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铁门槛外的苦吟,寂寞白雉山【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铁门槛外的苦吟,寂寞白雉山【散文】


作者:爱护落花 白丁,1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2发表时间:2021-10-27 12:03:01

来黄石一定得去铁山,到铁山一定得去灵鹫寺。
   灵鹫寺,初建于天宝三年,重建于明代,是高僧义崇祖师的道场。也许是因为山高少了信徒,也许是因为山下的熔炉带来了血的腥味……
   在很久很久以前,白雉山就寂寞了,白雉山上的灵鹫寺就寂寞了。
   断壁与残桓、三五点的香火,苦苦吟唱在铁门槛外,吟唱在照天地的熊熊炉火之中;那诵经的木鱼声、那暮色中的钟鼓声,一下下淹没在那渐深渐远的号子里。
   此刻,我的眼里,没有残砖、没有碎瓦,只有那堆积数以万吨记载的古炉渣。我静静地望着,望着寂寞白雉山,望着寂寞的灵鹫寺,一如望着它脚下那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冶炼遗址群。
   红尘中,关于铁门槛的典故太多了,但每一个铁门槛却与这里的铁门槛有着不同。铁山得名的时间很短,这里的铁门槛历史却是很长很长。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是从哪部书上摘录下一段王夫之的话:“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绣帐,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
   这几句话,说它平凡也很平凡、说不平凡也确实不平凡。您细细想一下,是不是有一丝心中有槛才是槛的味道?铁山一词,大约是在清末才出现的。在明代以及明代以前的文献中,与铁山有关的历史,使用的都是白雉山这个名字。而铁山的一切,都与白雉山下采矿与冶铸的历史有关。
   从白雉山顶远眺,可以看到“东坡饼”的故乡。
   “东坡饼”又名空心饼、千层饼,讲究的是圆、黄、酥、脆,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相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郁闷的苏子,放浪形骸,寄情山水,常泛舟南渡,游览西山,并留下“春江绿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的诗句。
   从这里往下看,是铁山的西大门、是当年英国矿师郭师敦勘查大冶铁矿提供的“勘矿报告”中的铁门槛……
   铁山矿区隶属于兴国洲大冶县管辖。按阳新史料记载:“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赴江西路过兴国,应好友李翔之邀,畅游兴国山水,银山题字,坡山涤笔,石田赋诗,足之所至,皆成胜迹。”阳新县志曰:“宋苏东坡游银山时,手书‘铁壁’二字,后人做成摩崖石刻”。苏轼作为一个经世济民的政治家,一个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官员,他去银山做什么?宋代诗人李应熙的《仙洞》是最好的回答:“蓬莱深锁紫云间,鹤背仙人去不还。土釜黄苗留石罅,至今银汞满空山。”
   ——这首诗很清楚的说明了,那时的银山就有着采矿冶炼银汞的事实。
   其实,这还不是东坡先生关注冶炼的最早历史。在被贬黄州之前,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苏东坡奉朝廷之命,从密州(今山东诸城)到徐州任知州。在徐州写下了《石炭》诗。诗前小序写道:“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全诗为: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瑿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这首诗并序,它确切地记载了苏东坡查访石炭的时代背景、前后过程及其功能,深刻地反映了苏东坡作为古代的一位地方官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熟读历史的苏轼,可以说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不论是在徐州、还是在兴国,都非常关注当地的冶炼情况,每到之处或写诗文,或留墨迹。黄石史料提示:苏轼知陶渊明曾在大冶茗山桃花峰种过茶,应大冶名士程师德之邀,携子苏迈出访茗山。苏轼《兴国六祖书赞》云:“余嘉佑初举进士,馆于兴国浴室院。”
   在黄州四年,东坡先生到过樊口、西山、兴国、磁湖等处。白雉山距苏轼常游的西山仅30余里,其主峰山陡壁峭,直立如屏,极具雄峭挺拔之韵致。峰前有狮子岭,峰后有金鸡石。雨后,犬牙错杂的崖壑间,云吞雾吐,飞流叠泻,蔚为奇观,有“雉山烟雨”之称。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立煜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定名为大冶县,白雉山为古大冶八景之一。
   这里不仅有苏轼喜欢的山水、寺庙,还是当时非常大的一个冶炼中心。东坡先生能写下前后赤壁赋,就不可能不知道孙权、刘裕开白雉山冶炼的历史,即使只存在杨广铸五珠钱币、磁湖铁务的关系,他也不应该只是在铁门槛外苦吟着,让白雉山寂寞着……
   绝壁空阶草色侵,漫山红遍半晴阴。石痴不改峰高誓,泉断犹弹月晓音。
   白雉山呀,白雉山,是什么原因没能让你留下他的只言片语?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寂寞?

共 18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散文抚今追昔,内涵深厚,写景抒情,道出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文章引经据典,记录历史往事,更加增强了可读性!结尾问句,引人思索!鼎力推荐!谢谢赐稿!【编辑:黄金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7 12:03:31
  散文抚今追昔,内涵深厚,写景抒情,道出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
活到老学到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