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家乡的黄粄(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家乡的黄粄(散文)


作者:山水耕夫 举人,324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8发表时间:2021-11-23 10:54:08
摘要:在漫长悠远的客家族群发展史上,黄粄作为客家人真心喜欢的民间小吃,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必将永续传承,发扬光大。它是大自然兼爱无私的馈赠,是客家人返璞归真的抉择,是天地人自然融合和谐相处最为丰厚的酬报……

小时候,每当到了立秋后的一段时间,酷热难熬的夏季已经接近尾声,让人殚精竭力的夏收夏种“双抢”基本完成,一年中最繁忙的农事活动即将结束,农人们终于到了可以舒缓一口气的日子。这时候,人们会在极度疲乏中缓过神来,急切地期盼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亦即我们当地人所称的“七月节”赶快到来。因为到了这一天,极有可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黄粄,品尝到平时难以分享的美味。
   每当中元节来临,为了庆祝上半年早稻获得丰收,半年的辛苦换来让人满意的回报,感谢大家的辛勤耕耘和全力付出,趁着“双抢(抢收抢种)”行将结束的机会,让大家定下神来歇一歇,投喂肚子里闹腾得厉害的“馋虫”,填饱长期超负荷劳动而变得极其空乏的辘辘饥肠。同时,还有一个大家心知肚明却不需要说出来的理由,便是刚刚收成的糯谷晒干后,分到了各家各户的谷仓里头,可以加工成洁白如玉的糯米,如果不晓得弄来尝尝鲜岂不可惜?要知道在饥荒的年代,糯谷对于生产队的社员们来说,因为播种面积少而且产量低,基本上算是一个奢侈品,除了过年过节用来蒸酒做粄子之外,平时可不敢轻易拿来消费。鉴于上述似是而非却又十分站得住脚的理由,所以生产队长只好顺从大多数群众的意愿,采取搪塞应付的方法,规避上头有关移风易俗不准过旧节的规定,破例给本生产队的家庭主妇们放上一天假,允许她们回到家里去大显身手,用尽功夫去做一锅可口的黄粄,犒劳自家的大人小孩们,让他们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等到这一天到来,家庭主妇们会将事先砍回家里的杨桐树枝,抱到家门口的土坪上烧成灰,用洗净的布口袋过滤好富含植物碱的“灰水”,把碾好的几升上好糯米浸泡软透,拿到石磨房里加工成晶莹剔透的米浆。随后,用松柴火将大铁锅烧热,把米粄浆倒入锅中去慢慢熬熟,经过反复地搅拌和揉搓,变成一坨黄澄澄软乎乎的粄团,用双手沾上清香的茶油,做成一颗颗色泽金黄、爽滑可口的黄粄,热气腾腾地摆上了案桌。然后,再精心熬制一大碗香喷喷的蒜蓉姜末酱料,等待自家的大爷细仔从田里回来,兴奋地大快朵颐,放肆地饕餮一番,尽情领略经年难以享受的口福。在过去贫困饥馑的年月,在温饱阙如的社会条件下,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尚且感到奢侈,聊可获得内心的满足,何况能吃上形色诱人滑腻爽口的黄粄,再粘上一匙滋味十足的蒜蓉姜末酱料,那种入口香糯软滑,嚼之绵柔爽口,闻之满屋生香,根本无法抵挡的味道,让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带着满满的幸福感如潮水一般奔涌而至,这是一种多么自在、多么熨贴的内心感受!目睹这样亲切朴素的乡村图景,展示了天底下最温馨的动人场面,领略到人世间最美好的世态情怀!每当回忆此情此景,便能唤起心中无限的乡愁情思,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说起做黄粄,必然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对所用的材料也有特殊不同的要求,是一件程序繁琐复杂的工作。其中,杨桐树是最为重要的原材料,只有用它烧成木灰,过滤加工成含植物碱性的“灰水”,并且用它来浸米磨浆,才能做成品味纯正的黄粄,让人甘之如饴,趋之若鹜,赞不绝口。否则,便是粗制滥造的冒牌货,口感品质都会大打折扣。现今市场上加工贩卖的黄粄,大多没有使用杨桐树这种原生态植物转化成的“灰水”,大多只是加入色素或者硼砂之类的添加剂,外观形态上显得好看而已,实际品质却让人心生疑窦,是否殃及人身健康,更是让人捉摸不定,难以判断。所以,到山岭间去砍伐野生的杨桐树枝,便是做好黄粄的重要一环。
   杨桐树生长于南方的丘陵山区,是一种介于灌木和小乔木之间的树种,一年四季枝叶欣荣,翠绿葱郁,外部形态显得简秀清纯,质朴无华,是一种极其平常的山野植物。据说在我们的东洋邻国日本,也有杨桐树繁殖生长,居民还经常用杨桐树作为祭神供品。他们把杨桐树的枝条捆扎成束,插放于庭堂上方供神,故日本居民又把杨桐树称之为“神木”,可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根据我们当地的情况可以知晓,杨桐树对于土壤肥瘦并不太过挑剔,比较耐受干旱贫瘠的土地,尤其喜欢植根于半山坡上光照充足的地方。如果稍微潮湿阴冷的地方,便很难寻觅到它的踪影。杨桐树在农历的初夏时节开花,花瓣细小,花梗纤细,花色淡白,看上去并不起眼。其果实在农历七、八月份成熟,如小指一般大小,滚圆球形,黑褐色调,稍有光泽,垂悬于果柄之下,单独吊在枝头,极像一个个玲珑的小铃铛。其果味平常,微甜稍涩,差强可食,是我们小时候经常采摘食用的野果。但是,大人们却经常告诫,教诲我们不敢多吃这种杨桐树果子。否则,极有可能会闹肚子疼痛。然而,只要我们一时馋劲上来,便不管它三七二十一,照样毫无顾忌地摘而食之。有时候几个人爬到树上,骑跨在树杈枝叶间,边说边笑,边摘边吃,直到吃得嘴角乌黑,牙齿泛紫,活像一个个大花脸。或许是因为当时太过饥饿的缘故,即便偶尔肚子里稍有不适,也早已将其抛到九霄云外,把大人曾经的告诫忘得一干二净,只要吃之而后快。
