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李白与杜甫暨诗歌赏析(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李白与杜甫暨诗歌赏析(赏析)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89发表时间:2021-11-06 11:15:10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李白与杜甫暨诗歌赏析(赏析)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文学园地两支巨臂;是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山;中国文学史上光耀千古的明珠。他们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后辈无人能及。同时,李白的入仕愿望与杜甫的忧民思想,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历史风貌;记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某些内在的原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为后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文学与思想的光芒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也因之李白被称为“诗仙”“谪仙人”,杜甫也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作“史诗”。
   李白与杜甫唐代诗坛这两座巍巍高山,后来的李牧也罢白居易也罢,还有晚唐的李商隐,他们均无法逾越这一高度。到了宋代,诗歌逐步被词取代,形成了又一个文学史上的高峰一一宋词。然后到元朝,又被元曲这一民间艺术的崛起,还有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明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实甫的《西厢记》等这些名传千古的作品所冲淡。诗歌逐步走向平淡,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到明清时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又兴起。四大名著就出于这一历史时期。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最光芒四射的应该是唐诗,而唐诗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便是李白与杜甫。他们两人虽风格迥异但都成就斐然,后来者再也无人超越。研究唐诗,李杜的诗歌总是居于首位。
   下面我们分别剖析学习一下两位伟大诗人的代表作。
   先看看李白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摘录于下,以便全面分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姥山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风景奇险引人入胜,因李白这首诗而闻名遐迩,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这前四句点明了地方和概况:瀛洲乃海外之地,迢迢万里,遥不可及,虚无缥缈如海市蜃楼无异,但天姥山就在境内,就在眼前,“明灭可见”,实实在在的存在。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瞧,对面那座高耸挺拔的天台山,也被天姥山震慑住拜倒在它的脚下!在李白眼中,天姥山是伟岸挺拔,“势拔五岳掩赤城。”五岳有南岳嵩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是我国四大名山,其气势自不必说。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天姥山,竟然赛过了四山的气势,真是夸张得可以。然则在谪仙笔下是可以浪漫的,可以随意腾挪的。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光临此地了。但是“影”而不是“人”,这就证明他是在做梦,“梦游”!而不是真的坐飞机游览。清风一阵,把诗人送到了天姥山的溪流中。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风景优美如画,碧水青山绿波荡漾,真仙境也!可不是吗,东晋谢公,山水田园派大诗人谢灵运当年也在这里睡过觉呢。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开始朝山攀登。穿起谢公曾穿过的鞋子,爬到半山腰,抬头望得见海上日出,双耳听到天上公鸡打鸣。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一大段描绘天姥山的绝妙美景。奇幻瑰丽美不胜收。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群峰如笋,曲径通幽,迷人的花儿在石林中摇曳。诗人此时此地也心旌摇动,觉得真的步入了仙境。
   然,话锋一转,”天已瞑”!天色暗下来了,夜幕拉开。到了晚上,这里不怎么安静了。虎咆龙吟响彻山谷,震得山林惊诧不已。
   诗歌在此处来了一个跳跃,转换到另一层次。云朵堆起青帐,雨要来了;山谷中水汽氤氲如烟似霭。突然一声雷鸣炸响,霹雳声中山峦崩裂,一口石洞赫然出现。诗人也就顺势进入其中。只见青幽幽浩浩然不见其底,有太阳有月亮照耀着“金银台”,应该是指理想中的帝王宫殿宇舍,李白最向往的层次吧。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时,李白久久渴望的理想中的情形出现了:仙人列阵欢迎他,云中君这些上界的大佬们全都来啦!驾长车披羽衣,老虎为之鼓瑟吹喇叭,凤凰为之翩然起舞。场面壮观激动人心。
   ”忽魂悸以魄动……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不知咋搞的,正在这欢欣无比享受美梦之时,“忽魂悸以魄动”,魂归故里魄回原籍,诗仙的梦到头了。一陈“悸动”把他从梦中拽到了现实,使之“起而长嗟”。迷糊中,仍有仙境仙人未散,然现在却实实在在坐在这榻板上叹息。太息之后,诗仙得出了一个十分悲凉的答案:“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似梦,梦如人生。一切都将成为过眼烟云东流逝水!还是及时行乐醉酒,游山玩水,“白鹿即骑”,访问名山大川吧!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一句压轴,气贯日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狂放不羁藐视权贵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是对这首诗的简单解读。
   天宝745年(一说746年),李白从长安被“赐金放还”即给了点银子解雇了,他内心无比郁闷,可以说是凉透了。郁愤难纾积凝成文,写下了这一千古绝唱,希图在梦中实现他的人生夙愿,弥补尘世之不足。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诗歌开头便点明了地点,说明了为什么去天姥山而不去别处的原因是“瀛洲”虽美但虚幻遥远难以企及,天姥虽小近在咫尺举手可得。在这里,我们可以窥见李白虽然在做梦,却并不是真正在的梦,而是在托物言志以梦抒情,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做梦,并非随便梦游;有解郁舒压,调剂心情之作用。
   梦中的天姥山美妙无比瑰丽绮妮:泉流潺潺,山势巍巍,气势恢宏壮阔;小径逶迤鸟声清脆,真个气象万千!中途写到一半时又戛然断笔,创造出一个世外桃源别有洞天的境界来,并降临了不少大仙与他接风洗尘列队欢迎。谪仙人终于风光了一回而不虚此梦。在梦醒后他嗟叹了一番,发了一阵感慨之后愤愤然收场,岂能叫我为当官去折腰求人!那是办不到我根本不屑干的事。
   总之,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当年的愤懑心情的真实写照,是一种无奈的自慰。在之前,他也没少求人也没少找关系“干谒”,自己的文采也不亚于别人,为国效力的心也不比任何人少。可为什么就不能实现呢?为什么无人发现没人引荐,让我至今漂流白白浪费了这大好年华!
