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立冬前夜最后一场秋雨(随笔)
立冬,凌晨,6点23分,铃响,起床。望天,却未亮得明白。
窗外,那些若明若暗的灯火,交织着、交叉着、折叠着城市的那些还未苏醒的起伏跌宕的黎明前的呓语。
呓语声、心跳声、呼吸声、鼾声、雨声、风声、稀疏的车流声,将立冬的第一天粉饰得让人肃然起敬。
从玻璃窗的缝隙中,硬生生地挤进一缕清凉,让我忽然感到冬的来临。
我似乎感觉到了,寒中有暖,静中有动,偶尔觉得远处似乎有几片飞在空中的树叶,击疼了城市的某些角落,让末秋和初冬,平添了几分萧瑟与苍凉。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去冬来又经年。
昨夜,我如同静守年夜一样,默默地静守着秋天的最后一晚。品茶阅屏,赋闲固守,我随意翻阅头条和美篇上的一些关于秋天的故事。一些人,一些话,一些诗句,一些故事,一些印象,一地秋凉,都在脑海里逐一展现,让秋在思绪的浪潮中次第展开,展示出多姿多彩的过去。
光阴过隙,岁月如梭。想攥住秋,却依然争不过时间。人与秋一样,不得不服老。
于是,我不得不按时睡觉。
晚上,10点临近,瞌睡虫瞬间爬上了我的眉梢。刚进入周公解梦的境界,瞬间走进了梦的世界里,脑海如过片一样,我兴奋地在秋天的梦境中畅游,恋恋不舍地依偎着她,更不愿与秋告别。
怎能忘记昨天,秋阳赐给我的温暖,她曾一度住久久地住进我的心里。如今,时过境迁,秋在我的双眸中渐行渐远。眼下,冬寒开始逼近,夜雨越来越稠密,雨滴声在夜里、在梦里滋生着新的故事,滋生着冰雪过后的春意。
趟在秋夜的怀里,任由秋雨洗涤我的灵魂。
在梦里挣扎,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挣扎,挣扎内心的那份执着,挣扎对秋的依恋。我挣扎从梦中醒来,去撕开冬天的衣襟,去触摸一个冰凉的世界。
我的灵魂,一直在梦的雨境里遨游,游历在秋天尚未到过的地方。此时,此刻,任由秋雨湿透我的衣衫,顺手抓住秋天的一隅,紧紧地攥着不肯松手,欲把秋的过去与冬的未来揉捏在一起,让秋不至于太过萧瑟,让冬不至于太过凄凉。
我把镜头切换到天还未亮明白的凌晨,泡上一杯秋菊饮品,独自静坐于窗前一隅,品尝秋的过去,冬的明天,更是品读初冬第一天的明白,不觉诗意盎然。
从夏至秋,一路走来,我曾写过很多关于秋天的故事。在丁家我写过《凤凰秋游记》,写过《九月凤凰城上共吹箫》,写过《凤城之秋》,写过《凤凰山偶遇》,写过《西江月·立秋清韵》,写过《凤凰阁·古盐道听秋》,写过《真珠帘·品秋》……等等。一些句子仍然历历在目,如西江月“别夏清风帘卷,接秋初雨烟来。晚晴禅意满亭台。静听蛙声、萤火向莲开。月锁雕楼夕照,断肠古道青苔。奈何蝉语对松哀。韵拾鸟鸣、清唱绕林阶。”词中也有雨,一个是秋之初雨,今天却面临的是秋之暮雨,初暮有别,意境有异,炎凉却差之千里。
记得,我在《金秋何处是故乡》写有这么一段文字“六点三十三分,观晨曦跨过山林的肩胛,洒向田野,以收割的方式,割下一片金色的谷芒。木槿花开得如棉一样洁白,与路边野菊斗艳,将秋天的故事,梳理得头头是道,道的是:他乡亦故乡。”可见,秋在我心里,是那么的纯真与静美。
回顾秋天的温馨,也许是我对她太过依赖,对她恋恋不舍,用情太深了。这种依赖和不舍,是无法用语言全部表述的。就像我有时独坐在秋夜的月光下“杜康落肚,一醉红尘无少乐;秋露开心,独倾白月几多愁。”快乐与愁绪,总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缠缠绵绵,无法分离。
正因为此,我对秋的依赖和不舍,不是表面的文字可以理解的,这种情绪已经深入到了我的骨髓,占据我整个身心。但我,又拼不过时间。只能任由“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的过去,让开始的开始。”
有人说“这天说凉就凉,就像生命中的某些人说变就变,天凉了,说明季节变了,人变了,说明缘分尽了。”难道真的因为秋天的最后一场雨,让我与秋天的缘分尽了。
或许,这场雨就是季节的一个分界点;或许,是因为这场雨,是在有意或无意地提醒我们,天变了。
天凉了,保暖,防感,速加衣。
季节变换,我是知道的。世上没有那么多或许,但我不得不面对现实。我步入衣柜前,努力翻找去年的温暖,顺手取下一件薄袄披在身上,以示对冬的敬意。
于是,我回到窗前,呷了一口菊茶,随意拈得一首《七律·立冬》。诗曰:
冬来夏去两分明,又见霜天物寂生。
叶落无情山淡泊,溪流有意水清平。
岸前雪苇鱼游戏,湖上江花鹭宿鸣。
秋雨风声谁牧笛,雨凉逼梦入三更。
2021.10.07.写于立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