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 麻雀 (散文)

精品 【菊韵】 麻雀 (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02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9发表时间:2021-11-06 10:57:05
摘要:麻雀这个小东西,历经劫难,却不衰亡;被人类肆意践踏,却仍成人类的朋友。我小时候就与它相处,至今也还记得……

【菊韵】 麻雀   (散文)
   早晨,我正在打羽毛球,一只麻雀在头顶灵活地飞来飞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时不时地瞄它一眼,但丝毫没有引起麻雀的注意。在我捡拾打掉的羽毛球的空当儿,搭档冲我说,大桥下面有个洞穴,小瓦雀肯定在那儿搭窝了,我几次都见它从那儿钻出钻进。
   一开始,我并没听懂他口中念叨的“小瓦雀”是啥意思。见我茫然地打着哑谜,他便解释道,就是你们叫的麻雀,但我们当地人都叫它“小瓦雀”。
   我收住球拍,很认真地观察。果然,我朝他示意的地方望去,在大桥与桥墩连接的缝隙间有个不大的洞,一只麻雀刚刚略微地探了下头,就快如闪电地飞离了。
   他也看到了这一幕。脱口而出:这个小家伙生命力太旺盛了,无论人们怎样整治,都灭绝不了它们。
   立时,我对他的这些话感到很惊讶。麻雀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三有”保护动物,捕杀超过20只就属刑事案件。怎么会有人整治呢,打鸟是违法行为,难道他不知道?正是因为鸟类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麻雀们才逐渐多了起来。又何谈灭绝呢?
   这时打羽毛球的时间也到点了,我们便收拍回家,路上边走边聊。
   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人想要灭绝小麻雀不成?我问他。
   你不知道“灭四害”那阵,小麻雀遭的是什么劫难哟!那时的人们疯了似的,硬是想把它们整绝种的,他停顿了一下,仿佛是在抑制自己的情绪。片刻之后,他又开口了,不过,那时的确没吃的,已经到了人与动物抢食的程度了。本来粮食就不多,要是被它们吃了,人就得饿肚子,听说外面还饿死了不少的人。
   他说的这些,对我来说犹如天方夜谭。我便示意他在路边的石头墩子上坐下。倒不是为了歇口气,而是我想听完他讲的故事。他满足了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闹饥荒的时候,每个人的肚子天天都是饿的,人们钻头觅缝找吃的。本来地里产的粮食就不多,还要交“征购”,剩下来的粮食即便一天只吃一顿饭,也没办法吃到年底。又加上史无前例的自然灾难,更是让老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了。
   “四害”里没有麻雀呀?我迫不及待地问了一句。
   以前定的四害与现在说的四害不同。五几年的灭四害里面不包括蟑螂,那时还长不出蟑螂来嘛。蟑螂要吃油,哪儿来的油让它吃呢?那时定的四害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
   麻雀的命,怕一辈子只在那时才是最惨的了。说个不确切的比喻,就像希特勒杀犹太人一样,恨不得一个不留。它们能存活到今天,而且发展壮大,简直就是个奇迹。谷子一黄,它们就成群结队地去田里吃谷子,弄得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活人驱赶啦、稻草人吓唬啦……都不管用;连院坝里晒的麦子、谷子、苞谷,都成为它们在众目睽睽之下胆大妄觅食的目标,一来就是一大群……这就是人非要置它们于死地的根本原因。
   我们生产队的队长是个狠角儿,可能人也年轻,做事不留余地。当然,他对麻雀的憎恨,一方面来自于它们的可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执行上面政策的坚决,他在生产队专门组织了一支灭害队,火药枪、弹弓、捕网是他们的主要工具。这还不够,他还鼓励家家户户捕杀。凡捕杀一只麻雀的,奖励工分二分。一开始有的狠角色一天就可捕杀麻雀十多只,一天下来就可得工分二三十分,一个强劳动力做一天农活才十分呢!
   人们把捕杀的麻雀当肉吃,招待客人。男人用炸碎的麻雀下酒,女人小孩用麻雀炖的汤滋补身体。
   让麻雀肉吃伤了的,也大有人在。
   他滔滔不绝的话讲完之后,就陷入了沉默之中。好久我们都没说话。虽然我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当然我也不希望有的,但从他的描述中,我感到了恐怖。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无论是人们的嘴里,还是思维中,都在随时拿麻雀说事,它们怎么就到了祸国殃民、令人要杀之而痛快的程度呢?这是我那时在听到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时所想到的。
  
