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梦】在他乡种故乡(随笔)

精品 【宁静·梦】在他乡种故乡(随笔)


作者:静若莲花 白丁,7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44发表时间:2021-11-01 21:43:43

上学时,穿过5块钱一套的短款运动衣,也吃过没有一点味道的馒头。我不止一次见过,学校食堂装满馒头的蒸笼下面,白水煮着一锅包菜。在冬天里,蒸好的馒头虽然冒着热气,可又青又黏,吃在嘴里,味同嚼蜡,那锅包菜也被施了同样的魔咒,只有酱油的深色和盐的咸味,即使这么难以下咽的饭菜,也要四两粮票。父亲送去一袋80斤重的麦子,扣除杂质,只换五十几斤粮票,也是我几个月的伙食。
   宿舍里有三十几名同学住一间。冬天,冷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吹进本就寒冷的砖混房子,厚厚的被子锁紧脖子也完全阻挡不了。夏天,蚊子像要吃人一样到处咬:嘴巴、眼皮、腿、胳膊,不到半个时辰一身都是包。
   我的上铺是个生了病的小姑娘,虽然她在褥子下面铺了一层塑料薄膜,但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晚上,我的被子会有被“淋湿”的机会。她会很难为情地看着我,我也不理,翻个身继续睡。年少的我们总是睡不够,因为晚上到九点的晚自习和早上五点半的早操会挤占我们休息的时间。
   离家求学的日子有我对青春的期盼;有对前途的迷茫;有父亲送厚被子给我,隔着教室有花纹的玻璃叫的第一声,我就知道那个影子是父亲时的激动;也有二姐穿着一身白衣,到教室叫我请假回趟家,说爷爷去世的悲痛;有和同学为争辩一道几何题何种方法简便的固执;有一个小男生给我写封信,我将它撕碎了丢在风里的羞赧;有因为复读久久没进入努力状态的遗憾;有写了一篇作文,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读出来的自豪;有冬天回家时,遇见一道湿滑的水沟怎么也爬不上去,怕回不到家的恐惧;有夏天走在炙热田间道路上遇见一个流氓,自己逃命般奔跑时满头大汗的恐惧;有春天漫天遍野都是野花的喜悦;有秋天田间河埂像父亲一样庄稼有收获的赞叹。
   不经意的青葱岁月,就这么在情愿或是不情愿中疾速而过。十六岁之前,离开家上初中的那几年,那个在心中种下的故乡我想应该是那个叫做郝寨一中的学校吧。
   80后的我们在考高中或是上师范学校的选择中只能选择其一:选择高中,那就义无反顾的继续坚持求学的梦想,未来如果努力又优秀就能有一个大学上。对,能上大学在农村是一件多么令家人振奋的事儿,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人只能用卖粮食微薄的收入来供养一个大学生,可在那个年代谁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赶上轰动全村的这件大事,我也想过。可我的选择是考师范,能早毕业几年,早毕业意味着早点步入社会,早些拿工资。拿了工资,把上学时的欠款还清,把老屋的房子重新翻新下,最重要是挺直腰杆对父母说一声:“爹妈,我能挣钱了,你俩不用舍不得吃穿了。”
   那时的我做梦都幻想着,我有一天挣了一百万,先给爹妈盖一个两层小楼,把剩下的钱买一台大彩电和那些见过却没有用过的家用电器,还有把父亲那掉了的牙齿补全,这样吃肉不塞牙。
   我真的考上了师范,在学校也算很努力地拿了前三名的奖学金,可我没有幸运地等到国家包分配的政策。因为我毕业的那几年,正是国家改制的时期。我也没有挣到心心念念的一百万,只是拿着微薄的工资,给父亲买了一件棉衣,一双解放鞋,给两岁就就缺失母爱的小侄子买一辆好孩子童车。
   每个节假日,再怎么辗转,我都愿意回趟家。每次,从黎明赶到天黑,看到在村口张望等我回家的父亲,我叫一声:“叔,我回来了,我给你买好吃的了!”父亲在冬日的寒风中笑着说:“小静,回来了,我吃了晌午饭,都在这儿等了!”
   我想把这段二十岁前的这些年定义为:我在他乡还好,只是总想家,我在他乡试着种故乡,那个故乡叫“梦想”。
   来到云南这片土地上已经近十六年,十六年是个多么长的数字呢?很久远的数字,可比较八十岁的人生也不过五分之一吧。
   前五年始终融入不了的除了饮食还有与人的关系,总是一种本能的陌生感包裹着自己,因为在自己之前的人生里,被骗过,偷过,甚至恐惧过,但对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工作的追求也好像有过许多。可那时,我的确是一个不自信,甚至有些卑微的女孩子。
   记得刚来时去一家幼儿园面试一份当老师的工作,可敲响了大门后直接就听到了被拒绝的声音:“我们不招外乡的,你们去别处看看吧!”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我日渐消沉下去,然后进入一种好似冬眠的时期:结婚、生子、带孩子,不经意三年的时光便在孩子的纸尿裤奶瓶中悄然过去,体型急剧变化,简直惨不忍睹,生活像一团没有程序的乱码,布满了我郁郁寡欢长满斑的脸。
   一次,正参加朋友组织的一场聚餐会,很意外接到了亲戚打来的电话,告诉我父亲身体不太好。刹那间我已然崩溃,急匆匆赶回老家,在病床前照顾昏迷的父亲半个月,便与他天人两隔。送他出殡的路上,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双膝跪在冬日的泥泞中,无论怎样也唤不回挚爱的他。我的身体哆嗦着晃动,如同旁边田地里漏下一株没有穗儿的高粱杆儿一样,凄冷且随时会匍匐在黑土地的泥潭里。
   过完丧期,回到居住的城市,久久不能释怀,我曾经的梦想是为您建造一套二层小楼,不是一个多月才给您在电话里问候的三言两语。我还没把小楼房请进您的人生里,您却挥挥手走了,您的身影在耕耘过的一片片庄稼地里渐行渐远,最后一点痕迹都没有留。活着时,您说只要每年能吃上一锅红薯,用簸箕筐里妈纳鞋底的棉线拉上一拉,一块块,一团团的面红薯凉凉就不会烫嘴,一口口咬下去,比啥都强。
   是的,家乡的庄稼就是您的故乡,直至那七寸凸起黑土地的便是您的归宿,是您的故乡,可是,您不在了,我在故乡又在哪里?
   三十岁之前,我的身边和心里没有了故乡。
   若干年过去了,我已经走出了送您上路的那段日子,我尽自己努力在现在脚下的土地上生长着,许多时候也曾彷徨,也曾遗憾,也曾力不从心。可到底我已经稳稳的站在这片土地上,享受儿女承欢膝下,体验生命的年轮在此消彼长,许多年前,在亲戚亲人的帮助下真的给老家盖起来二层小楼。只是沧海桑田,家人辗转又搬家到了县城,我电话里叮嘱母亲说:“妈,搬家许多年了,在哪儿住习惯了就是家了。”
   是的,习惯了,就是家,如今的我在他乡又种下了一个故乡。我在他乡挺好的,这里人特别好相处,吃什么都觉得很香,只是,从没吃到过那时您教我用棉线拉开时的红薯,一块块,一团团的面红薯凉凉就不会烫嘴,一口口咬下去,比啥都强。
  

