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品红楼之“薛蟠现象”(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品红楼之“薛蟠现象”(散文)


作者:上官风 举人,357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3发表时间:2021-11-14 15:31:56

【流年】品红楼之“薛蟠现象”(散文) (一)
   《红楼梦》里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桥段,便是“宝玉挨打”。了解故事内情的读者都知道“宝玉挨打”,一是因为贾环在父亲贾政面前挑唆,将贾宝玉调戏或者挑逗母亲的婢女,谎称贾宝玉强暴未遂致使婢女含羞跳井自杀;第二个就是贾宝玉私自结交忠顺王府宠幸的戏子蒋玉菡,而忠顺王府素来与贾府分列两个立场不同甚至严重对立的政治集团。所以贾宝玉才招致父亲贾政暴打……所以说贾宝玉的挨打应该说与薛蟠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但在贾宝玉挨打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把贾宝玉挨打的另一个原因“散布宝玉结交蒋玉菡”的责任归咎于薛蟠,怀疑是他从中挑唆,小说原文是:
   袭人满心委屈,令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来透个信儿!”焙茗急的说:“偏生我没在跟前,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了。忙打听原故,却是为琪官金钏姐姐的事。”袭人道:“老爷怎么得知道的?”焙茗道:“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薛姨妈道:“你还装憨呢!人人都知道是你说的,还赖呢。”薛蟠道:“人人说我杀了人,也就信了罢?”薛姨妈道:“连你妹妹都知道是你说的,难道他也赖你不成?”
   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说外人冤枉了薛蟠,尚且可以理解。那妈妈和妹妹为什么也会一致认定是他做的呢?小说作者给出了答案,“那薛蟠都因素日有这个名声,其实这一次却不是他干的”……薛蟠绰号“呆霸王”,行为处事简单直接、呆傻蛮横,完全属于纨绔子弟的作风。所以我将(袭人、薛姨妈、薛宝钗包括其他一些人)这种“不经过事实调查,只是参考惯性思维,主观臆断而随意得出结论”的现象称为“薛蟠现象”。
   (二)
   最近在追电视机《突围》,我看到一个有趣的画面:当中福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齐本安听到报告称“有人在他居住的宾馆安装私自安装了摄像头”后,他几乎是第一时间给中福总经理且是他师姐的石红杏打电话,质问她,“石总,你是不是对我采取了额外关心的措施啊?是谁在我的房间安装了监控探头?”“齐本安,我成了你的天敌了吧?但凡出现对你不利的事情就会想到我。”石红杏恼羞成怒,挂断了齐本安的电话。这时,她老公走过来“神补了一刀”,“非法的手段咱可不敢,甭管对谁。”“你也相信是我干的?你和齐本安是不是穿一条裤子?”“我可是为你好。”最后她女儿笑嘻嘻地走过来,“妈,我爸真是为你好。妈,吃芒果干。”“滚!”……画面好笑而又给人以深深的触动。结合上下剧情,齐本安房间的监控探头或许真的不是石红杏装的,而更可能是林满江做的。
   那为什么所有人甚至包括自己的丈夫和女儿都相信是自己(石红杏)做的呢?无他,也是曹公给出的理由,“都是因为她素日的名声”,也许正是因为过去她做过许多类似的事情,所以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所有人几乎本能地相信就是她做的。这也是典型的“薛蟠现象”的体现!
   (三)
   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著名的“空城计”。
   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为何?正如小说中司马懿说的那样,“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这又是“薛蟠现象”的体现,如果诸葛亮平时没有给人做事小心谨慎的印象,如果把把空城计的主角换作猛张飞,恐怕这场计谋也一定是失败的。
   (四)
   “薛蟠现象”的体现并不只存在于电影电视剧或者小说等虚构的故事当中,它更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生活中有一件事,最是能体现这种现象。譬如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某位“差生”突然成绩考的非常好。但得到的往往不是各方面的夸奖,反而是其他同学甚至老师的怀疑甚至讥讽,“他是不是又抄袭了?”——很多希望的种子,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扼杀了。好生和差生的“身份”也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现实生活中包括像是出狱的犯人,他们中有一些人当初或许因为只是一念之差犯了法进了监狱。但出狱后他们有一些人的确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由于社会上种种的偏见和固有印象,使他们向好的信心与希望一次次被湮灭。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面对“薛蟠现象”,一方面,我们平时无论是对人还是处理事情,除了需要参考过往的传统印象以外,更需要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际的情况出发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我们自己,我们既需要避免为他人留下一些固有不变的形象(特别是坏的方面)以外,同时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我们业已存在的一些特有行为习惯来为人处世,例如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成功,正是他依据自己给别人留下了行事向来小心谨慎的印象,从而利用司马懿生性多疑和人性惯有的思维方式,涉险赌赢了一局。
   “薛蟠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既要规避它的不足,更可以利用它的优点!
  
