文章的辛苦编辑。老师对文章写的编者按,感觉您可能对那个时代也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这可能就是我们的缘份吧。祝老师一切皆安!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5 21:59:23
  我们学习了好散文,多多写来。很好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10-25 22:01:38
  感谢老师们的赏识,我将努力为之!
3 楼        文友:鲁芒        2021-10-26 07:14:34
  评论时把作者的网名写错了,应当是“足行两行泪”,不是“足蹬两行泪”。特此订正。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