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探亲(小说)
二零二一年七月末的一天。
上午十点左右,一辆从北京西发出的动车到达了阳泉北站。
不一会儿,老三一家三口背包拖箱走出了车站。
早早在外等待的我紧走几步,张开双臂,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
老三见到我,立即把手里的旅行箱扔给身边的弟媳,三步并做二步来到了我的面前。
兄弟俩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互相问候,轻抚背部,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停顿!身旁走过的路人都不禁侧目,露出羡慕、会意的神色。
老三是我弟弟,在我们弟兄三个中排行老三。我通常亲切的称他为“三”!
老三是我家,乃至我们家族的骄傲。他不是我们家族中最聪明的,但却是非常刻苦用功,坚持不懈,学历最高的!
说起来,一般人还真没有老三的那份执着!高中毕业,离录取分数线还差二十来分,老三开始补习。补习了三年,最后考上了长治医学院。医学院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市一院。一般人这个时候就忙着结婚生子了,而他自感在医院人才济济的这个地方,只有大专学历是远远不够的,随即在工作之余开始复习考研,三年后他考上了贵阳医学院。贵医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后,他考上了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又三年后,他实现了自己赴美留学的愿望!
由于一直忙于学习,老三临近四十了才结婚,与他同龄的表哥表弟家的孩子都快结婚了,而他的孩子今年才刚上二年级!
老三远在贵阳工作,单位工作又很忙,弟兄们聚少离多,平时有空时,弟兄们只能在电话里或视频中聊天和相聚!虽相隔千里,弟兄三个的亲情却血浓于水!只要能挤出时间,老三总会回自己的家乡阳泉看看!这不,老三在北京参加会议,会议之前,抽个空,哪怕今天回来明天要走,也要带着家人跑回来看看我和瘫痪多年在床的老二!
“哥!原定明天下午回北京的计划估计有变!”
坐在副驾驶的老三一脸沉重的对驾车返回市区的我说道:“看新闻,昨天北京某个区有了确诊病例,后天的会议估计要改到线上!已经有好几个教授明确告知不参会了!”
“这次发生在南京的德尔塔病毒,感染强度真的厉害!”
坐在后排座的弟媳接过老三的话题说道:“看新闻已经有好几个省份中招了!”
“爸爸,那北京歌剧院的演出我是不是不能看了?”
与弟媳坐在一起的侄女童声童气问道:“不看能退票么?”
谈到新冠疫情,我的思绪忽的回到了2020年春节。
临近年根,武汉封城,各地派出医疗团队前往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开始修建!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国人猝不及防!
原本要回来团聚的老三毅然决然地退掉了飞晋的机票,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贵州省的防疫抗疫当中!
响应国家号召,宅家抗疫的我,每天练练书法,画画画,写写抗疫打油诗的同时,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并提醒老三在参与抗疫时要时刻搞好自身防护。
那个时段,老三是真忙!忙份错过好几天才回复我的信息!知道他忙,我和老二也就不再打扰他,每日只是默默地为他们这些战斗在一线的医护战士和抗疫志愿者祈祷和祝福。
“大哥。”
好久没有联系的老三忽然来电,停顿了片刻之后才接着说道:“大哥,和你说个事,我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院领导也找我谈了话,或许湖北,或许国外援助抗疫!”
“必须的么?”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情非常复杂地问道:“是组织要求?还是你自己要求?”
“哥,我是党员,又是支部书记,必须带头的。”
接着,老三说道:“哥,你也是党员,我希望你和二哥能理解和支持我!”
“这件事,你已经和媳妇,孩子说了吗?”
“说了。”
……
我的思绪接着又跳到了二零二一年四月的某日。
“三,最近在忙什么?”
“哥,我在开会。”
一会儿,老三在微信里补充道:“我在参加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会,获此殊荣,与家人与你和二哥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感恩!”
……
“大伯伯,今天中午我们还和上次一样吃饺子么?”
“是啊!咱们家乡有个习俗,叫迎亲饺子送亲面!”
侄女的问话瞬间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接着我又向侄女解释道:
“为什么呢?因为饺子像我们古代使用的元宝,意味着回家的亲人亲戚像元宝一样珍贵!所以,家人远方回来,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而亲人出门远去的时候为什么要吃面条呢?面条不是长么?意味着亲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像面条一样长长久久,经久不断!”
听我解释一通,侄女豁然明白,自言自语道:“哦!是这样子的哈!”
“玥玥,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啊?”
“嗯,数学一百,语文九十八!”
“哦!你爸是咱们家最厉害的!我们要向他学习!爱学习可是咱们家的家风家道吆!”
“大伯伯也很厉害的!”老三听到这里插话道:“大伯伯是助理政工师,北大公共营养师,二级建造师,还是学校聘请的书法老师!”
“大伯伯,上次你送给我的那幅书法作品《诸葛亮戒子篇》我都能背下来了。”
侄女说完,没等我开口就自顾自的背了起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哥,还记得我们整理妈妈遗物时妈妈留下的笔记么?”
老三深有感叹地对我说道:“足有一尺来厚呢!父母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但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是啊!比我们老的,优秀的都还在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车到家里。
退票。
改签。
探亲。
聚餐。
商量决定家事。
走马灯似的,一天很快过去。
老三一家要提前回贵阳了,老三依依不舍地拉着我征询我,看我还有什么要说的。我思考片刻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古人有句话,我感觉挺好的!咱们一起共勉吧!积财予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予子孙,子孙未必会读;积德予子孙,子孙必蒙荫庇!不管在哪里,不管干什么,不能为山西人贴金,也不要给山西人丢脸!”
老三一家乘机返回。
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诗句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和理解!
此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团聚!愿下次的团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