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婆婆的家园(散文)

精品 【星月】婆婆的家园(散文)


作者:赵积琦 布衣,40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12发表时间:2021-11-26 22:49:08
摘要:原创首发,叙说一个农村母亲的一生。


   我穿过公路,沿着公路往前走,夏日的热风拂过,淡黄色的国槐花无声散落,婆家老屋拆迁三年了,是否还能找到曾经一些熟悉的痕迹?
   在落英中没走多远就看见了这条往北走的岔路,以前这个路口有一块方形大石头,写着“五里村”三颗红色大字。这就是去婆家五里村的路标,叫五里村是因为离城区刚好五里路。现在没有那个路标了,但路还是那条熟悉的路,我们每次回来和回去都得步行这条路,因为车只通到五里村这个站点。
   这条通往回家的路,已不再承载往日那种离家越来越近的暖暖的悸动,路的两边以前的蔬菜高温大棚、养殖场、庄稼地都已荒芜,丛生的杂草从破败的大棚里往出疯长,不远处那片有着人间烟火的葱茏的村庄消失了。此时不免想起婆婆农闲时背着孙子或者和要好的伙伴气昂昂地去进城购物,或坐茶炉子喝茶听贤孝曲儿,几十年曾往返于这条路。
   路尽头的五里村已经变成了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白色大楼,地面都没有硬化,像是荒漠里矗立着,周围都是成岭的建筑垃圾,也不知到那个熟悉的家压在了哪栋楼底下了。我们每次回家推开庄门,那只栓在倒座放杂物门口的黑狗,听到门响声就开始狂叫,婆婆听到狗叫声就会走出屋来一手指着黑狗大声呵斥,一声“呔”一边骂“死娃娃连自家人都听不出来”。黑狗便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嘴巴里撒娇似的哼哼着乖乖地蜷缩下。婆婆便笑吟吟地等我们进来。我们再出出进进时,黑狗便殷勤地向我们摇着尾巴。老屋拆迁后,公公和小叔子一家搬上安置楼,那条看家狗无处安置便买给了收狗的贩子。
   我绕过高山一样的一堆地基土,这时看见了曾经村子边上的机井和水塔,还有那棵老榆树,浓烈的阳光晒得老榆树蔫头耷脑,这里曾堆放过秋婆婆给牲畜储备的草料,还有她用架子车拉下的一大堆土,听说是公公让婆婆拉的,为的是以备家里上房泥或者修修补补用。这里也是婆婆嫁给公公后,婆婆盖了第一院房子的地方。
   婆婆和公公结婚时在伙院子里的两间房子,“伙院子”就是几家子一个院子,和小叔爷爷一起生活。公公是建筑工人常年在外地,一年也就是一月左右的探亲假。
   这里的风俗女儿出嫁时要陪嫁黄豆芽、发面,新娘和水火同时进门,意思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繁衍生息,婆婆也不例外。婆婆二十岁嫁给公公,从此将自己安身立命于五里村。
   婆婆的青春时期除了接二连三生下四男一女五个孩子外,还和小叔爷爷就在这儿盖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院房子。那颗老榆树就是那时屋后栽种的。后来村里实行集中规划改建宅基地,于是婆婆修下了真正属于她们一家人的房子,也就是现在被拆迁的老屋。那时小叔已结婚也有了自己的宅基地,建房分家另过了。
   婆婆用劳力和汗水拉下的草料和土都不见了,草料是被后搬迁的村民喂了羊,土被为占地得补偿款的村民修了棚舍。这里的一切,婆婆曾经的努力与辛劳无不大写着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生讽刺。被风拂过的老榆树像在低语,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我怅然离开这个已不再是五里村的地方,离开婆婆曾经的家园。
   婆婆去世第二年村子就被拆迁征用了,很快拆迁补偿款成就了下一代马百万,李百万……住上了五里新村的安置楼。
   记得初次来婆家是盛夏的一天,走进院落,干净利落的院子中间用铁栅栏围着一个小院池,栽种着几棵梨树,一棵枣树,青果在泛光的叶子下缀满枝头,上屋的房檐上从栅栏处搭着葡萄架,葡萄树浓密的枝叶交缠漫过了葡萄架,爬上了屋檐。架下伸出成串的待熟的葡萄。开得热烈烈的紫色和粉色的格桑花溢出栅栏,栅栏外葡萄架处是一架不用的压井,那时村里已引了自来水。压井虽不用了,但依然干净,没有废弃的迹象,婆婆说井神是青龙最干净了,不能冲撞了他。四合院的房子,水泥抹成的青色墙裙,上部分是粉刷的白色墙壁,老家叫粉皮墙。院子地面是光滑平整的水泥地。窗明几净,粉色的窗帘镶着苹果绿的菲边。一个充满温馨而殷实的家呈现在面前。婆婆四十多岁,微胖,像一位干练的妇女主任。她的四个孩子已离开她工作了,家里只有老小和她。