   二
  
   麻雀这个小东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陌生的是,而今它把房子建在了大桥下面冰冷的石头缝里去了。我打羽毛球的那个搭档,见到它的这一“反常”行为后就说,现在修起的是一栋栋高楼,不像小时候,麻雀可以把窝搭建在草房和瓦房背上,它们是在一步一步地远离人们的生活而去的。
   我对这话也有同感。
   我的老家在川北农村,那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外界鲜有人知道的小村庄。从我记事时起,麻雀一直是我们那儿的常客。说它是常客,那是针对人而说的,其实说它是主人也不过分。
   我们家不论是住茅草房,还是后来换成的瓦房,它们都始终在我们的房背上修房立屋、生儿育女。由于离得很近的缘故,它们总要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在我们晒粮食的院坝里,或者是垫席里来偷食。时间长了,我们也生厌,便去驱赶。它们的脸皮似乎很厚,才一撵走,又飞来了。至于又飞来的是不是被我们才撵走的那些,它们长成一个样儿的,我们完全看不出,只能一股脑儿地都恨它们了。
   父母亲只要一见它们来,一点机会也不给,就一个劲儿地撵。有时情急了,家里的狗啊猫啊,也前来助战,弄得它们只能在房顶上观望,不敢轻易来犯了。许是它们慢慢也懂得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吧。
   我对它们的憎恨,就不是一个“撵”字能说清楚的,而是出于一种无知,才导致它们一次又一次地在我手里送了小命。
   每年春天,它们这些小家伙就要衔草垒窝,只要被我看见,便要追着去弄清楚它所在的位置。等它们一有了蛋,就捡来煮了吃。但对柔软鸟窝里躺着的那些光溜溜、还没长毛的小家伙,则揪出来一通乱踩,直到踩死为止。
   对鸟窝的疯狂追逐,是今天人到中年的我,最最后悔所做的事情。在青枝绿叶已然舒展得很整齐的山坡上,我们这些懵懂的放牛娃,最爱在树丛间草丛中,去寻觅那些躲藏得很深的鸟窝。一旦有了结果,“结果”里有通体红透的小家伙时,便乐得合不拢嘴,用根小树棍儿戳进它们的体内,把它们一一请到地上,学着生产队批斗地主富农的样子,对它们展开批斗。
   山坡下的观音岩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的山岩能遮风避雨,沙窝中的“地鼓牛”,可以逗乐我童年里的很多时光。更有绝壁上麻雀搭建的草房子,淋漓尽致地吸引着我。虽是绝壁,离地面很高,可我还是有办法让那窝里的小家伙们都出来,接受我的批斗。
   你不要再去整麻雀了,以后写字手要打颤呢?这是奶奶在多次劝我不要去掏鸟窝无果的情况下,再一次给我说过的话。记得前几次她说过,它们就像你一样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把它们整死了,它们的爸爸妈妈会很伤心的。奶奶说这话的时候,的确有麻雀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的撕鸣。可我根本不听她的,仍把可怜的小麻雀死死地攒在手上。
   当一听到把麻雀整死了、以后写字手会颤抖的话后,我有些害怕了。就赶忙追问奶奶,手为什么要颤抖呢?奶奶你骗我吗?
   奶奶不骗你,这是真的。你想啊,小麻雀是不是不想死啊?既然不想死,死的时候是不是要挣扎,它要挣扎你的手不颤抖吗?
   她这样说,我就完全相信了。从此,不敢再去做以前做过的那些坏事了。
  