   “吟留别”是什么意思?”留”很好理解,去坐了一会儿,玩了一会儿,高兴了一阵子。而“别”的意思也很明白:梦是要“醒”的,终究留不住,还得返回现实世界。苦闷归苦闷,诗人头脑很清醒,只不过是在借酒浇愁托梦泄郁罢了,哪有什么世外仙境?哪有什么高官厚禄仙人列阵!说到底不过是抱负无法施展有志难伸的一番呐喊呼号而已。
   再看看李白的另一首《将进酒》。
   李白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被免职后心情极度郁闷,不平的气窝在胸中,适逢与好友岑勋和元丹丘相聚,便借酒放歌,写出了这首气势不凡的抒情名篇《将进酒》。我们且看看如何写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这首诗以乐府为题,写自己饮宴游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借酒消愁感叹人生几何,应及时行乐的出世思想。其中不乏乐观通达的情怀和以酒为乐的逸兴。
   诗开篇便气势不同,有挟雷驾风之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势滔滔锐不可当,去势汹汹头也不回!接着便抒发感想:人生苦短,倏忽青丝成霜雪。要及时行乐“会须一次三百杯”。事业无成仕途失败,只有在酒精的麻醉下心中才可得到片刻安宁。“壶中日月长,醉里乾坤大”。与友对酹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自慰“古来圣贤惟有饮者留名。”朋友你无须担心酒钱,宝马金裘不足惜,咱哥儿们沽酒消愁才最重要!
   全诗情感大起大落,忽喜忽悲,但全篇围绕着一个“愁”字,以酒浇愁以饮去结。由悲到喜,由喜到饮,由饮到醉,由醉到狂。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达到高潮,发出仰天长啸:“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歌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变化自由行文随意,但并不别扭浑然天成,体现了诗人驾驭语言高超的艺术水平。
   李白的另一浪漫主义杰作是《蜀道难》。写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也是以乐府的形式。他追求功名未成,便以蜀道之难作喻,在友人赴蜀任职时以诗送之,劝友与纾志之情流贯其中。下面是全文。
   噫吁嘘!危乎高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叫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见,砅崖转石万壑雷。
   ……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乃秦通蜀之路也。今为川陕,古为秦蜀。两地被高耸入云的秦岭大山阻隔千百年,交通闭塞无法逾越,去一回川蜀比登天还难。正如李白诗中描绘的,“太白有鸟道,横绝峨眉巅。”太白山即秦岭最高峰,在长安以西今眉县境内。那险绝程度连鸟也畏惧不前。对飞禽来讲虽有一丝空中航线,却处处布满陷阱,不慎触礁撞到山顶,那就羽断身折难以生还了。“黄鹤难飞越,猿猴愁攀援”。山下河谷激浪,山尖如刺九天;山中羊肠弯曲逶迤,千回百折左盘右旋;杜鹃声声悲啼,山空林深岩馋,水激如雷连峰破天。“参、井”二星,原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分野,指现在的四川与陕西两省。“参井”互通,在那个时代是一件“抚膺长叹”无法实现的事。所以在诗中反复出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人为突出主题,不惜笔墨一呼三叹。
   这首诗,全篇构思奇绝笔力突峭,极尽夸张。对秦岭地貌的描述调动了一切手法,充分展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情感充沛语气雄壮,行文错落长短句交替使用,回环往复加强气势。雄奇的句子,自由挥洒龙飞凤舞的句式,变幻莫测起伏跌宕的情节,使诗歌的张力发挥到极致,浪漫恣肆的思想得到极大的宣泄。另外,在诗歌中,李白不仅是写景劝友,还有一层意思暗指官场的险恶,失意仕途的不平与愤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把蜀道中的这些自然现象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以它为喻体揭示官场的黑暗;喷薄而出,给人以无比强烈的心灵冲击。
   另外,诗人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大胆夸张,把古与今、虚与实相结合。以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的峥嵘险奇(如对蚕丛和鱼凫古国的书写);歌咏了祖国山川的壮美雄伟。手法采用的是律散结合直抒胸臆、参差纵横一唱三叹。其手法豪放洒脱,其境界高远阔大,其语言精练明朗含蓄清丽。
  
   二、李白诗歌作品思想特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12月。祖籍陇右(今甘肃天水市静宁县西南),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居绵竹剑南道端州(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自动博学,六岁能背诵文章,十五岁便诗名大振。他深受黄老庄列思想影响,性豪任侠,喜游山水热爱大自然,藐视官场权贵,同时又有强烈的功名思想,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
   从家庭影响来看,虽李白的父亲不愿做官只爱经商,但李白却与父亲的理想天壤迥异。他没有继承父亲的基因,一生追求功名,抱负远大,希望辅佐君王建立功业。而且他不屑做小官,要当就当大的,宰相中央一级才是他的所愿。然天不遂人意,一生到老也未能如愿以偿。失意落魄后,他心灰意冷放浪山水,饮酒作诗成了一个狂人。