共 25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记得唐朝诗人黄峭曾作诗: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人本不知从何处来,亦不知最终到何处去,可见四海都可为家。从文中可看出作者是经历过匮乏艰难的物质生活和苦酸蕴杂的求学生涯。为了生活和梦想,作者虽身不由己却始终奋斗并能适应环境随遇而安,就如文中所说:“是的,习惯了,就是家,如今的我在他乡又种下了一个故乡。我在他乡挺好的,这里人特别好相处,吃什么都觉得很香,只是,从没吃到过那时您教我用棉线拉开时的红薯,一块块,一团团的面红薯凉凉就不会烫嘴,一口口咬下去,比啥都强。”在上苍之眼所及之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本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竭力推荐!【编辑:夏力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10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力耕        2021-11-01 21:46:00
  问好静若莲花老师!文如其名,如莲净世,遥祝安好!大作频出!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11-02 10:35:21
  佳作欣赏,已向江6194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1-02 11:21:32
  日久他乡既故乡。乡愁是永远写不完的故事,感谢老师奉献自己的故事。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11-04 00:16:48
  恭喜老师收获江山第一精。
5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1-04 06:33:18
  祝贺大作精品。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6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1-11-05 22:57:15
  在他乡种下故乡,读着有点心酸。在他乡生活久了,必然融入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饮食当中。可是,故乡那些熟悉了的山山水水,还有那些留在记忆里的美食是他乡永远也给不了的。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