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赏析)
年少时,读《醉翁亭记》,尽管老师在上讲得眉飞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也只如那刘姥姥进大观园,随凤辣子看了回热闹。新奇是新奇,美目是美目,究竟是新在哪,美在哪呢?雾里瞧花,好朦胧。
放不下,偶尔翻到它,又看。觉得课堂上老师讲解得是那么回事,这个近千年前的北宋老头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心态还那么好,把篇游记散文写的是有些味,比别人要多些色彩波澜,读起来还蛮爽口,有些词儿还那么形象生动,过目能生联想。如”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但还是如拨云望月,心中的浮躁一上来,又不甚印象深了,还是不能体会当年老师为什么在讲解欧阳修的这篇《醉翁亭记》时,为什么要那么眉飞色舞,唾沫横飞,那么投入,情有独钟的?
反复想,老师强调过欧文中的意境二字,还有什么不凡结构语言特色云云。待自己也成了一个与文章有难解渊源的文化人后,变成块所谓老姜后,需要找来纯净好水来泡茶时,便有意思的找来欧文反复重读。看能不能像当年的语文老师和相关学者们那样,找出这篇游记文章中的个中三味来?我羡慕有的人,观书能过目不忘,悟性也很高,我只能像剥笋壳一样,层层刺后去见肉(实),想,这篇游记散文,真难道也能调动起去赏读如《岳阳楼记》那样的千古华章的情绪么?由于曾经的读书不上心,才有此疑问了。
这天,夜静声稀,月色如水,凉风拍窗。我坐于书台,打开了那本辑有包括唐宋八大家文章的珍藏集子《古文观止》,专一再细读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来,这次是逐段字斟句酌地读了,像品着茅台那样细品回味了,如像从前那样,渴了当茶海喝一通,恐怕还是会事倍功半,要当茶喝,也得像卢仝那个喝法了。
这次,我聚精会神对欧文足足品读欣赏了两个多小时,曲径通幽,这回我是走进文里去读了,而不是趴伏在文上去读了。哦,那果真是一个妙呵,这天下公认的千古华章,和江山留下的《醉翁亭》胜迹,真非是浪得虚名啊!
首先来看该文的非同寻常的“意境”之美。我理解品读的感觉一加深:文章如诗如画的意与境便呈现到了我的面前:一是感觉文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艺术画面的强烈。作者的主观感受的脉络清晰,意脉明显,散文如诗如画的意境就越会显著。今日读此美文,正是让我感受到了该文的这种特色。所谓明显的意脉,有如诗之眼,画龙点的晴,不如此,诗就会少了精神内涵,龙就不能目光四射。《醉翁亭记》的点睛处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旷达的处世态度。你看他围绕着他滴居滁州的山川景物的深情赞美,融情品赏,无不是.胸怀天下,乐在其中的心态!他坐于亭中与众宾客饮酒边品赏风景,边与上山下山的游客眼有交流,心有互动,把太守与民同乐的心情,在壮美景物中勾连出他意脉的流畅。朝廷贬又何妨,我与百姓共醉于自然天地之中,心中乐着呢?这个"乐"字,的确是作者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调。"醉”中之乐,“在于山水之间也”。与民同乐,醉情山水,这是作者的内心中的真意。以此真意融于自然美景,读者当然就能欣赏到情景交融,意与境兼达圆润的美文了!美文也就将作者的主观感受由流经过的清晰的意脉而表达出来了。
意脉的流经是舒缓弯曲的,也是奔放激情热烈的。作者亭外放眼而望,青翠群山之中,不远处是"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山下:是一泓流泉弯弯曲曲环亭而过,泉水甘甜,质可酿酒,醉翁亭则"翼然临于泉上”此山此水此亭融于一体的壮美,好不使人心旷神怡。当时,若是有现代的摄影技术,游客们立于亭上,与父毌官们合影一张,岂不都更添几分流连忘返。
作者为了写透写足这篇《醉翁旁记》的壮美,还分层着墨写了它的朝暮变化之美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嗨明变化,山间之朝暮也”。作者笔触若丝,绘出不同景物变化的相异境界。在写到那山水四季变化之美时是“野芳发而幽香,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把山林中景物在四季中的生动变化,作者运笔如神描绘得令人人神往。尤“水落而石出者”一句的生动传神,最能抓住人心。今已化为成语,无疑是作者对中华文化的一大奉献!
今日,我读此文,还欣赏到了作者对景物动静对比一种常人难得驾驭的手法。蔚然壮丽的浪琊山是静态,淙淙流泉乌声及人影是动态。你看,作者如此描写道:"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动静对比,“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此,作者笔墨浓情还未咏足,接着写道“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如此幅山水画卷里,通过山光水色,人情醉态,看到的便是这篇散文意境的不断拓展与延伸!这便也是作者主观感受意脉清晰的全部生动旳写照!
这如此千古华章的篇章结构,更有其特色值得一道。因为作者用了醉中之乐的心态,与民同乐的情怀,自始至终,读者便会看到作者在用一根金丝线穿着往下发展,虽不是小说的情节线要结构出一个什么完整故事来。“乐”的金线,便把作者的写景壮物记事记情的块块条条揉搓到一起了,散而不乱了。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之乐,写不绝路途的游人,是显示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有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还有林间的禽鸟之乐,太守内心他人不知的自我陶醉的游宴之乐。于是乎,大散文的浑圆一体成也,连文中一气贯下去的二十一个也字,他人用时,难免不成堆砌,欧文中却用到恰到好处!不仅增加气势,也增添朗诵韵味效果。还有l醉翁之意不在酒”与上面己提到的水落石出句,都是这位散文大家炼字造句己达炉火纯青境界的例证。
今天,再读这位北宋文坛领袖的《醉翁亭记》,不仅收获了一篇读名著文章的喜乐,也感受到了历史上一个系民情怀,不忘关注社稷苍生,逆境中也不改人格气节魅力的好清官。
2O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