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诗词古韵 >> 【山河】黄马河村赋(古韵)

编辑推荐 【山河】黄马河村赋(古韵)


作者:爱莫问天 布衣,48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29发表时间:2021-11-10 14:37:42
摘要:樟镇名村,壮哉黄马,域跨三县,客迎八方。东临富美夷陵,星河荡荡;南靠灵秀远安,脊岭莽莽;北与保康相望,碧空苍苍。前襟玉河,碧水流淌;背依嵩箕,灵雾绕岗。春秋交替,仿若阆苑仙境;寒暑循环,实乃红尘康庄。

樟镇名村,壮哉黄马,域跨三县,客迎八方。东临富美夷陵,星河荡荡;南靠灵秀远安,脊岭莽莽;北与保康相望,碧空苍苍。前襟玉河,碧水流淌;背依嵩箕,灵雾绕岗。春秋交替,仿若阆苑仙境;寒暑循环,实乃红尘康庄。
   雨雪风霜,黄马无恙;岁月变迁,光阴沧沧。遥溯千载青史,起伏跌宕。黄马河水滔滔,斗转星移;膏腴之地朗朗,日月同向。解放之前,名胜他乡。德宿栖居,获誉两两;乡贤百出,赢赞双双。解放之后,脱贫昭彰。破旧俗,承黄柏游击之红色基因,奋进图强;树新念,播改革开放之燎原星火,兴业安邦。初心之声萦耳,使命之音绕梁。立乡村振兴之阵地,固农民增收之殿堂。
   尔其心怀昭善,手捧溪河清水;志存忠悫,眼眺逡巡叠嶂。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善良。大茅湖四季迷人,盛名遐迩;小茅湖霞笼雾罩,春暖花香;石碑坡晨钟暮鼓,产业鼎盛;双垱城鱼游莺舞,碧波荡漾;回马坡傲然挺立,昭示悲壮;东井坡名胜古迹,世代讴唱;学堂垭欢歌笑语,贤德劻襄。乃夫物种繁多,朝闻和鸣兮啁啾,一户一景,织成农家锦绣;药材遍野,夕眺晚霞兮斑斓,一山一画,构筑人间天堂。
   斯乃虹霓氤氲兮,天赐灵秀;瑞气显呈兮,地蕴瑞祥。腹生五爪,环眼巨首,黄龙回首兮,满目清忠;天生石桥,飞架东西,龙潭玮髟兮,要道通畅。万里风云,宝剑山傲骨铮铮;千顷翠樟,铜鼓包幻音锵锵。尘世兴替,大小寨古韵悠悠;黎庶昌盛,阴阳寨钟乳泱泱。佛卧千载,龙岩寺梵音阵阵;光照万年,蜡烛观孑然爽爽。登高山以胸阔,望苍穹以心翔。
   至若志存精诚,功在拓荒。生命不息,居奋进之地,驰骋于荒甸沃野;奋斗不止,萌万千遥想,绸缪于畎畒柘桑。率半三千民众,躬耕于沃野,勤耘于田疆。流水清清,麦垄横成队列;香风阵阵,大棚竖成诗行。鲜馥果蔬,散养土鸡,坡田葛根,砧木蘑菇……珍馐食材,擢发难数;自煮佳酿,味比五粮。陶潜垂涎,羞以南山为傲;王母嫉妒,愤以蟠桃较量。九谷山居民宿,远道游客常驻;人间琼葩仙宫,八方宾朋纷往。诚谢乡亲乡贤,合力扬帆远航。
   若夫黄马人文,涵韵流芳。三千盛世,世代兰馨兮,孝悌孕风德;万里春风,沧桑巨变兮,忠信溢流光。俭以养德,传统优良。尊师重教,书声琅琅。文明聚力,老有所养。礼仪标秉,民歌洋洋。处源头,屡承党之恩宠,凭脱贫攻坚奔小康;居高地,频聆国之三牛,依乡村振兴以荣昌。
   吁嘘哉!开山川向新,胜状浮于眸前;垦荆莽向荣,激情萦于胸膛。居阃奥以朴拙,处太平而健刚。皑皑浩气,耿耿正风,试与沧海论狭阔,将与乾坤较短长!
   嗟乎,黄马河!名宿挥毫留墨宝,骚人寻韵赋诗章。地以名著,名以地扬。遂此浅吟,尽吐衷肠:
   舒怀放步高山巅,陶情怡性黄柏源。
   黄马神俊驰千里,耒耜耕墒谱画卷。
  
