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守正创新(随笔) ——细品《大学》经文心得之六
在细品经典《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几句精义时,我突然想起近日一师友回故乡小聚,给我们讲述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他说,不久前,国家一个总局副局长与一个直辖市副市长,联合组团到南方一地调研市场监管创新经验,师友也应邀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在集中研讨自由发言时,主持会议的当地官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点名发言因表述很不完整,仅用一句“下面请李局长讲讲”,结果引发会场一阵哄笑。为啥子呀?因为当时有五位“李局长”都示意要发言。
说来太巧,参会的总局副局长姓李,当地四级分管局长,他们又都姓李!您说巧不巧?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设局,是多少年前就形成的,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可调研地的乡镇政府所属部门,近来也一律创新改革为“局”了,一夜之间,一个县仅乡镇一级,就一下子冒出了二三百位正副“局长”!
师友仔细看了出席这次调研会人员的通联名单,发现参会的分管市长,竟然也有四个等级:国辖市、省辖市、县级“市”,还有一个经济发达的镇级“市”。让人发笑的还没完,这次参会的一位省辖市分管市长,在会上还揶揄地插了一句话:“不知啥时候,一些经济发达村,也能创新改为市,那时就更加热闹喽!”
师友讲完这个新鲜故事后,随即还发了一通感概。他说,我国的汉字大约有十万个,不知那些有权部门有权人,到底能懂、能用几个字?机构名称设置的管理部门,为何五级政府,他都喜欢设个“局”呢?难道没有了“局”,事情就办不成了吗?地域名称的管理部门也一样,怎么省市县乡村五级,都要改成“市”不成?难道在他们的头脑里,除了“局”啊“市”的,就真的找不到别的能用的汉字来替代一下吗?
师友说,想想真的很搞笑,这次会议主旨原本是研讨市场监管创新的,可是,到后来全被机构“局”、地域“市”名称的如潮杂音所淹没了。
对于此等大事,作为老百姓,我们自然没有批评非议的资格,但说几句心里话,总该是可以的吧!
之所以会出现“五级局”“四级市”如此一类的笑话,我想,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少数有权部门存在的官僚主义、一些地方官员头脑中仍固守贪大求高思想在作怪。这些精明的利己主义官员,忘记了老祖宗的谆谆教诲,就连核心领导一直强调“守正创新”的指示,也敢置若罔闻、阳奉阴违,连机构、地域的名称,都要任性妄为,改来改去,越改越糟。原来设置的省、市、县、乡、村,看上去就一目了然、一清二楚、十分舒服,为啥各级都要改革为“市”呢?对此,基层干群早已有点头昏脑胀、无所适从、非议颇多了。
关于“创新”的话题,古圣先贤多有教诲。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在《大学》经典中,就提到流传千古的名句: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人好多解释是: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刻有这样的箴言:“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仅从这一般字面来解释,那些三天两头都在想着法子,依靠所谓的“创新”来显示权威、来谋划政绩的人,他们一定会说:圣贤的教导,不就是和咱们的“锐意创新”一个意思么?咱们做的没错啊!很对呀!”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曲解,因为他们没有抓住元典的本意。请注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汤王刻在澡盆上规谏告诫自己的话,个中之意,一定与洗澡有关!
其本意应当是:如果今天把自己脸上、身上的汗垢洗干净了,那以后就要天天把自己洗干净,不仅如此,还要一天一天地长期坚持下去。汤王都这么做了,那臣民百姓每一个人,也一定会这样做。若再稍作引申,官民们在精神、心灵、品德上,也会累积这样那样的“污垢”,同样也要经常地洗涤净化。
汤王在洗澡时,都在提醒自己,要真诚地每天反省自己、每天改造自己,每天坚持学习,终身不忘修身,及时改正错谬,达到日新月异,不断提升境界。
明代思想家袁黄先生在给子孙留下的《了凡四训》宝典中,讲得就更加明白了:“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古圣先王,总在正身率下,反复告诫自己,诲人不倦子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多向内求,绝不要把功夫用在外界的表面现象上。
守正创新,两位一体,紧密联系,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根基,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守正,是要恪守正道;守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既包括道德操守,又包含客观规律,还涵盖正确理论。那些官僚主义的东西,好大求洋的东西,贪求名利的东西,与守正本意是格格不入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此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毫无疑问与改革创新息息相关。没有改革创新,我国就不会有天下无敌的高新尖生产机械,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工农业生产效能,就不会有全球领先的交通运输效率,就不会有日益发达的网络数字经济……这些物质文明的伟大成就,都是改革创新带给人民群众的巨大红利,这些不容置疑铁的事实,谁都不容否定。
然而,毋庸讳言,我们在精神文化和道德规范等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不容小觑的一些诟病,有些决策调研不充分、不深入,有些改革开放创新存有跑偏倾向,等等。其主要原因,还是有些部门和地方官员,忘记了初心,抛弃了根本,脱离了群众,没有真心地遵循核心领导的一再指示,没能诚意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贪婪自私、崇洋媚外、穷奢极欲、资本绑架等精神性污染的东西,在一些地方,仍然大行其道,有的还在打着“改革创新”的幌子,在干糊弄人民的表面文章。说到底,还是他们把“守正”二字,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前不久,《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发表的《“守正”与“出新”》一文中,就很严肃地告诫天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顺应时代变革,但前提必须是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把一些根本性的东西抛弃了,那样的创新,就会变得似是而非,随之而来的,往往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而是带来混乱甚至灾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准确理解运用中华经典智慧,要时刻牢记古圣先贤和核心领袖的谆谆教导。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时代,在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要时时事事都能做到守正创新,我们就能无往而不利,就能无往而不胜!
(闲客草于辛丑年十月二十二)
古圣明王,总在正身率下,反复告诫自己,诲人不倦子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多向内求,绝不要把功夫用在外界的表面现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