   根据有经验的老人们说,除了使用杨桐树烧灰过滤成富含植物碱的“灰水”,提取其中的有益成分作为引子,才能保证黄粄的色泽和韧度以外,实际操作中也可以适当添加其他植物,如治疗风湿痹痛的棉絮藤(野巴戟天)、治疗疔疮肿毒的溪片乔(水杨梅)、以及护肝利胆的黄栀子等作为辅助材料,与杨桐树的枝叶一起烧制成含植物碱的“灰水”,作为加工制作黄粄的基础性和辅助性材料。这样既可以萃取其中对于人体有益的中草药成分,使其具备一定的药膳功能和治疗作用,又可以借助它们本身持有的植物属性,添加补正黄粄的金黄色泽,使其显得更加油光发亮,楚楚动人。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黄粄的韧性度,使其吃起来口感更佳,更加劲道,更有嚼头。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形势发生颠覆性变化,粮食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人们在平时使用和消费粮食时,再也无须锱铢必究,斤斤计较,在升斗之数上面做文章了。市场上的糯米和粳米的价格,也与其他籼米价格差不多。黄粄这种原先的稀罕物品,只要你有闲工夫,不图省事,不嫌麻烦,即便天天变作法子弄来吃,也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然而,人们的主观愿望却往往无法得到满足,甚至变得颇为困难,尤其是使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地道纯正的黄粄,现在是越来越难吃到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际情形主要是因为用传统方法制作黄粄,其操作过程繁冗琐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因而让人心生踌躇,望而却步。随着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进城打工,在家留守务农的人越来越少,因而很难完成磨米浆、打黄粄这样笨重的体力活。细想起来,毕竟用石头凿成的磨盘和碓臼,用坚硬的木头做成的碓杵和粄槌,其笨拙十足的体型份量,并不是一般的人可以举得起来的,必须有强壮健硕的体魄,还要有孔武有力的蛮劲。况且,各种用来做黄粄的原材料,其选用要求也十分讲究,比如要使用当年生产的上等糯米,要使用杨桐树这些原生态的绿色植物等,确实备起料来十分麻烦,与现在民间追求简洁便捷的潮流难以竞合。但是,如果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进行认真操作,黄粄的品质必然难以保证,得不到消费者的推崇和青睐,也不可能获得上好的评价,所以这个问题成为两难选择,一时难找周全之策。说一句老实话,现今市面上销售的黄粄,外形粗糙,色泽黯淡,质地粗陋,毫无韧性,明眼人一看便知是用机器研磨米浆,用简单方法制作出来的黄粄,鱼目混珠,以假充真,与正品的黄粄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只不过徒然借用一个黄粄的名称而已,两者之间存在天壤之别,绝不可轻信那些市侩奸商的操弄和撺掇。
   如今,黄粄作为客家地区著名的地方小吃,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成为大众推崇的绿色食品,已经渐露头角,逐渐登上大雅之堂,在重大节日和婚丧喜庆活动中声名鹊起,得到大家众口一词的赞誉。在每年的春节以及其他重大节日,因为吃厌了大油大腻的油炸煎堆,出于保健养生的目的,推崇原生态纯素性饮食,许多地方开始时兴清淡爽口的黄粄。众多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将黄粄当作春节餐桌必备的重要食品,家家户户都会做黄粄招待亲友,甚至在除夕夜吃年夜饭时,餐桌上也少不了“黄粄”。黄粄以其颜色金黄、口味清香、滑韧爽口的特色,成为客家乡亲逢年过节家家必备的年货,也是招待来客、馈赠亲友的理想伴手礼品。实际上,黄粄还兼具某些药膳功能,具有健脾消食、化湿行气的作用。而且,黄粄的吃法简单随性,既可以切成小块,沾上白糖香粉吃;又可以用葱、姜、蒜、香菇等食料熬制成香气扑鼻的酱料,将黄粄蘸着酱料吃;另外,还可将黄粄炒着吃、煮汤吃等等,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同样有滋有味,令人垂涎。
   在漫长悠远的客家族群发展史上,黄粄作为客家人真心喜欢的民间小吃,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必将永续传承,发扬光大。它是大自然兼爱无私的馈赠,是客家人返璞归真的抉择,是天地人自然融合和谐相处最为丰厚的酬报……
  
   2021年11月13日

共 35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粄是广东岭东久负盛名的地方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作者从入秋开始,描写了人们盼望一年一度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以期能够品尝到期盼以久的“黄粄”。于是,介绍了制作典粄的过程,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用杨桐树作为原料。通过小时候因物资匮乏而采摘杨桐树,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物资充足,进行前后对比,讴歌了生活的美好。如今黄粄作为客家漫长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道深受人们广泛欢迎的美味佳肴和兼具某些药膳功能的药品,而且还是一种渊源流长的文化。作品文笔细腻,脉络清晰,耐读耐品,不失为佳作。【编辑 黄皮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11-23 10:55:23
  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黄粄,品尝了。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11-23 10:56:37
  感谢作者赠送的大餐,倾情推荐共赏。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1-11-23 10:57:21
  祝身体健康!佳作连连!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山水耕夫        2021-11-23 21:35:20
  谢谢黄皮人老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