  

共 22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品红楼之“薛蟠现象”》作者首先从“宝玉挨打”引出“薛蟠现象”,即不经过事实调查,只是参考惯性思维,主观臆断而随意得出结论的现象。继之,以电视剧《突围》片段,诸葛亮“空城计”,生活中的差生被标签等现象,进一步讲说“薛蟠现象”,以道出它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真实性。应引起的重视,并不是简单的规避,而是应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为个人所用,进而规避缺点,利用优点。这篇文章是对《红楼梦》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可谓品红楼,悟人生的精品短文,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1-11-14 15:32:55
  跟着小风读红楼,别有意味。想当年,高中时,《红楼梦》是我的枕边书,现在则很少去读,应该读一下,应该比高中时领悟更深刻。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1-11-15 00:05:54
  还有千言万语要说
   ——读上官风散文《品红楼之“薛蟠现象”》有感
   一
   什么是“薛蟠现象”?
   就是“不经过事实调查,只是参考惯性思维,主观臆断而随意得出结论”的现象。作者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薛蟠现象”。很有启迪的概括。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构的文学作品中,类似“薛蟠现象”,正如作者小风所说,无处不在。
   二
   如何看待“薛蟠现象”?
   作者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通过事例分析告诉我们:我们既要规避它的不足更可以利用它的优点!如《失街亭》中的诸葛亮,就巧妙的利用了司马懿的“薛蟠现象”。
   三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的无上珍宝。对于它,正如我前篇点评文字中提到的美学家李泽厚所说:“人们已经说过了千言万语,大概还有万语千言要说。”如流年作者雁子的“红楼梦人物点评”,小风的读《红楼梦》技巧和现象总结,就是对美学家最好的说明。作为喜欢《红楼梦》的读者之一,我乐于读到这样的“万语千言”。
   四
   正好,我家的那位也在追剧《突围》。感觉小风的读书感悟力分析力非常之棒。很有启迪的一篇小品散文。
   佳作阅读。期待更多这样的文字。
3 楼        文友:风逝        2021-11-15 13:38:15
  小风老弟好有思想!读书,可谓读到了精髓。由《红楼梦》归结出“薛蟠现象”,延伸到当下热剧,转而引申到我们自身的为人处世,应如何正确对待“薛蟠现象”。文章有理有据,分析透辟,很有积极意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4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11-19 14:26:48
  薛蟠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生的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薛姨妈也认为薛蟠行止浮奢,他本是个怜新弃旧之人,故而时时约束于他。薛蟠又出手阔绰,是惯喜欢送钱于人的。所以脂砚斋也评定说薛蟠是一个纨绔之辈。故而他也得了一个“薛大傻子,呆霸王”的称号。薛潘有些蛮横有些直率,有些义气有些呆,生活中这样人物并不少见。小风熟读红楼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了?学习了。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4 楼        文友:上官风        2021-11-19 16:53:58
  哈,是,我同意蒋勋老师的观点:薛蟠傻,但不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