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漫步兴庆公园(散文)
一、
对于长年工作生活在西安市的人来说,兴庆公园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作为唐都长安外郭城的兴庆坊、唐玄宗李隆基的旧宅,兴庆宫已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建设的第一座城市公园——兴庆公园,也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可以说,自一九五八年兴庆公园建成开放至今,已经陪伴了至少四代西安人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
它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西安市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公园。
如今,经过大半年时间的重新改造,兴庆公园以它独具风格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时间,参观游览者纷纷而至,称赞评论者不绝于耳。
对于距兴庆公园不足两公里路程、且常常散步于其中的我,自然不放过这捷足先登的优势,于一个秋阳高照的星期天,随着人流,走进了改造一新的兴庆公园。
二、
按照以往的习惯,我从南门进入。这不仅因为南门正对着交通大学的北门,离我家最近,更重要的是在兴庆公园东西南北的四个大门中,南门又叫通阳门,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的兴庆宫,都是正门。因此,从南门进入,更能欣赏和领略改造后的兴庆公园的大气和厚重、现代和时尚。
果然,一走进南门前的广场,一溜足足有一百五十米长的仿唐古建筑横在眼前。那气势恢宏的独特设计、规格严整的建筑布局、造型壮美的飞檐翘脊、高大厚重的红色殿门、粗壮坚实的八个殿柱、颜色鲜艳的雕梁画栋,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一千三百年前的大唐盛世。尤其是主殿门楣上的“兴庆宫”三个金色隶书大字,以及正门两边的两个大石狮子,更让我有种置身于当年皇家宫殿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我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走进大门,一条宽阔的广场大道笔直地通往近乎三十米远的喷泉池,让我顿感空旷和豁达。
难道过去的道路拓宽了?
我不禁心中疑问,不由自主地左右查看。
结果发现,道路还是过去的道路,喷泉池还是过去的形状和大小。只是不见了两边的宣传板和显示牌,铲除了周围的低矮树木和花草,拆掉了中间的台阶式通道,更新成了现在最流行的浅水喷池,并且在喷泉池的东北角,加设了一组半圆形的两级式台阶坐凳,专供游客观看喷泉所用。而且这条宽阔的广场大道,在穿过喷泉池之后,又一览无余地延伸至二十多米外的龙堂正门。其间虽保留了两行古老的参天松柏做陪衬,但一点也不显得多余和拥挤,倒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见证着这个皇家公园的前世与今生。
我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不但广场大道两旁的低矮杂树和花草被铲除,整个公园四周的不合理树木,不规则造型,陈旧的房屋和设施,零乱的藤蔓和花草,全部被清除一空,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大气的仿古建筑和具有现代气息的游乐场所,有规则的花树和嫩绿青翠的草坪。这正是整个广场大道显得空旷和豁达的主要原因。
三、
也许正是这种空旷和豁达,刚一绕过喷泉池,同样富丽堂皇的龙堂建筑就很醒目地映入眼帘。我赶紧近前细看:全木结构的殿、阁造型,蜿蜒曲折的大红游廊,飞檐翘角的龙头雕饰,色彩艳丽的各种图案,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昌盛。我仿佛看到了万岁天子李隆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正率领文武百官在这里举行一场隆重的祭龙求雨活动。尽管这其中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也表达了盛唐皇帝护民、为民的宽厚仁爱之心,不免让人感慨万千,思绪绵绵。
离开龙堂,缓步向东跨过修缮一新的牡丹桥,便是庄严雄伟的沉香亭。虽然整体形状没有什么改变,但新的护栏踏步石雕浮图却让人眼前一亮,加上两人多高的两层水泥台基、四角攒顶造型、碧色琉璃瓦顶盖、粗壮的红色大柱、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刻门凿窗、玲珑剔透的雕花图案、色彩艳丽的外部刷漆以及西南角的牡丹台、形似立体的牡丹花图案和四周改造整洁的花草树木,都给这座昔日最高最美的仿唐建筑披上了一层皇室家族特有的神秘色彩。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关于它的诸多往事。天宝初年的一个春天,唐玄宗李隆基带着他的爱妃杨玉环,在梨园弟子的侍奉下来到沉香亭赏花。就在天子、贵妃、歌手赏花尽兴之时,醉态未醒的诗仙李白被唤了进来,趁着酒兴即席作诗,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从此,沉香亭四周的牡丹花便随着这首《清平调》广为流传,千百年来,其繁华热闹景象一直未减。既是改建成兴庆公园后的这六十三年时间里,只要每年牡丹花盛开,就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那种“名花倾国两相欢”的情景真可谓人间仙境,美轮美奂。再加上紧挨北面小山上的汉白玉李白醉卧雕塑和金壁辉煌的彩云间塔楼与之呼应,更让一代天子特邀一代诗仙饮酒赏花、即兴作诗的热闹场面,再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无比荣耀的幸福快乐之中。