  
  
   注:赋依中华新韵之十唐。
   1.黄马河:黄马河原名黄柏河,根据黄柏乡的地名演变为黄柏河。黄柏河河水清澈见底,入口甘甜,“黄”为金,是富贵吉兆之意,而黄柏则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食之甚苦,村民不愿生活像黄柏一样苦之又苦,意欲更换村名。此时老者们想到了关公之行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关羽大战荆州曾路过此地,威风凛凛的关云长身骑黄色宝马,手持青龙偃月刀,手勒马而归,马蹄踏穿青石,留下马蹄凹,“马蹄凹”成为佳话流传久远。解放后朱家庆乡长认为黄柏苦,共产党领导下老百姓不能再苦了,李天成老师说:一是纪念关公回马之行。二是马有奔腾、蓬勃之势,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将“黄柏河”改为“黄马河”。期望这片黄色富贵之地能孕育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子孙,将中华传统发扬光大,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回馈这片吉祥的土地。
  
   2.大茅湖、小茅湖、石碑坡、双垱城、回马坡、东井坡、学堂垭均为黄马河村小地名:
   (1)大小茅湖
   大、小茅湖位于黄马河北岸的山上,有丰富的地穴景观,古时曾有像湖一般大小的大堰塘,湖边茅草生长茂盛,故称此湖为茅湖。茅湖由一岗相隔,堰塘被分为两个小湖泊之型,后人称两地为大茅湖、小茅湖。
   (2)石碑坡
   石碑坡位于樟村坪集镇东北梯子口上方,相传在石碑坡小槽柏树岭飞来一巨大玉石碑,众多当地人目睹过其风采,故称此地“玉石坡”,后玉石莫名消失。随时代变迁更名为“石碑坡”,2003年村级规模调整之前,当地的基层行政组织以此为名。
   (3)双垱城
   双垱又叫“双荡”,双垱大埫田内部有两口面积巨大的堰塘,四周长满郁郁葱葱的水草,堰塘内装满清澈的堰水,微风袭过,堰塘水波荡漾并发出水花击打的响声,又名“双荡”。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此地繁华昌盛,整个双垱被形象的称为“双垱城”。
   (4)回马坡
   回马坡位于黄马河至古村的接壤地段,相传,三国时期关羽路过此地,在回马坡上徒手勒马而回,威风凛凛,当地人形象的称此地为“回马坡”。2003年村级规模调整之前,回马坡曾为独立的自然村。
   (4)东井坡
   东井坡境内有一地名朱家碥,村民多以朱姓为主,多有传说为村民津津乐道。
   (5)学堂垭
   学堂垭在石碑坡上羊角山途中,因过去在此办学堂而得名。
  
