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隐不去的真实(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隐不去的真实(赏析) ——浅析《红楼梦》人物甄士隐的隐喻作用


作者:小猪她爸 进士,1055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2发表时间:2021-12-02 21:08:46
摘要:甄士隐既是小说的引子,又是小说主人公命运、主题思想的隐喻表达。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隐不去的真实(赏析)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又是“昙花一现”迅速退场的人物。虽然其名字暗喻“真事隐”,实际上小说中的真实并没隐去,反而因他先行表达出来。甄士隐既是小说的引子,又是小说主人公命运、主题思想的隐喻表达。
  
   一
   甄士隐的生活历程,就整部小说来说短暂而急促,故事不长却一波三折,从小康生活、妻贤子贵,到家破子散、寄人篱下,再到看破红尘、一了百好,最终遁入空门,暗喻了主人公贾宝玉的人生结局,在《红楼梦》深厚的悲剧底色中,凸显一股幻灭意蕴。
   从小说结构线索看,甄士隐与贾宝玉冥冥中有着一种关联。小说第一回的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直接点明甄士隐是见过贾宝玉的第一人。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追问“蠢物”是什么东西?“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这块来自大荒山下的石头,在即将投入滚滚红尘之际,神仙除外,凡人只有甄士隐有“一面之缘”。作者巧妙地通过甄士隐把天上与人间连结起来,把梦幻与幻灭连结起来,使甄士隐成为贾宝玉的引路人,看懂甄士隐的人生轨迹,便看懂贾宝玉的人生结局。
   从甄士隐出场时的生活状态看,与贾宝玉的生活环境有几分相像。虽说甄家无法与贾家的势力相比,倒也是本地“望族”,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平日里“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这与一提功名仕途就恼人的宝玉,与大观园中赏花、听戏、饮酒、赋诗的宝玉,何其相似乃尔。红学界不少人评论说,曹雪芹写红楼人物喜欢“双出”,一个性格品行一样的人写成两个不同的人物。比如,有一个贾宝玉,就要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甄宝玉。黛玉与晴雯也是一人两体,禀性一样,然而穿上丫鬟服装就是晴雯,捧书吟诗就是黛玉。按照这个观点去琢磨甄士隐,他就是宝玉的另一真身,是宝玉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宝玉未来的人生之路。
   从甄士隐的生活际遇看,最终的结局是“彻悟”。甄士隐富贵安逸的生活,在经历若干挫折后荡然无存。先是痛失爱女英莲,心碎;接着葫芦庙失火殃及自家,失去家园;投奔岳父那里,钱财被岳父赚去,又无进项,遭人白眼,寄人篱下,最后在跛足道人点拨下遁入空门。宝玉何尝不是如此?含玉而生,无忧无虑,却由“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走向“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同清王希廉评论说:“甄士隐向跛足道人说‘走罢’,即不回家,直伏一百十九回宝玉之一走。”当然,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不是曹雪芹原著。但以曹雪芹“草蛇灰线”的笔法,以甄士隐喻宝玉出家是符合逻辑的,甄士隐在后四十回中再度出现也是完全可能的,只是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开卷第一回甄士隐出家,卷尾宝玉出家,前后照应,贾宝玉与甄士隐的生活走向、生命轨迹并没有本质差别,可谓殊途同归。
  
