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夕阳,移动着灿烂(散文)
夕阳,移动着灿烂
我的两个忘年交,是一对老夫妻,梁哥和杨姐。
很羡慕他们的退休生活,他们现在有一个如候鸟一样迁徙的家,自由而惬意,健康又快乐。
两位老朋友五年前双双退休。杨姐退休工资有五千多,梁哥少一些,四千多五千不到。他们退休那天,我们聚餐了,像一群孩子似的大吃大喝了一顿。用老年人的放纵来宣泄既期待又失落的退休的开始,终于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了。
热闹了一个晚上。调侃、祝贺和嬉笑最终掩盖不住二位心底的酸涩,酒精的催情更容易伤感。我见他们眼眶里满含泪水,仰望着吊灯才没有流出来。
同干一杯酒后杨姐说:“明天以后我们干什么?希望大家能够出出主意,集思广益,帮我们策划策划。”
他们只有一个女儿,赴美留学后嫁给了同学。一对中华儿女毕业后留在了当地工作,定居美国了。实质上二位退休后就是相依为命,虽有女儿女婿,只存在于视频中、脑子里,除了电话、语音沟通,完全没有家的氛围和子孙绕膝的温馨。
女儿女婿也算孝顺,退休前就多次邀请,退休后也回国几次,专程接父母到美国去生活。但都被他们拒绝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人文不同,习俗差异很大,谁都不认识,也无法沟通。没有熟悉的街道、黄皮肤的脸、客客气气的街坊邻居,空气都没有炒菜的味道,女儿女婿要工作,平时也是他们两个,何苦去受那个洋罪。
退休前忙于工作时人很充实,当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整日无所事事的时候,一定是很不适应,至少目前是这样。退休前都是幻想着如何如何潇洒,怎么怎么安逸,真正离开了工作的忙碌,夸张地说那就是孤独寂寞冷。夫妻两个都不会打牌,也不跳坝坝舞,突然没有了追求、失去了目标,整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长期下去真有可能会得忧郁症。
七嘴八舌讨论了很久,最终大家意见统一:根据杨姐喜欢摄影,梁哥喜欢旅游的特点,建议他们制定旅游计划,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用影像记录旅游中的点点滴滴。发发朋友圈,为还在工作岗位的我们做点贡献,带着我们一起旅游、观光。
二位接受了大家的建议,还做了象征性的分工:杨姐在规划局工作的,就做旅游攻略,梁哥在单位管办公室工作的,负责设备采购,完善旅游设施。
也算人尽其才发挥余热。
杨姐还真的做了很多功课。通过查找、咨询等多种手段,从交通工具到景区安排,从气候特征到逗留时间,从路途餐饮到住宿攻略都做得非常到位。
交通工具选择飞机,购买了两个人的随心飞。三千多元不限次飞一年,真正合算。只是出行时间有点限制,必须选择周六周日。这对于退休的人来说肯定没有影响。根据气候条件,目的地都是选择温暖如春的地方。冬季到海南,夏季到云南,春秋随意选择,并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梁哥那边也正常行动。照相器材选择了一台佳能5DMarkIII,配EF-S 18-200mmf/3.5-5.6JS标准镜头,加EF 50mm f/1.4 USM定焦头,基本满足摄影摄像的需求。针对两人喜欢潜水的特征,还购买了一台索尼 FDR-X3000R运动摄像机,采购了一些必须的旅行用品。
第一站他们到了三亚。
因为计划两个月时间,所以住宿准备租民房。
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到地方才知道租民房的主意并不新奇。你一个初次旅游的小白都能想到,那些老驴友也一定能够想到。民房的租金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算。辗转几天他们才从一个游客口中获得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现在租住时间长一点的“候鸟族”都去周边农村租房。他们也没明白所谓的“候鸟族”是个什么民族,但是,到农村去应该方向是对的。于是,他们去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看看了。
在离市区十几公里一个村子,他们发现有很多出租房子的。也碰见一些租客,多数是老两口,都是内地来的退休老人。他们也是退休了,专门寻找气候宜人的风景名胜旅游,像候鸟一样生活,等气候变化了又换地方。“候鸟族”原来如此。
也有打工的外地农民,东北的、湖南的、江西的、安徽的、湖北的,还有一些是俄罗斯人、哈萨克斯坦人和澳大利亚人。大部分租的十几平米的单间,300-500元一个月不等。他们觉得不方便,就租了一套闲置的农家小院,主人都去三亚打工、做生意去了。二个月才2800元租金,水、电、气齐全,性价比真的太高了。
自己买米、买菜,自己做饭,这些在家也是要用的,只多了交通费、房租。但是环境、空气质量、阳光不一样了,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悄悄地说:身体好了长寿,多拿几年退休工资),而且是生活在旅游风景区。
吃喝住安顿好,剩下的就是享受生活,优哉游哉地游览风景名胜、拍照、摄像了。
出行有时候坐公交,有时候租共享电瓶车,远一点的地方就租共享汽车。很多景点早晚时间对本地居民免票开放,他们也就省了买门票的钱。
原本计划二个月,结果熟悉了环境,交到了同样的“候鸟”居民朋友,喜欢上了,住了半年多,下半年才移驾云南。
这样游了一年,到春节才回家。根据需要,又花费二万多元添置了一台无人机。
大家平时都是在两人的朋友圈看照片、影像,偶尔视频互动,朋友间还是天涯咫尺,和在一起没多大区别。
第二年他们办齐了护照,开启了到周边国家的境外游。
先后去了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周边国家。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租房居住,自己买菜做饭,只是时间相对短一些。
经验越来越丰富,范围越来越扩大,旅游也越来越驾轻就熟。他们成了亚洲公民,过上了快乐惬意的“候鸟”生活。
今年春节回来我们小聚,一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除了吃喝就是听两位绘声绘色地讲解。对照着一张一张的照片和一段一段的影像,根据他们的认识,加上他们的延展,添油加醋地给大家介绍特色各异的各地风土人情,带着我们的思想一路遨游。
有很多的细节和故事有些印象重复,有些也已模糊,因此我建议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从今年开始,用笔记录下旅途中所有的见闻掌故,闲暇时配上照片或录像。如果能建一个公众号,定期发布分享那就更好了。梁哥、杨姐马上接受了我的建议,但是他们要花一点时间学习,毕竟他们没有时代进步的快,需要有个更新的过程。
我们约好,等大家都退休了,各家买一辆房车,我们组队自驾。驾着移动的家,构筑一个移动的社区,漫游于名山大川、江河海洋。
现在是期待着他们的公众号上线,我要做第一个粉丝。
今天为两位践行,明天他们又将踏上旅途。
祝他们一路顺风,健康、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