四、
我站在李白山的最高处环顾四周,一幅构图精巧、布局合理的风景画徐徐拉开。
北面,是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兴庆湖。虽然湖面依然是原来的湖面,既无扩大,也没缩小,但湖水四周的几处喷泉,曲径绕行的几处廊桥,四周岸边的水草花卉草皮,却代替了以前的湖面呆板和岸边凌乱,灵活而干净,开阔而明朗,增添了许多浓浓的现代气息和时尚元素,尤其是湖中小岛的独特风景,环湖水畔的楼亭殿榭,把个人在景中走、水在景中流的优美画卷点缀得恰到好处。
东面,是最具现代特色的儿童游乐场所。虽然距脚下的李白山近在咫尺,但却被一条窄窄的河流隔断。要在往日,需得绕到二百米外的牡丹桥才能过去。可今天就不同了,改造后的兴庆公园正好在此建了一座新桥,取名为玉带桥。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五米长,却节省了游客至少十分钟的路程,而且那如弯月状的拱形桥面,清一色的水磨石护栏,雕刻精美的建桥工艺,都给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好像这里原本就该有座造型独特的玉带桥,才配得上这窄窄的河流和依依的杨柳,否则,还真枉费了这么好的一处人间仙境。
这不,刚穿过玉带桥,游乐场的欢笑声就此起彼伏。一头新型的钢铁巨象四周,围满了花红柳绿的大小儿童:有排着队从大象鼻子处下滑的,有滑下来又爬起来奔跑的,有从旁边的索道攀岩的,有站在大象的身上玩传话筒的,有干脆跑到大象的肚子底下玩单杠和捉迷藏的;而那些看守孩子的家长们,就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护佑着孩子向下滑梯,一会儿搀扶着孩子攀岩上升,一会儿又慌慌张张地寻找孩子,一会儿看人太多,干脆领着孩子到旁边小一点的大象滑梯和蝴蝶滑梯处玩。
从我踏进游乐场所的那一刻起,这里就喊声不断、笑声不绝,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真跟繁华热闹的自由市场一摸一样。
虽然孩子们游乐的项目不如以前那么齐全、繁多、惊险、刺激和商业,但却比以前更加整洁、公益、时尚和安全。更重要的是凡来此游玩的大小孩子,不但费用全免、时间不限,还有许多保安人员来回巡查、反复提醒,始终把持着安全这根弦。只此一点,就深得游客和孩子家长的称赞。
五、
走出儿童游乐场所,沿着湖边新辅的林荫小道往北漫步,眼界更是开阔明朗。除了有计划地保留着原来的古松、古柏,洋槐、白杨等树木外,全是新栽种的绿油油草坪。走在上面,既像走在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柔软飘带上,又像走在了一副风景优美的图画里,不但公园全貌尽收眼底,每一处的细微之处也能清晰可见。
比如,当我顺着东围墙内侧向北看时,马路外的车辆行人就会时隐时现地映入眼帘,好像公园和外界融在了一起,完全不像往日那样被一层厚厚的浓荫遮蔽着,既看不到十几米以外的风景,又难知晓高高围墙外的世界。
又比如,当我向北漫步,走到距“尚水桥”至少还有一百米的路程时,那棵横卧在水中的倒树就很清晰地映入眼帘,根本不像往日那样,只有走到跟前,才能看清它的真容,并以此为标记,默记于心,以防下次游玩时不至于迷失方向,不知东西。
而今,我就站在“尚水桥”上,开阔的视野,完全不需要再做任何标记,便可一览无余的看清周围的一切。只是往日的动物园不见了,和平鸽群不见了,高低院墙不见了,游乐设施不见了,算盘桌凳不见了,花坛围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青青的草坪和规整的树木、宽敞的活动场所和曲径通幽的水磨石小道,再配以波光粼粼的湖水做映衬,让整个北边的景色也如刚刚看过的南边景色一样,高端大气和现代时尚。虽然附近的几处仿唐建筑和北门建筑仍在改造之中,但观其整体造型和风格,一定会更加辉煌和壮丽。
六、
果不其然,当我走进西门的时候,又一处气势雄浑的仿唐建筑矗立在眼前,完全不像改造前的小气和简单。虽然没有南门的仿唐建筑那么轩昂壮丽,但比之刚刚看过的南薰阁、长庆轩、龙堂、彩云间、花萼相辉楼等仿唐建筑,并不感到逊色。尤其是矗立在兴庆公园西南角、兴庆路和经九路交汇处的仿唐角楼,成为新增设景点的一大亮点,天天引得四面八方的行人和游客赞赏有加。
观赏中,我碰到了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闲聊后,了解了关于兴庆公园改造的总体情况。
本次兴庆公园改造,从基础设施到整体景观的提升,都以突出人性化设计为目的,以兴庆湖水生态治理为基础,以遗址保护及文旅融合为目标,坚持格局不变、湖形不变、建筑不增,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有机更新、系统性提升公园品质。
同时,将改造重点放在对历史性的记载建筑的保护性展示上,增加了城市记忆展览馆、唐兴庆宫文化展览馆和兴庆宫考古展览馆三座文化展览馆,改造提升了龙堂、西门、南薰阁、长庆轩、兴庆宫大剧院,修缮了沉香亭、彩云间、花萼相辉楼、东展室、积庆殿、五龙坛、龙池殿、南门、东门、围墙等文化建筑,增加了玉带桥、角楼等仿唐建筑,进一步彰显了兴庆宫的“宫”文化属性。
此外,重新梳理了园区的植物结构,补充缺失植被,新栽植了大量的乔木和草坪,全面提升了公园的整体观赏性。
直到此时,我才忽然明白,今天我所漫步欣赏的,仅仅只是兴庆公园改造后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走到,很多建筑没有看到。
但不管怎么说,在我的心里,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改造后的兴庆公园的巨大变化:它的唐风唐韵,它的古色古香,它的现代时尚,它的大气敞亮,无不彰显出一个城市公园的文化品味和厚重历史。
这不能不叫人感叹和赞赏。
走出兴庆公园的时候,日头已过中天,肚子早已饥肠咕咕,但我依然意犹未尽。真想好好地再游览一次。
明天吧,明天我还来兴庆公园,看我未看的几个景点,赏我未赏的几处风景,享我未享的几处文化大餐。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