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初见】一座隐形的“冰山”(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初见】一座隐形的“冰山”(散文)


作者:山音 布衣,30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8发表时间:2021-11-15 21:08:16
摘要:大学恩师周胜林学识宏富,教学、研究硕果累累,犹如一座隐形的“冰山。他极少张扬,知者寥寥。敬重恩师师德,更敬仰的学修人品。

父母,给我们奠定生命的基础。而师长,教会我们生存的技能。天地君亲师,是人生的“五尊”。老师虽然位列末端,但,是他们,才能给我们获得做人的尊严。人,无德无能,何以立身,何以在人间光鲜耀眼!
   平生我有幸遇上两位恩师。一位是小学老师宋德怀,他除了给我初始的知识开蒙,还为我能完成小学学业给予涓如细流的经济帮助。另一位是大学教授周胜林。他使我知识得以升华,思想得以开悟,心胸得以壮阔,精神品格、政治素养得以确立与夯实。
   大学是我人生之路最关键的转折点。因此,周老师给我的恩惠,更让我难以忘怀。
   我记忆的周老师,高瘦斯文,温文尔雅,脸庞常挂着微笑,加上戴着一副细边眼镜,更显得亲切可人。大学期间,在周老师的悉心和倾情帮助下,我加入了党组织,为我以后的人生生涯顺风顺水奠定了重要基础。
   虽然,周老师是我人生的导师,但大学时间仅有短短的三年,真正对他的了解,也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肤浅上。毕业后,又匆匆作别,期间只在十几年前复旦大学创立90周年大庆回校聚会时见过一面,以后也只通过一次书信,知道的确实不多。
   去年12月份,上海同学聚会,网络微信传来了他们的信息和照片,才又与周老师获得了联系并加了他为好友。再次看到周老师的音容笑貌,甚是开心。
   取得他的通信地址后,我将自己多年文章写作汇集出版的《过非集》一书寄给了他。也把去年所写的、在网络平台刊发的、回忆大学生活、回忆与周老师情谊片段的《老师,我爱你》和《记起那双羡慕的眼光》等两篇文章转发给他,向他倾叙了多年来我对他的感恩与思念之情。
   此后,他给我寄来了三本书。一本是《新闻情缘六十载》。一本是《新闻采访实用实训教程》。一本是《红墙健康卫士》。前两本是他教学写作的著作,可供我了解他的教学成就与人生历程。后一本是特意购买的,可供我了解一些身体养生的知识。我深知,他对我的一片厚谊至今不薄。过去,他关注我的前途学业。时下,他关注我的身体保健。可以说,他对我一生都倾注着关爱与深情。
   感动之余,我认真翻阅了他赠送我的《新闻情缘六十载》一书后。这时,不得不让我一时深感惊讶!原来,站在我面前的恩师,就好像一座隐形的冰山。
   露出水面的虽然不见高耸,但是,隐藏水底的,却是鲜为人知的、令人惊异的厚重雄伟。
   请看书上记录的、周胜林老师获得的殊荣:
   2008年11月,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认定为“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
   1993年起,作为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荣获上海市、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优秀奖、科研优秀奖、新闻论文奖、优秀教材奖,以及“先进个人”、“优秀园丁”等各种荣誉多达数十次。
   这些光辉闪耀的荣誉,实是社会对他实至名归的嘉励。
   他的事迹入选《中国新闻年鉴》、《上海新闻志》、《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化名人录》、《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等多部史书、典籍。
   从教六十年,周老师勤勉力耕,倾情培育人才,努力探索、开拓教学新路子。由他主讲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在本校获得好评如潮嘉誉的基础上,又把它推及全国,他的讲课录像曾一度同时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连续播放。他是这一课程教育的开拓者和见证人。同时,还应邀到新加坡讲学,将这一门课以及它的子妹课《高级新闻写作》推广到国外。
   教学之余,他奋笔著书立说,自著、合编在国家和省市出版社出版的《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实用实训教程》、《新闻通讯写作述略》《新闻采访艺术》、《商务传播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著作、教材竟有17部之多。还不包括他主编、未具名的多部教程与著作。
   先后发表各种论文260余篇,字数达200多万字。
   1998年退休以后,应聘于东方文化学院(现更名为震旦学院),创办了上海市民办大学第一个新闻传播系,此间一边辛勤执教、一边奋力笔耕,撰写学术论文也达70多篇(件)。
   老师,少年,聪敏出众,风华繁茂;青年,壮志满怀,才华横溢;晚年,老骥伏枥,勇毅不减,他可以说是一路辉煌到夕阳了。
   周老师1937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县歌岐后村一个寒微的家庭里。父母勤劳善良,忠厚朴实。祖居之地乡风醇厚,民俗朴实,崇学好礼煦风劲吹。周老师自小受到环境熏陶、浸染,加之禀赋聪慧,资质机敏,小学入读,老师命题造句,别人只会空间具象直观思维,他却已掌握时间概念抽象思维,为村上人们雅称之为“神童”。
   中学时代,就博览群书,志存高远。
   1955年高中毕业,当年参加高考,他即以优异的成绩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进入学风浓厚、馆藏丰富的大学校园,更是如鱼得水,在做好功课之余,他废寝忘食,潜心苦读,遍览经典,星期天不放过,暑假、寒假不虚度,五年也没有回过一次家。一部部中外小说经典眼前过,无穷的精神营养不断滋润了他的智慧。
   除此之外,还有机会聆听了名家、学者、新闻界前辈陆诒、王中、王维、吴常铭、王欣夫、蒋孔阳以及文化名流赵丹、诗人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学术报告,思想更加振奋,激情更加丰沛。学习、写作两翼并振,德、智、识全面发展,在校期间,就写出不少锦绣文章,成果十分耀人眼目。大学期间赴新华社上海分社实习,在记者指导下,采写出许多稿件刊发在《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地报纸上。其中,《一角铁皮》还被评为新华社好稿,在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杂志上被推为好稿进行评价。他一时声誉雀起,在学校就加入了党组织,毕业时被作为优秀学生留校担当业务老师。
   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40年,他壮志不减,初心不移,工作出类拔萃,曾出任新闻系副主任。一项项骄人的成绩,谱写出他精彩的不凡人生。
   但是,他秉性谦恭自勉,多年来一如既往,不骄不躁,默默奋斗,为人低调,不张扬,不邀宠,不慕名。他的品格学识,道德文章,可是藏在深山人不识。
   其实,他也不喜欢让人识。去年,我写了一篇稍事说到他的文章,转发给他,他看后给我微信,一再叮嘱,不让我在微信群里转发扩大。
   在另一次来信交流中,他还对我说,寄给我的书,全年级包括我在内只有两本。发给我看的那些获奖证书照片,也只有我一个人有此眼福,全部都被他压在箱底下密不宣人。
   在对待人生收获的成果上,有些人总唯恐别人不知,他们总爱张扬,张扬的是百分之八十,甚至余下的百分之二十也不愿意掩藏,不悉数暴露个底朝天就不满足。但是,恩师周胜林不得不显露的只有百分之二十,掩藏的是百分之八十。你说他,不像一座隐形的冰山吗!
   这冰山,显示的,又岂只是老师人生成果的炫目!它,彰显出的更是老师人格、道德的高尚与厚重!