   夏天是脱土坯的最好时机,上午脱完,一个下午晾晒好平面后,再将土坯扶起来立着晒,平面不能长时间晒,不然会晒裂开。晾晒到第二天干湿度正好,把土坯撩起来码成长络,这样土坯干透后有棱有角不变形。婆婆第二次盖房三十出头,精力旺盛,她早上将土用水浸透,然后折合成软硬度合适的泥浆开始脱土坯,一个上午空场地上就会紧密而整齐地排列满婆婆脱下的土坯。铁锹往模具里掼泥得使劲,这样脱出的土坯瓷实。那“啪——啪——”的掼泥声,泥浆落地溅起的小泥点纷纷落下的声音,在夏日的空场地上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旋律。
   吃过晚饭,夜风送爽,蛙声四起。这一年大哥已十岁,二哥小一岁,他两帮婆婆往架子车装白天晒好的土坯,装好后往宅基地送,婆婆前面拉,大哥二哥后面推车,爷爷负责码摞,老三也就是我老公负责给爷爷照手电筒,老四也是她唯一的女儿看护还幼小的老小。要是碰上下雨,土坯上盖着塑料膜遮雨,人淋着雨,婆婆更是嘴也不停地指挥孩子们加快速度,一家人在雨中忙乱,不能让雨泡了她将要修建她宫殿的土坯,她对盖房充满向往和自信!她将是新房子的真正的主人。
   备下了充裕的土坯,大梁,檩子,椽子,竹帘等一系列材料,建筑队是队上的人组建起来的,免费干活,只负责管饭。打地基,放线,立木,砌墙,封顶。很快新房子建了起来。等公公回来就剩一点收尾工程了,自然公公以一家之主的姿态挑刺,这儿烟囱留大了,那儿睡房留小了。婆婆知道盖房不易,那那都觉得好!盖成的新房婆婆向各路大神敬神,烧香献盘。房前屋后植树,院里栽树种花,一年一年完善她的家园。自盖了新房子,婆婆每年大年三十晚上都要在灶前,盛粮食的仓子,米面箱一一上香化表纸献贡品,感恩上天,期望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直到婆婆临去世那年因脑梗行动不便,老屋的神再没人敬了。
   婆婆生五个孩子,只有生老四女儿时公公在,白天还在队里上工,半夜婆婆肚子开始阵痛觉得要生了,公公看到婆婆疼痛的样子,慌神了,他埋怨婆婆不该乱吃东西,还吃那么酸的青杏。婆婆生气,起身忍痛叠被,拿起笤帚扫炕,将公公一起扫下炕,铺好油布单子,取出备下的麻纸和小被子及婴儿用品,做生娃的准备,让公公赶紧去请老娘婆来接生。
   孩子们渐渐长大,分了责任田后,婆婆自然是这个家的指挥官,大哥早上上学前做早饭,二哥是压井压水,老三下午放学回来到湖湾放驴,老四洗锅,老五负责喂猪。星期天大的孩子帮着她干农活,郊区地少,婆婆靠郊区的地理环境,便在小麦地里套种玉米,靠地埂的包谷株距里再种上刀豆,刀豆秧顺势盘在包谷杆上成天然的豆角架。土豆的行距沟里再点上葫芦瓜等,这些套种的蔬菜自己吃少数,其余的婆婆常常拉倒城里去买,买完菜出城给爷爷买几包四合汤熬茶喝,给孩子们买半斤用酒蒸熟发酵后的又甜又红的沙枣。暑期夏收完自家的,还打发孩子们帮舅舅家夏收。她把家和庄稼侍弄得风生水起。
   老大老三学习好,初中婆婆就让他两转学到城里念书,一次婆婆去给老三开家长会,老师让婆婆讲讲如何教育孩子的,为啥你的孩子学习这么好,婆婆很是自豪地说:"我没有管过孩子的学习,就这每天下午放学他还得给我放驴去,得把我的驴驴子放饱再做他的作业。”引得老师和全班家长哄堂大笑。婆婆也识文断字,但她的孩子们崇拜和深爱她跟她是否有文化没有一点关系。
   “老大开飞机,老二丢炸弹,炸的老三稀巴烂,老四抬,老五埋,老妈哭着起不来。”老四老五朝着老三喊着顺口溜。原来是老三负责给爷爷倒尿罐,亲戚来看望爷爷时买的饼干罐头之类的爷爷便分给老三吃。大哥二哥他们嫉妒就怂恿老四老五喊顺口溜。老三急眼了,唯独把他炸成了稀巴烂,他便去打还在得意地喊着顺口溜的弟弟妹妹,弟弟胆小见势跑了,妹妹不服,说大哥二哥让她说的,于是两人推搡着打了起来。婆婆听到拿着她的家法细柳条,把五个孩子打的满院子跑,谁都在喊:“妈妈告饶了,我们错了。”婆婆一向这样,给孩子们评理都是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一会儿姊妹就忘了前嫌,又聚在一起玩。老屋的每个角落里都留下了她的五个孩子成长的快乐。光阴在老屋中流淌,她拉扯他们长大,看着他们抽枝散叶,最后一个个离开她。
   她的五个孩子三个上了高中,两个中专文凭。姊妹四个跟随公公的单位落户于金昌,走上了工作岗位。留在婆婆身边的老小是唯一在老屋结的婚,结婚那日,个个门上都贴上了对联,窗户上贴上大红的喜子,院子设席待客,那真个喜庆!老小结婚公公已退休回家,一起过了两年,老小和他父亲过不到一起,老小便在他的蔬菜高温棚旁边盖了两间房搬了出去。老屋便只剩下了老两口。所有的农活又成了婆婆一人干,除了带孙子还要三顿五食地伺候我们的公公。
   老屋老了,婆婆也老了,婆婆六十刚过就做了两次手术,恢复好的身体明显力不从心,婆婆开始抱怨,自己从来没有睡到天大亮过,一年四季天刚麻麻亮就起来了,这个家捣鸡喂狗的怎么那么多干不完的活!
