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樱桃甜甜(散文外一篇)
小满还没到,顾正祥老师就给我打电话,要我去他家吃樱桃。我在电话里说:“这会儿去吃樱桃,早了吧。”顾老师说:“不早,不早!吃樱桃就讲究一个早字。迟了,就吃不出樱桃的原汁原味来了。”看我稍稍犹豫了一下,顾老师又说了一句:“山野云雾为樱桃之骨,四时节气为樱桃之魂。小满前后十八天,樱桃一天一个品相。这当口的樱桃,吃在嘴里有一股甘露口味,再过十天半个月的,就有一股沾着泥土的味道了。”
顾老师家在云台乡后关村,儿子开着尼桑轿车四十分钟就到了。我们路过后关村美人桥时,看见小路左右两旁都是卖樱桃的人,一小竹篮一小竹篮摆得满地皆是。美人桥附近人多,我们没敢停车,只是放慢了一些速度。阳光透过清晨薄薄的山雾,丝丝缕缕照射在竹篮里的樱桃上,像青涩少女的口唇鲜嫩欲滴,又像淡红色的宝石璀璨炫目。美人桥下潺潺河水顺流而过,绕着屋舍与一坡樱桃树林,流向村庄里盛开的花树苗木之中。
顾老师是我中学时的任课老师,教过数学也教过物理。他家的房子盖在连山连水、接天接地的半山坡间。一棵棵樱桃树果红叶绿、纤毫不染,随着山势蜿蜒而上、深邃繁茂。
顾老师早早就迎在离他家很远的小路上了,看到我们坐着轿车来,他显得格外激动。我把他扶上轿车,让他坐在轿车前排副驾驶的位置上,他笑逐颜开地带着我们一起回到家里。我走进顾老师的卧室,师母赶紧把泡好了的茶沏在杯子里。接着,她又从屋外拎进来一竹篮鲜红白亮的樱桃。
在一窗绿荫半掩楼的小屋里,我边吃甜甜的樱桃边听老师说话,其间有两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一是,他说:“今年的樱花开得特别美,樱桃结的特别大又特别多。明年我们家新栽的二百多棵樱桃树,全部都要挂果结樱桃。那樱花一开,满山坡都是香味扑鼻。我闻着樱花生活了几十年,今年八十七岁了,血压、血脂、血糖所谓‘三高’,我一高都没有!”另外一个细节是他说:“现在,家家都有钱了。有钱就是好啊,你看看你这百十来里路一个小时都不用就到了,多方便呀!你家这轿车要值不少钱了吧?”我说:“现在出门真的是太方便了。就是没有私家车,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也特别多。”
顾老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深有感触地说:“解放这些年来,交通工具一变再变。每一次变化都缩短了人在路上行走的时间,这也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啦!不像我们过去在学校教书那年代,新浦到燕尾阴天下雨连班车都没有。不知你记不记得,学校一放假,除了少数同学有自行车以外。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是鬼急慌忙地走路回家。燕尾到我家一百六十多里路,我每次都是步撵走回来的。学校开学了,我总得要提前两天时间回校。你算算,一小时平均走十里,步撵一百六十多里路就要走十六、七个小时,一天是无论如何走不到的。而且常常脚上都磨出泡来,那种走路的辛苦,只有我们这些人才能有体会。”
顾老师感慨万千的样子,让我心里有了一种五味杂陈的滋味。我把嘴里樱桃核子吐在纸篓里,忽然想起四十八年前的一件事情来。那一年我在县化肥厂当工人,顾老师到厂里找到蒋正跃和我,他说想请我们替他买几袋化肥。他是坐着手扶拖拉机从云台来的,拖拉机里放着两小竹篮樱桃,樱桃上面还用数片樱桃叶子盖着。当他把樱桃拎下来才发现,竹篮里的樱桃全无红珠盈筐的脆嫩,所有樱桃几乎变成一篮子稀里糊涂的果酱了。面对烂掉了的樱桃,顾老师一脸尴尬。他说:“丢人了。本来想请你们尝尝鲜的,没想到没能尝到云台樱桃的味道。主要还是路不好,一路上颠颠晃晃的,加上手扶拖拉机开得又慢。我们一早六点多钟出发的,到下午一点多才到这里,走六、七个小时了。关健我们那里不通汽车,要是有汽车通云台就好了。”看到我好像陷入深思的状态,顾老师问我:“孙希贵,你想什么了?”我笑了笑说:“我在想顾老师一九七一年买化肥送樱桃的事情了。”顾老师说:“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啊!我们这里,手扶拖拉机早就淘汰了。现在好了,我要想上你家去,根本就不要坐班车。我叫儿子开车,和你上我们家一样,个把钟头就到了。哪里还会像以前那样,车子又慢人还又累呀。现在再送樱桃给你们吃,保证不会烂掉,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尴尬难为情了。”
