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八周年】冬拍残荷(散文)
进入冬季,古都开封迎来难得的好天气,周末的下午,几个喜好摄影的伙伴来到郊外的千亩荷花基地拍照。
说起这个荷花基地,其实也是黄河湿地的保护区之一,是有大小数十个池塘连在一起,一部分种植的是荷,一部分种植的是水稻,还有一部分的饲养着黄河鲤鱼。
盛夏,千亩荷塘内上万朵荷花衬托着荷叶在微风的吹拂下跳着率意的舞蹈;蓝天映衬着白云妩媚妖娆;远处波澜壮阔的黄河,大河涛涛,混黄着的水面上时有苍鹭灰鹤等候鸟飞翔嬉戏;不远处的高速公路,车辆风驰电掣,繁忙异常;唯荷塘里的鸳鸯悠然享受,翠绿的荷叶儿洒着一串串珠园的水滴飞离,嫣然摇动所涌起的冷香逸韵,飞向前来采风的诗心笔底,妙手鹤影。
秋日,每当日幕降临,繁华落尽,弱草披靡,唯有池塘里荷叶亭亭玉立,像一个游子等候佳人。或张望,或沉思,饱满的心思散落在一地池塘里。还有那早已被自己的美梦笑掉大牙的莲蓬,她们或许忘记了忧愁的滋味。
冬季,最是热闹。寒来翩翩舞衣衰落,随西风,一腔愁怨化南浦。
还有远处山岗上的树林中,一群远翥的寒鸦飞来,虽然枯木老树,但是毕竟回到了自己的家。它们这群远足、寻觅,不做雕梁画栋的客人,哪怕飞得再远仍然不忘回到旧时树枝。我想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漂泊好像是人无法摆脱的命运,回归已是人类永恒的呼唤。在古代人,由于交通不便,深受行役之苦,今天几个小时的旅程,那时候可能需要数月。跋山涉水,饥寒劳顿,日出时急急上路,暮色中觅孤馆暂栖,其间晨时的雨,午后的风,夜来孤月高悬,黎明鸟儿聒噪,都可以触景生情,打破心灵的平衡。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漂泊的人,何尝不是一只零落的鸟儿。
今天,我们走进千亩荷塘。此刻,荷塘里的“佳人”已是千姿百态。她们或躺或卧,或戏水,或相互缠绕,低声地,高声地合着风,唱着歌,哼着曲,妖娆妩媚。
“好雪片片”我们不由得发出感慨!只可惜现实生活中的多数人,他们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终极的理性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眼前滑落。不是世界没有美,而是我们常常没有看这美的眼睛。
“这枝荷叶像我妈,我小时候她常常这样抱着我,看着我,亲着我,吻着我。虽然现在她老了,佝偻了,但是她依然很是坚强,我要把她拍下来,装裱起来,留着纪念”。
“快看,这个像齐天大圣,猴精猴精的!我看他还眨眼睛呢,真是开心逗乐”卡嚓卡嚓的快门声很快将看到的惊喜收入影像中。
“我觉得吧,荷叶尖尖角的时候是一种清纯,现在的荷叶却是一种妩媚。你看远处的那颗,裸露着大长腿,左怀右抱,旁边的莲蓬脸都气黑了。”
“那是自然,老牛吃嫩草,吃醋了呗,还七窍生烟呢!”
哈哈,我们一边拍,一边调侃着。
“你们看,远处那一个,满孤独的样子,像不像中年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的,腹背受重。但是,她们依然在水里负重前行。保持沉默,像个隐逸者的认性:独寐寤言、独寐寤歌、独寐寤宿,独自睡去、独自歌唱。是在反复告诫:永矢弗谖、水矢弗过、永矢弗告,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信念,永远不要和世俗过从,永远保持沉默,不将自己的心昭示于人。”
是啊,中年的我们犹如这荷塘的叶子,似黄却不该落下;似残却依然坚强;似老却风韵犹存!其实,人的一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只是我们自己要放得下,开看得开,享受经历和磨难,也不就像这残荷,虽然残枝败叶,但,一颗心宁静自然。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其实生活处处都有美,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我们抱着一个理性的头脑、知识的观念,处处都去追逐,处处都去较真,那就无法发现这世界的美,就无法像这唐代的居士豁达开阔了。
前一段,我报了一个摄影学习班,本来学生不是太多,可是却闹得四分五裂。因为,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摄影技术不错,都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拍到自己的精品作品。可是能实现吗?
摄影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拍出理想的作品是需要技术,需要理论知识,长期生活阅历及来自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是需要经过一朝一夕的磨练的。欲速则不达!
我也认为也是这样,放平心态,你获得一次奖项和能达到水平是不成正比例的。不完美才是自己努力寻找的方向。
日暮又要来临,一下午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拍了一下午的残荷,我也终于悟到“残荷的智慧”。
也许在某一天,我们突然老去,所在意的人、在意的事物都会变成了回忆,但是我始终记得唐代居士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就像残荷,就像孙行者,就像佝偻着脊背的我们的父母,虽然外在不完美了,只要情感和信念在,一样活出精彩、活出风景,活得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