   好的是,曾经在天宝742年,好友道士吴筠举荐他进了朝廷,在皇帝唐玄宗身边做了一名应诏文学翰林,也就是为皇帝写词填赋的小文官。他在唐玄宗身边待了两年(742年应召,744年被赐金放还)后走人了。原因一是上升无望,他不会处理人事关系受到排挤,二是自己也厌倦了官场,不想在混下去。
   回头想想,他也曾经下过功夫努力为自己争取过光明前程。除了他从20多岁就到处求人托关系投自荐诗(叫“干谒”),以图从政实现为国效力干一番事业。在入朝的两年里,他也曾想走走上层路线,不惜笔墨为玄宗的宠妃杨贵妃写过赞歌,取悦之情、奉承之意十分明显。如《清平调》三首: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可谓极尽奉迎之术。但尽管曲意取悦仍未遂心。在李白眼中,一个翰林学士,看似辉煌,实乃一介御用文人皇帝的词客而已。他不甘心一辈子干这个,李白想干点别的工作,能施展他经纬之才实现他宏伟抱负的工作。但玄宗就是一直不作声装作没看见,人事部也从未从认真考虑。真是心怀凌云志,身居屋檐下。李白终于忍无可忍,便在下面发了几句小牢骚,不巧被小人听见透露给了玄宗。老板心里当然不高兴了,便叫财务部给了点银子,多发了几月薪水把他给打发了,名曰“赐金放还”。从20多岁仗剑出蜀寻求梦想,到40多岁才靠近龙身的他,原以为一朝恩露沾,便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谁料壮志成灰黯然离场!怎不叫人唏嘘,怎不叫人伤心!

共 17233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李白和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因为李商隐与杜牧被人称之为“小李杜。”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的作具有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的抒情、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作者极为具体地介绍两位历史巨人的诗作,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品赏平台,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06 11:21:17
  赏析文章,很经典,很突出,很有创意!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6 18:49:29
  感谢黄社亲临留墨鼓舞!祝冬安!
3 楼        文友:鲁芒        2021-11-06 19:31:15
  刘老师用举例的方法,来评论李白、杜甫两位诗坛明星,并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来评论,很有说服力。同时,评论时抓住了作者主要思想性格特征,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怀才不遇和反权贵的思想,杜甫的忧国忧民等,知人论世。感觉作者写文章的认真态度值得学习。文章实属上乘之作。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4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6 20:13:26
  感谢总编留墨高评!拙作厚爱,受之有愧。当继续努力!遥祝冬祺!
5 楼        文友:瘦马        2021-11-06 20:52:55
  刘老师大才!
6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6 22:29:42
  多谢瘦马老师高评!实不敢当。遥握!祝冬祺!
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07 07:10:53
  大师刘老,游遍诗峰;精心制作,饕餮大餐;叹为观止,敬茶敬酒!恭祝先生,文祺冬安!
8 楼        文友:叶雨        2021-11-07 10:36:14
  文学评论,刘银科大哥是一流的,阅读学习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9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7 10:48:15
  感谢李老师辛苦编辑!李白与杜甫在唐代诗坛是两座巍巍高山。后来的李牧也罢白居易也罢,还有晚唐的李商隐,他们均无法逾越这一高度。而到了宋代,诗歌逐步被词取代,形成了又一个文学史上的高峰一一宋词。然后到元朝,又被元曲这一民间艺术的崛起,还有戏剧如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等这些各传千古的作品所冲淡。诗歌逐步走向平淡,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到明清时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又兴起。四大名著就出于这一历史时期。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最光芒四射的应该是唐诗,而唐诗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便是李白与杜甫。他们两人虽风格各异但都成就至伟,后来者再也无人超越。研究唐诗,李杜的诗歌总是居于首位。
10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7 10:54:07
  非常感谢茆屋闲客老师蒞临审读美评!远握问好,遥祝冬祺!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