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收获】池河太平桥散记(散文)

精品 【晓荷·收获】池河太平桥散记(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88发表时间:2021-10-27 00:11:45

到了池河镇,我总想去太平桥上走一走,感受其古老的文化气息,聆听其悠远的传奇故事。池河太平桥,始建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它承载了800年厚重的历史,展示了千年文化古韵。如今,它与池河新大桥相望,一古一今,一旧一新,对比鲜明!
   这是个深秋时节,桂花香飘,秋阳暖照,河水清泠,天高云淡。我静立在古老的太平桥上,倚栏远眺,遐思古今。我仿佛看到了太平桥的童年。
   忽然,我想起关于太平桥的一副名联:“池河无水也可,杯桁无木不行。”对联中的杯桁,即杯桁桥,太平桥的“乳名”。取名“杯桁桥”,原是在镇西边的池河上架的一座木桥墩。
   池河,古称池水,江淮流域的一个分支。自南向北横穿池河古镇,池河因此得名。我的老家在藕塘镇,距离池河镇不远。因其间有沙坝河流阻隔,所以,藕塘到池河的车辆,需绕道岱山而行。每次乘车到定远,必经池河大桥。坐在车上遥望太平桥,浮光掠影,难察其详。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池河沿岸,土地肥沃,农耕文明,历史悠久。这里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间植豆类、桑麻、油菜等。江淮之间,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因而,池河沿岸,风光旖旎,田原丰茂。春麦青青,油菜花金黄。夏禾碧绿,秋谷金黄。冬田广阔,麦苗青绿。
   机械化代替牛耕,彻底解放了生产力。以前种粮食,全靠牛耕,犁田耙地,精耕细作;收割小麦、水稻、油菜等,全靠一把刀,肩挑车拉,十分辛苦。如今,农村种田基本上实行了机械化,犁田耙地有旋耕机,栽秧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省时省力,劳动效率大增。自农业机械化以来,农耕文明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古老而落后的牛耕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在池河镇新大桥西侧建有“定远县农耕文化馆”,馆内展出了犁、耙、锄、镰刀、铁叉、石磙等农具。既有文化气息,又有时代进步感。
   新桥和古桥,一南一北,一上一下,遥遥相对。新桥建大闸,闸楼高耸,巍巍壮观。桥孔巨大,泄洪、蓄水、灌溉,全自动化。其上车辆多,负荷大,噪音大。而旧桥上人烟稀少,桥面平坦、宽阔,显得相当安静。
   我沿着新大桥右(北)手人行道自东向西步行,脚步匆匆。耳膜被来往车辆震得嗡嗡响,腿脚栗栗,不敢久留,只想快点到桥头西。
   据《道光定远县志》载:“太平桥,洪武八年朱玉造。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圮于水,七年补建。”民间传说,朱元璋从南京回凤阳探亲,途经池河,为免遭水患,敕令建桥,命名为“太平桥”,寓意国泰民安。
   此桥初建时为砖石结构,用糯米汁和白石灰粘接砖石、泥缝,相当坚固。太平桥系联拱石桥,共11孔(初建13孔,其两孔不知所终)。1938年冬,国民党桂系部队与日军交战失利,从滁县西撤,为断日军追路,炸毁太平桥居中三孔,桥上石狮子被炸毁。因河底沙石厚,建桥时,在桥墩下布以密集的木基,木桩常年累月没于水中,沤后不朽,尤其坚固。木桩夯实、坚固,被称为“万年桩”。桥上两边砌白玉石栏杆,栏杆上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如今的太平桥,桥墩和桥体作了拯救性修复,确保安全。桥的砖石、万年桩、桥拱、桥的整体基本上依古制,保持原貌。桥两边砌玉石栏杆,栏杆上雕有狮子,栩栩如生。桥面铺地板石,平坦、宽敞。倚栏南望,新桥高闸矗立眼前。北望,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滩涂水草丰茂。远处村庄依稀可见。
   太平桥见证了古镇的繁华和历史的沧桑。池河古镇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朱元璋称帝后,正式开辟了南京—北京的官方大道,池河镇即为官方大道上的重要驿站。这里,物产丰富,梅白鱼、雪片糕、小磨麻油、黄砂被誉为“池河四宝”。
   作为饮食文化,梅白鱼、雪片糕、小磨麻油声名远播。古镇居民待客热情,梅白鱼成为席上佳肴。梅鱼,体形细长,色金黄,小者数寸,大者盈尺,眼珠晶亮,头小身扁,通体银白色,布满细小鳞片,其味鲜美。真正的梅鱼产在梅雨季节。久雨连绵,或大雨倾盆,梅鱼产卵,溯洄而上,情动兴奋,鱼尾处有乳汁一样的分泌物溢出,此时所捕梅鱼最佳。雪片糕,因糕片透明,又名“云片”,又因入口即化而称“雪片”。相传由古太平桥头张姓人家最早制作。此糕采用传统手工做法,选用上等糕糯米,优质庶粮,小磨麻油精制而成。池河小磨麻油,有“千里香”之誉,典型的是“马光德小磨麻油”,驰名全国。它以白芝麻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制作,因其香味醇正而走俏市场。
   定远池河梅白鱼文化旅游节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一大亮点。文化节期间,品梅白鱼,看非遗表演,别具特色。这期间,有舞龙、旱船、旱车等民俗表演,有定远奇石展、书画展、诗歌朗诵比赛、文艺表演、品尝梅白鱼、特色农产品展销、钓鱼比赛、广场舞大赛、小吃一条街、走池河太平桥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繁荣了地方经济,推动了池河古镇文化发展。
   池河水系发达,池河大桥是上游各地塘、坝、水库、河流等水流交汇处。每年夏季,洪水涨时,流经池河大桥。站在桥上,远望白浪滔天,近观水势激荡,凶如猛兽,闻声雷动,惊心动魄。平时,池河水风平浪静,岸树映影。岸边常有人闲钓,享晴阳,沐清风。以前,有人乘小木船在水上捕鱼,而今,为保护生态资源,禁渔。
   这里,还流传很多故事。那副“杯桁桥”的对子,就有一个传奇故事。明朝时,池河镇上有个姓戴的穷书生,喜欢对对子,当地人奉承他“对书生”。有一年,逢大考,有个杨姓主考官去南京,途经池河住宿,“对书生”耍小聪明,出一联让主考官对。出句为“池河无水也可”。主考官苦思冥想,没有对出,被气死了。第二年,李姓主考官路过池河留宿。他知道杨主考官被穷书生气死一事,就微服私访,了解了太平桥的掌故,就对了妙联。对句为“杯桁无木不行”,这与“池河无水也可”堪称绝对。
   池河太平桥是明代石拱桥,建筑规模宏伟,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

共 2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一处风景总有它的历史人文风貌,尤其是历史名城或者古建筑,我们能从那斑驳的痕迹里读懂历史的沧桑,和所经历的风雨。池河太平桥就是这样的一座古建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了一代代过往的行人,看过了一路走来的烟火。就如机械化代替牛耕,就如一代代县志记载补修,以及太平桥周边的传奇故事,周边的美食文化等,构成了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厚重感。精彩好文,文章生动精彩,描写细致细腻,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0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1-10-27 00:12:1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2 楼        文友:高令亚        2021-10-27 08:44:46
  感谢老师编辑和点评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3 楼        文友:何叶        2021-11-03 09:25:25
  恭喜高哥佳作获得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