春雨如丝,洗润着株株枝繁叶茂的樱桃树。绿荫如伞,覆盖着条条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从我记事起,家里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国防牌单飞自行车,公众的出行工具就是班车了。建国七十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只是转眼之间的事。而对于交通出行工具来讲,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实现了一变再变的突飞猛进。从老牛拉大车到自行车、拖拉机、汽车、火车,再到如今的高铁、动车、飞机以及家家户户的小轿车。我们每个人出行的自豪,已经到了令人羡慕的程度。
饭后离开顾老师家的时候,师母提来四竹篮果肉肥厚的樱桃放进了我们的轿车。顾老师依依不舍地握住我的手说:“有空就来看看老师,家里有车也方便。”他说着又用手反复摸着我儿子开的尼桑轿车,我的心里不由得又泛起一丝感动。他说:“我有时间还想去乘坐一次动车,体验一下高速的感受。这样先进快速的交通工具,我要不去感受,真的是怕要可惜了。”我答应他说:“如果有可能,我一定陪着你,陪着你去乘坐动车。让我们一起感受动车的高速,也感受祖国高速发展的骄傲与自豪。”
我们的轿车缓缓启动了,顾老师夫妇一直和我们挥手告别。随着轿车离他们越来越远,顾老师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车窗外没有樱花堆雪的景象,密密匝匝的樱桃,宛如天上的晚霞,飘散在樱桃树枝上。微风吹过,樱桃簇簇相拥,把云台乡后关村铺成了樱桃的海洋。我把盛樱桃的竹篮子从座位朝边上挪了挪,顺手拿起一粒樱桃放在嘴里,一股酸甜的味道沁入心间。
在红杉绿茵小河旁
有几年,我常常和孙朝喜部长、王家业局长晚饭后出去散步。后来我搬到新房子里,就和老伴两人早晚沿着小鸭河走走路。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看一路想。看到小鸭河两旁的变化,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这种由衷的感慨就是这些年来,小鸭河的变化太大了。慢慢的,这种感慨又变成了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如今有无数人用文字、电视剧来赞美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无论这些作者如何遣词造句,我觉得都有极充分的理由。
我是在灌西盐场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每天上学都从盐滩与盐滩之间,运盐河与送水道之间走过,几乎没有绿草树荫可言。闻着淡淡的海水味,一个夏天过来,整个人晒得黝黑。我十九岁那年调到县化肥厂,也就有了走出盐场,又有了走近小鸭河的机会。
我想起刚到大伊山时,小鸭河也是一片狼烟荒草。看看大伊山才知道县城也不是很大,东西南北也就一里多一点的宽与长。从北头的建设街到胜利街南边的小鸭河,十几分钟时间就走完了全程。当年商业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叫“中大街”,路面半是沙子半青石。最高最大的一座楼房是“南大楼旅社”,青砖青瓦上下两层,恍若鹤立鸡群。站在南大楼旅社楼顶,县城从脚下到天边就会看得一清二楚。东河底是菜市场,紧挨着浑浊的盐河。人们吃水就是从盐河里用水桶挑回家倒在水缸里,然后用明矾沉淀一下泥沙,烧饭做菜食用。胜利河上有一座三米左右破旧的老木桥,桥面还有许多断木形成的漏洞,从漏洞向下望去,可以听得见河水流淌的声响。小鸭河沿岸更是枯藤朽树、杂草乱象,荒冢哀鸦、人迹罕至之地。稀稀拉拉东一撮、西一撮青一色土墙草面的老房子,倦怠地横卧在炊烟袅袅之中。尽管小鸭河水也在流动,可是河水里流动着的是贫瘠与辛劳,流动着的是寂寞与荒凉。