共 26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山音老师是我们的兄长,他的文章也教导着我们。文章的题目叫《一座隐形的“冰山”》,不想说的是自己的恩师。文章的结构也取了文题的象征,从一角入手,一点点地展开。先讲老师“他使我知识得以升华,思想得以开悟,心胸得以壮阔,精神品格、政治素养得以确立与夯实。”回忆老师容貌,表述自己在老师教导下的成长。记叙校庆及之后的聚会、交往,再引出老师的成就,讲述老师奋斗成长的历程。一个倒三角一样,层层深入开去。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有明有隐,突出而内蕴。一开头就说,“周老师给我的恩惠,更让我难以忘怀”,通过一个个的故事和细节,赞美老师:“这冰山,显示的,又岂只是老师人生成果的炫目!它,彰显出的更是老师人格、道德的高尚与厚重!”脉络清晰,中心突出。文内,又暗表有二种浓浓的意思:一是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深情厚谊,二是老师“谦恭自勉,不骄不躁,默默奋斗,为人低调,不张扬,不邀宠,不慕名。品格学识,道德文章,可是藏在深山人不识”的优秀品质。而表现这些品质的时候,山音老师用了心地剪裁一个个的小故事、小细节。如:在另一次来信交流中,他还对我说,寄给我的书,全年级包括我在内只有两本。发给我看的那些获奖证书照片,也只有我一个人有此眼福,全部都被他压在箱底下密不宣人。语言的平实、规范、准确、精炼,也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相贴切。这样的文章,结构上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作品,文字语言又使我想起冰心先生。开头结尾的自然,又使我想起朱自清先生。全文全无曲意雕凿的痕迹。波澜不惊,却润物无声,让人如沐春风中,又感动,又佩服,又受了教育,产生了共鸣。这正是一篇好文章之德,也是一位名校权威专业毕业生之德,更是周胜林老师之德!我们赞美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师生情谊!重点推荐,感谢山音兄!要多多赐稿,共沐书香。【编辑:归来的少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1-15 21:09:51
  一点点地记录恩情,几十年了,不简单。感动,向周老师致敬!
2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11-15 22:04:19
  感恩
   师者,传道授业,育人立品。师者,虚怀若谷,隐而不发。师者,爱生如命,呵护备至。人生得一良师,心之所慰。学生常思感恩之心,以文来记事,正体现了反哺之义。生命的可贵,不在于你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爱心,爱人方能爱己。只有懂得感激,才能明白师道的可敬。生命是父母给予,成才是老师给予。社会的熔炉煅人品,老师的影响终一生。
   文章细腻入微,彰显写文功夫。也许,老师的职业,不那么光芒万丈,但是,每一位老师都终会给人以启迪。虽然舞文弄墨,也许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但是它终会给予他人以美好的视觉盛宴。如果做不到文字的赏心悦目,那么文字也不能广为传播。入了心入了情的文,总令人激动,随作者而悲喜。感恩老师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山音        2021-11-16 10:00:41
  多谢张老师的精彩评点留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敬老爱幼,尊师重道,人生会过得很完满,没有什么遗憾愧疚。我是这样认为的,也力求这么做。
3 楼        文友:清雅若水        2021-11-15 22:23:23
  龙老师的老师真可谓学高为师,身正垂范,行为世范!
   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恩感谢!好文学习了!用词特别凝炼恰当。
回复3 楼        文友:山音        2021-11-16 10:03:37
  有感恩的心,人生没有遗憾。谢谢青青老师阅读留言。问好冬安!
4 楼        文友:清雅若水        2021-11-15 22:26:08
  张学龙老师的点评全面细致!读来令人佩服!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