   这个家公公是功臣,他说他一辈子爬冰卧雪不容易,才有了四个孩子的工作。他除了指挥婆婆干无影精的活(毫无意义的活)。还常常骂婆婆:”你的命都是老子救的,这个家哪有你的米和面。”婆婆第一次做子宫肌瘤手术,还没有医疗保险,是公公掏了住院费,公公和婆婆有矛盾时,公公时常挂在嘴上的就是那句话。
   婆婆六十七岁脑梗病逝,有了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孩子们也有能力救母亲了,但最终回天无力。
   院池里的梨树几度花开又花落,葡萄树冬天埋下,春天放出年年爬上葡萄架,只是葡萄梨子没人偷摘争抢了,它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只成了老屋的记忆和故事。当年翩翩少年的大哥二哥是五里村的女孩心仪的对象,他们偷摘上未等成熟的青果送给追恋他们的女孩,他们出走离开家,那份青涩的情便永远留在了短暂而热烈的夏季,这也是婆婆所希望的,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这个土地上再受她的苦。当老屋拆迁前,公公把在外的四个孩子叫回去向老屋作个别,老屋就是母亲的魂,大哥在婆婆的遗像前燃了香,他们姊妹泪溢满眶,跪在婆婆的遗像前磕了头,再次告别母亲,告别母亲的家园。
   婆婆生前希望自己死后有一副像样的寿材和墓地。因公公买了白杨木板,婆婆曾气得哭骂。好男采百花,好女嫁一家,在这几千年男权社会的陋俗下,能进祖坟这也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善始善终,但土地被征用的政策基本坐实,祖坟墓地最终还得迁移。于是她的孩子们决意把婆婆埋在莲花子山脚下,莲花山是祁连山脉的一个支脉,离五里村大概三四十公里,虽然莲花山是有名的佛教圣地,但山路崎岖,草木不生,山石林立,更觉婆婆的孤单。村子被征用后正好赶上国家统一规划墓地,婆婆和爷爷的坟一起迁进了陵园,婆婆买的是合葬墓,墓地靠路边,对面山头刚好一个凹型像极元宝,大哥说墓地风水好,占金边银角,头枕元宝山,脚踏五里村,定会兴旺她的子孙后代。
   不管怎样,婆婆再次有了自己的家园。

共 43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干净利落的院子,几棵缀满果实的梨树,葡萄架爬上了屋檐,美丽的格桑花随风摇曳……这是婆婆的家园,处处透着活泼的生机,透着温馨的气息。婆婆的家园很朴实,是农村常见的院落;婆婆的一生很朴实,遵循着农家女人的轨迹而行。这篇散文取材真实,点点滴滴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文章感情深沉、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婆婆的敬仰、怀念之情,这种流淌的情韵是文章最感人的地方。文章结尾写婆婆“再次有了自己的家园”,读懂文意后更让人感伤。唯真情最动人,本文娓娓而谈,以情动人,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推荐欣赏。【星月编辑:张连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20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连菊        2021-11-26 22:51:39
  有幸编辑老师的文章。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2 楼        文友:张连菊        2021-11-26 22:52:16
  如有不妥之处,望老师海涵。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3 楼        文友:张连菊        2021-11-26 22:53:02
  老师写得很细致,喜欢老师的文章。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4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1-11-27 11:28:34
  一篇从女性视角入手的回忆性散文,淡淡的墨痕上沾染着烟火的气息,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便在字里行间氤氲开来。
5 楼        文友:赵积琦        2021-11-27 17:55:04
  谢谢老师的编辑,又臭又长的让你辛苦了。
6 楼        文友:赵积琦        2021-11-27 17:56:49
  老师的编按我很认可,谢谢你!
7 楼        文友:赵积琦        2021-11-27 18:12:33
  谢谢战神,向你学习。
8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1-11-28 09:00:25
  一篇充满着思念味道的散文佳作,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读来很亲切,勾起我们对亲人的怀念!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9 楼        文友:赵积琦        2021-11-28 15:41:39
  谢谢淇水碧柳老师的认可,想起婆婆她们那一代人,劳其一生,为家为孩子倾尽所有,泪始干,丝方尽,土地上刨不了多少钱,没有所谓标志性的功劳,没有伟绩,自己拿不出存款看病,劳苦成疾,过早离世,无命享受老屋拆迁的巨变。
10 楼        文友:张连菊        2021-11-28 19:08:26
  谢谢老师的认可。老师客气了。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