   三
  
   在我所能追溯到的记忆中,我们生产队的麻雀,有段时间似乎少了很多。至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减少的,没人关心过。现在想来,我到住在河边的舅舅舅妈们那儿走人户时,他们那儿的麻雀多得一群一群地飞、铺天盖地的样子,有时来院坝里、屋檐下觅食,那儿虽然什么也没有,它们却觅得极仔细,完全忽视了周围人的存在。那时,我就想:住在河边多好,连麻雀都要多些。在我们那穷山恶水的山上,能够住得下去的麻雀,肯定不是嫌贫爱富的主儿。
   这就使得我对它们产生出了某种好感来。当村里有人用弹弓在瞄准它们时,我“射”向他们的同样是石子做成的子弹,还故意从嘴里给它们发出报警的声音。我主要是怕它们从我们那穷地方飞走了,跑到更富足的河边去,从此做出些生儿育女的扎根事来。
   但生活的无聊与枯燥,又使我做出了把它们捕捉住、又把它们放掉的一些好玩的事来。我支起一面簸箕,用根绳子远远的拴着,簸箕下面洒些谷物或麦粒,那些“饿死鬼”便成群结队地过来了,在簸箕底下忙个不停地抢起了食。我不失时机地快速松了绳子,簸箕下面即刻就有三五只倒霉蛋儿给罩住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活捉住,它们在我手里的那种逃生的欲望啊,简直没法说了,这也是我在打发无聊日子最为幸福的时刻了。
   奶奶说:“快把它们放了,你看把人家惊吓成啥样了?”不知怎地,恰巧我脑海里也想起“不能把它们全撵跑了”的话来,这话是我事先就说给自己听的。我的手一松开,它们顺势便逃了。
   我这“善良”的举动,似乎是得到了麻雀们的集体认可。人们呢,仿佛也是读懂了它们的心意。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要早早起来,似乎是商量好了似的,要统一做件对他们自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准确无误地摸清楚是什么动物“开山”的。这一年年成的好与坏,全寄托在了它们的第一声鸣叫上。
   大人们最喜欢的是麻雀“开山”,他们说麻雀开山有米吃,喜鹊开山有包谷吃。什么开山都好,就是不能让狗来开山。狗开山要出“讨口子”,年成必定不好。
   奶奶是个特讲迷信的人。我记得她活在的时候,每当元宵节时,就给我背诵“雨打蚕丝婆,狗不吃白面馒”之类的话。
   正月十五的早上,一边双手合十说着“蚕丝公蚕丝母,接你回来过十五”,一边还要去树上折些柏枝拿回来,放在灶台上供奉着。以了却心中虔诚的心愿。
  
   四
  
   自从意外得知了麻雀所遭受的劫难后,开始还有些惊诧的我,慢慢地也变得淡定了。从多人那儿证实的结果是,它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并没有因此而衰亡,反而越挫越勇,分布在各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我在与多人的交谈中,他们都几乎肯定地认为,麻雀这种小动物,并没因此与人类分道扬镳。
   我从鲁迅的两句诗中找到了答案。“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想,也只能是这种解释最为合理吧!

共 39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叙事散文《麻雀》通过足行两行泪老师笔向我们娓娓道来。一次打羽毛球见到麻雀时,搭档的那句:“大桥下面的那处洞穴,小瓦雀肯定在那儿搭窝了……”引起了老师的兴趣。锻炼完后与搭档的聊天,让朋友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灭四害”那个年代,无非就是麻雀吃了老百姓的粮食,麻雀就被推上“绞刑架”。上世纪五十年代,消灭麻雀的阵仗不可谓不大,力度不可谓不狠——全民驱赶、捕捉麻雀,吃麻雀一时成风。对麻雀的憎恨和残忍,在老师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仍觉得心中有愧。生产队时,用弹弓打麻雀,捉麻雀、放麻雀成为“我”打发时间最好的娱乐方式。奶奶的仁慈举动,终于引发了老师的共鸣!一个个珍贵记忆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不一样的童年。本文语言细腻,结构层层分明,鲜活的片段构成完整的故事,在老师的笔下拿捏的如此到位,从以上几点看来,乃不失为一篇好散文。非常感谢老师赐稿【菊韵】,在此为佳作点赞并鼎力推荐共赏!【编辑:静虚散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10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1-11-06 10:58:32
  美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笔健文丰!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11-06 14:29:49
  是老师的精心编排,该文才有机会与读者见面,在此表示深深谢意。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06 11:18:26
  麻雀散文很优美,有生活,富有生气!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11-06 14:33:27
  老师执着的写作精神,一直令我佩服,我当向您学习!
3 楼        文友:叶雨        2021-11-06 22:11:57
  作者的这篇文,通过打羽毛球的一只麻雀,借用搭档的话引出20世纪50年代初的人与麻雀的对抗,大有不绝种麻雀不罢休的架势。并通过自己成长经历,讲述了麻雀的命运和人对麻雀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唤起人们爱自然爱鸟类,共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并且要告诉人们打鸟是犯法的。非常好的一篇散文,阅读欣赏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1-11-06 22:48:56
  谢谢叶社对文章的理解与置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