   二
   甄士隐的人生幻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构成《红楼梦》的悲剧总基调,所谓“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化中的幻灭意蕴,表达了由盛转衰、世事如梦如幻的主题思想。
   《好了歌》不讲求严格的平仄押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以一种歌谣的方式,唱出人世间“好便是了”的哲理,阐释一个“了”足以消除世间万千的“好”,被脂砚斋评为深具“痛切处”。跛足道人对《好了歌》的诠释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借跛足道人这首《好了歌》表达他摈弃世俗的欲望、弃绝尘世的追求,回到空灵的渴望。正像作家王蒙总结的那样,《红楼梦》给人一种人生“悲凉感”“虚无感”。
   甄士隐在听过《好了歌》之后,为之彻悟,并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作了注解,我们姑且称之为《好了歌注》。与《好了歌》重在表现世间美好湮灭不同,甄士隐的注解有两大作用。一方面,隐射小说情节以及一干人物的结局。比如,“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暗喻宁国府、荣国府当年之“美好”光景,“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则喻“宁、荣既败之后(脂砚斋语)”。再如,“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暗喻王熙凤等人的遭遇,“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暗喻贾赦、贾雨村的结局。其实,《好了歌注》不单是暗喻情节、人物,也是对整部《红楼梦》结局的隐喻,是一系列家庭、爱情、情感、理想破灭的总括,如同清王希廉评论说:“跛足道人《好了歌》及甄士隐注解,是一部《红楼》影子。”
   另一方面,甄士隐的注解通过“古今”“当年”“昨日”“今宵”等时间动态变化,重在揭示世事浮生的变幻莫测,人生际遇的“忽新忽败,忽丽忽朽(脂砚斋语)”。如,脂浓粉香到两鬓成霜、昨日“送白骨”今日“卧鸳鸯”、正叹他人命不长却不知自己归来丧等,感慨人生无常、浮沉幻灭。与其说《好了歌注》是对《好了歌》注解与解读,不如说是对甄士隐短暂而急促人生故事的一个注脚,是对红楼一梦的一个绝好的注脚。恰如《庄子·知北游》所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三
   在小说中,甄士隐的人生幻灭隐喻作用,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社会人生深邃的认知,促使人们对生命价值进行多元和多重的审视思考。
   小说中始终有一僧一道出现,恰好是道家和佛家两大古代文化的体现——虚无幻化,如梦如幻。道家超越尘世、逍遥天地之间的视角,佛家“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身”的更加悲剧的文化视角,审视生活,审视人生,形成自古以来的悲剧意识。朱光潜说:“佛教本身就是悲剧性人生观的产物。”在佛教看来,尘世间的一切皆空,只有人的精神和灵魂是真实的,人们在红尘世界中的种种追欲望不但飘飘渺渺,虚幻莫测,而且让人陷入苦海难以自拔。在这样的文化养料滋养下,曹雪芹开始以小说的方式书写尘世幻灭,巧妙而精准地写出其对人生深沉的思考。
   这样的人生思考不单体现在甄士隐和贾宝玉身上,也体现在柳湘莲身上。柳湘莲作为一戏子游侠,其与那个社会抗争过,比如痛揍薛蟠,比如毫不客气地指出贾府只有门前石狮子是干净的,但在经历过亲手毁灭自己珍视的人间真情之后,眼前真真切切的俗世社会变成了空幻虚无。在跛足道人一句“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的点拨下,抛却世间红尘遁入空门,以求解脱。
   甄士隐、贾宝玉、柳湘莲他们三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在小说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命运极其相似,最终走向“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人生境地,深刻点中了曹雪芹内心幻灭的生命感知和悲剧意识,是古代道家佛家思想的一次深刻演绎。从这个角度说,《红楼梦》是借助僧道文化外衣对人生、世间、生命、自我、虚无的一次大探讨。
   甄士隐的人生幻灭作为全书的引子,既是曹雪芹的艺术加工,也是对曹雪芹一生跌宕、如梦似幻、人生幻灭的映证,我们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一生的痛苦与迷茫。
  
   附录:《好了歌》及《好了歌注》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共 31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甄士隐解其中味!作为小说隐性线索人物,甄氏应该大抵红楼梦作家创作思想的化身和代言人。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并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一唱一和,不失为小说思想主题的一个高度提炼和很好概括,铁画银钩,入木三分。大师借自己笔下人物之口宛转歌咏出来,陈仓暗度李代桃僵草蛇灰线将自己磅礴于胸的一腔愤懑恣情倾吐,深刻地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大作隐不去的真实,含小说人物故事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贾宝玉、甄士隐,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惝恍迷离,无尽情牵一代又一代人间翘楚红学家;一支唱给给封建社会的挽歌,一本作者早年锦衣玉食花团锦簇而晚境凄凉举家食粥酒常赊自传体小说创作奇书。这书,作家写了,这歌,书中的人物唱了。【编辑:郭永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20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2-02 21:16:13
  大作中谈到红楼梦中大抵相同性格人物作家安排两个角色性格来刻划,此大抵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所谓背面敷粉法,也即中国传统画技陪衬法,不过在大师的笔下运用得益发纯熟罢了。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12-03 06:34:40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03 07:55:48
  感谢宁静鼓励与支持。
3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2-03 07:14:09
  祝贺大作发表,斩关夺隘,一路高歌,事业辉煌。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03 07:54:43
  谢谢郭老师精彩编按。如编按所言,谁解其中味?这其中味几近呐喊,是作者内心最悲凉的呼喊。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5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1-12-03 11:10:35
  看了小猪他爸老师对鄄士隐全面的剖析,对红楼认识更深刻更了解了一层,以前的认知有些片面。
回复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03 11:20:48
  谢谢秋蝉老师到访,留墨点评。一家之见,写出来一起探讨。曹雪芹自言“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博大精深,很难解其中味的,边学习,边解吧。
6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1-12-03 13:10:25
  拜读,受教,问好。
7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1-12-11 15:13:48
  《红楼梦》——《石头记》,我是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不甚解。你的此文,我认真拜读了,只当是学习,不敢评论。受你启发,《红楼梦》,力争2022年再细读一遍。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回复7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11 16:35:43
  谢谢木文老师到访留墨点评。慢慢读,我读第一遍时感觉还不如基督山伯爵好看呢,哈哈。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