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城区急速向四面八方拓展。小鸭河两侧行政、商业、金融等机构的高楼大厦悄然矗立。影剧院、电视台、县医院,五星级的东圆、新世界大酒店,宾馆、银行、中小学、幼儿园、菜市场、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以及数千万平米的新城区住宅和绿化配套设施都建在了小鸭河两旁。我仿佛看到充满现代气息的小鸭河畔的城市建设,就在一刹那时间里完成了的。
走在流水潺潺的小鸭河河坡上,看到阳光穿过像河水洗净的蓝天和梦一般洁白的云层,把植被滴翠的大伊山涂抹成一片绿色,心里就有着深深的感动。沉寂的小鸭河陪伴着在大伊山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的我,它是我生活的故乡和家园。我许多次凝立伊山放眼远眺,目光所抵,除了小鸭河清澈的河水在缓缓流动,就是老龙涧水湍急之处。老龙涧川流不息的瀑布浩荡而出,集千万条涓涓细流于一身,化作帷幕般飞沫流泉直下老龙涧底。站在红杉绿茵、黄花紫荆里,犹如置身风光旖旎的世外仙境、实至名归的人间桃源。如今,被誉为苏北第一神山的大伊山和小鸭河风光带,已经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和田园生活的绝好去处。
我依然每天都要和老伴在小鸭河畔散步,不光清晨围绕县城南环路沿小鸭河畔走一圈,晚上也会循着早上的原路再走一圈。走完这一圈的时间不多不少一个半小时。要是中途发点呆,看看打太极拳或听听广场舞的乐曲,还要多上半个钟点。小鸭河两岸林荫避日,林子里除了长势旺盛、一路飙升的柳树、楝枣等树木外,还有柑橘、银杏、石榴、杏子、枇杷树。河旁更多的是竹林,每走一段路就有一丛竹。这一丛丛竹,占据半边路径。旭日或黄昏的光线从竹林散开的叶片上星星点点地落下来,像轻轻飘落的雪花。行走其间,更加强烈的感受却是这些竹子的气味,那丝丝缕缕像潇湘馆里弥漫着的香味,飘满了小鸭河畔的上空。
有时候在散步的途中,也会到顺路经过小鸭河南侧的金源农贸市场转一会儿。看着密集的摊位上摆放着诱人的菠萝、芒果、包端端、火龙果,必定要买一些带给小孙子。闻着那些带着泥土和露水的果蔬散发出来的甜丝丝清香,闻着那些带有原始乡愁的味道,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水产品区那边卖鱼虾的女孩,低头玩着手机,时不时地哈哈一笑。她任凭几个女顾客随意挑选不锈钢盘子里活蹦乱跳的鱼虾,顾客买好鱼虾后,掏出手机对准摊位上的二维码一扫,拎起鱼虾就走。
历史变迁的长河,让小鸭河伴有太多的辉煌。在从东到西三公里整齐块石垒叠的护坡与绿树成荫的怀抱里,小鸭河长长的流水,清冽得如同吴歌轻扬。河底青绿色的水草俯仰自如,游鱼在水草中游来荡去深藏不露。小鸭河两侧连接着一排排浩瀚的楼房,鳞次栉比。山峦一样连绵的楼群,犹如云雾里的海浪,一波又一波,涌到天际。这些由各式各样颜色搭配的住宅,如同皇宫里的碧瓦琉璃炫人耳目。居住在楼房里的人们高高在上地沉默着,将自己安置在秀美的蓝天白云之下,从空中俯瞰小鸭河畔那些参天树木与别墅如海的辉煌与壮观。
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简单而美好,这些年来,与小鸭河朝夕相处虽只是晚年平淡生活里的点滴,却蕴涵着静水流深的人生乐章。每天进出小鸭河的绿荫里,自然抑制不住坐拥小鸭河两旁繁华的骄傲,因为那里有最贴近人心的真实。小鸭河也许并无夺目之处,但她像一块玉,温润着一方土地。见证小鸭河的变迁和她源源不断给新生活带来的感动,我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