   3.黄龙洞、石桥、龙潭、宝剑山、铜鼓包、大小寨、阴阳寨、龙岩寺、蜡烛观均为黄马河村人文传说与自然景观:
   (1)黄龙洞
   黄龙洞在回马坡与黄马河交界处半山腰,洞深80米,高20度米,宽10多米。洞内左侧有一条潺潺的溪流,右边为平坦潮湿的泥巴,洞内溪流上方石壁上两条水晶石形成的石龙,有水桶粗,全身布满黄色的鳞甲,一龙张牙舞爪,一龙回首观望,像要腾飞的样子,黄龙洞因此而得名。
   (2)石桥、龙潭
   龙潭河位于石碑坡岩屋河与小沟子河接壤处,河两边为陡峭的石壁,有一条天生的石桥横跨东西,常有夏季暴雨时期,洪水阻隔交通,龙潭河天桥成为贯通龙潭河两边的交通要道。龙潭河天桥下有著名的龙潭,方圆20米左右,深10米左右,上方有数十米高的瀑布之下,特别是暴雨涨水过后,响声如雷,气势磅礴的龙潭瀑布让人心惊胆战。
   (3)宝剑山
   宝剑山位于阴龙沟,山顶如利剑刺天,山形酷似宝塔,故名宝剑山。清朝年间,山顶有一座庙,传说有和尚在这里吃斋念佛,一日,整个阴龙沟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宝剑山风景如仙境一般曼妙,和尚开门一观,满心欢喜,对大雾喊到“神仙渡我来也”,含笑纵身跳入大雾之中,死于宝剑山谷底。
   (4)“铜鼓包”传说
   位于石碑坡的雾洞坪人杰地灵,相传古时在平坦开阔的淌田中央有一神洞, 洞内有台阶可下至洞底,常年有氤氲烟气弥漫开来,与“雾洞”交相呼应的是当地半山腰的“铜鼓包”,铜鼓包是高3米,直径2米的天然巨石,因神似铜鼓而得名。东井坡村民黎应亮房屋对面的溜沙槽也有一块石头形成的石锣,又称“名山寨”;店垭某山中有一块石锣钋,三处石乐器相照应。
   相传有时清晨石铜鼓发出似铜鼓一般的雷霆声响,随之东井坡溜沙槽的石“锣”发出敲打锣鼓的声音,店垭的石“锣钋”发出用力碰撞的声音。人们发现每当石乐器发出响声,民间必然会出现天灾,风水师称石鼓能感应天地间不好的东西,必回带来厄运,此言论传开后被朝廷悉知后惶恐不安,于是派风水大师到此用棉絮和沙土填满雾洞,用石钻损坏石铜鼓。遭受破坏的铜鼓再也无法发出声响,石锣和石锣钋没了铜鼓的灵气也不再出声,现铜鼓包上的铜鼓依旧能见到被石钻破坏的痕迹。
   (5)大小寨
   大寨又称“纸贩洞”,位于回马坡黄龙洞左边山头,距黄龙洞仅仅100多米,内洞宽敞平坦,两侧是光滑的石壁,洞内钟乳石长成的小水田堤梗一层比一层高。洞内分为垂直的三个支洞,可从险要之处一层一层向上爬,全洞弯曲,高低不一,高处达5米有余,低处仅仅1米。相传清代嘉庆初年,镇压白莲教起义,一纸贩曾在洞中存放火药之类物品,将白莲教的匪徒熏死洞中,后又名“纸贩洞”。
   小寨与大寨相邻,相传曾经有人结伴到小寨探险,众人走了一天一夜未走到尽头,因照明工具受限,无奈只得返回。无人知晓小寨究竟通往何处,为小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6)阴阳寨
   阴寨位于阴龙沟泰山岩屋大桥北边半山腰1000米处,阴寨常年有水,是天然的石灰岩大溶洞,外洞宽10米左右,深约40米,洞左侧有一股清泉流出,内洞可以向里延伸500米左右,洞内时而宽敞时而狭窄,最狭窄处需侧身通行,洞顶、洞壁有不同形状的钟乳石。
   阳寨在阴寨西南方向,位置略高,与阴寨遥遥相对,宽、高、长仅次于阴寨,常年无水且光照充足,故名阳寨。
   (7)龙岩寺
   龙岩寺位于黄马河北岸半山腰,为佛教寺庙遗址,距今已有241年,清代同治年间《宜昌府志》曾记载。龙岩寺上下均为悬崖,岩屋高10米,宽30米,深20余米。洞口横着一块高1.2米,宽0.6米,刻有“永垂千古”的功德碑,碑面上的姓名及捐赠钱数清晰可见,碑的上方有麒麟、凤凰、祥云浮雕。龙岩寺是宗教信士烧香拜佛的寺庙,因战乱变成躲兵寨后遭到破坏,今只剩残垣断壁。
   (8)蜡烛观
   蜡烛观在回马坡与黄马河交界处半山腰。原名“蜡烛峰”,是从河底自然形成的一座石峰,圆柱形的石峰直冲云霄,四周长满了冬青树,早晚观看,烟雾缭绕下的蜡烛峰犹如一根点燃的蜡烛。传说有道士在峰顶修建道观,在此修仙,“蜡烛峰”改名为“蜡烛观”。

共 37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马河村赋》是爱莫问天老师创作的一篇骈体文章。文章通过对现在黄马河村的优美环境以及名胜古迹的描写,生动形象地了描写山黄马河村的旧时贫瘠,现在环境优美,凸显黄马河人破旧俗,奋进图强;树新念,兴业安邦的艰苦振兴之路。全文运用了想象、比喻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清丽而不浮华,气势博大,风格豪放。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1-11-10 14:48:29
  感谢爱莫问天老师赐稿山河如画!(;一_一)
  
   您的此篇赋,写得很有特色,黄马河村人,励精图治的作风,值得很多地方学习!您赋后的注解,更有利于理解原文。学习了!ヾ ^_^?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一_一)
极冰
回复1 楼        文友:爱莫问天        2021-11-11 12:04:04
  一如既往地感谢社长哈,敬茶!远握!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