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人间值得——缅怀我的曾祖父(散文)
这世界笼罩着黑暗,我高举火把,却也无法将它照亮,但我却不能因此熄灭火把,为了得到光明,我燃烧了自己……
——题记
我的曾祖父生于民国元年,原名王福同,笔名王志云。早年间,他参过加民间组织,后从军,居高位。
在那个文艺繁荣的民国年间,或许是受到了文化的浸染,他落笔如云烟,虽言语不多,却将万千心事,诸多滋味调在水墨里。他的笔下可风物情长,亦可碧血黄沙;他的一双手,可执笔写月落,亦可策马扬风尘。
民国时期的中国,本是人文荟萃的温柔之地,但是当日本的铁蹄踏入我大中华之时,这块土地痛得撕心裂肺。我的曾祖父决然放下手中之笔,披上战衣,带领他的三军将士踏上保家卫国之路。在抗日战争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曾击毙日本高官(庄河县志略有记载)。也因此,他遭到了日本鬼子的追杀。
1939年秋天,上级为了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安排他撤离,可他原本是一位重情重义的文人雅士,在临走之前要见我的曾祖母一面。于是,他单枪匹马潜回家,却不曾想,身份暴露,在回家的路上,被日本人围追堵截,他老人家临危不惧,在最后的关头,掏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临终前,他对着破碎的山河做了最后的陈词:我宁愿死在自己的枪口之下,也不会落到日本人的手里!随着一声枪响,我的曾祖父倒下了,直挺挺地倒下了,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的膝盖没有半分曲度,在侵略者面前,他的风骨,他的民族气节一直延续到了最后。
他的一生,定格在那一瞬间,那一年,他年仅27岁。虽然只有二十七年的短暂光阴,但他始终不负这一世的风景。他儒雅过,风光过,金戈铁马过,舍生取义过……,此生,足矣!
日本人对他恨之入骨,为了发泄心头之恨,他们禽兽般地对他的尸体处以绞刑,使他面目全非,最终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在入棺的那一天,所有在场的人都围在棺前,甚至还有人趴在上面,紧紧地抱住棺木,目的是不让我的曾祖母靠近分毫,因为那是生命中一种根本无法承受的痛。
我的曾祖父,一个抗日英雄,一个怀揣着民族大义的英雄,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他走的义无反顾,正如他生前对抗日事业的义无反顾。但他的英雄事迹却永远留在了庄河县的史册上,从此,我的曾祖父在我们的家族里,成了世代荣光。
曾祖父的离开,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是苦难的开始。那一年,我的祖父才刚满五岁,他生于1934年,恰逢伪满洲国初期,和祖父一起长大的孩子,从小都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长大后我才明白,那是日本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一种耻辱。
从此,我的曾祖母独自带着我的祖父,便过上了孤儿寡母、胆战心惊的日子。曾祖母为了保全家人,被迫烧光了曾祖父所有的衣物、画像和照片。那时的生活有多艰难可想而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日子才渐渐有了转机。
这一段国仇家恨深深地根植于我父辈人的心中,以至于多年以后,当我的父亲第一次踏足日本国土时,他的心中依然充满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那时候我才明白,有些仇,有些怨,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抹去半分,我想这或许是我父亲心里多年守护的那份家国情怀吧。而我父亲嫉恶如仇的个性跟我的曾祖父也算是一脉相承,如果我的曾祖父还活着,我断定他绝不会踏足日本的半分土地。
我出生于70年代末,自记事起,村里的老人,一见到我和哥哥就会讲起我的曾祖父,然后我俩就像听评书一样地听,时而点头,时而惊愕,而聊天的老人每次都乐此不疲地滔滔不绝。
“你的太爷(当地人称曾祖父为太爷)天分(天赋)极高,读书时,不怎么学习,但是先生(老师)的问题,从来难不倒他。他的字写的极好,文章也写的极好,先生最喜欢他了,我们都眼气(羡慕的另一种说法)得很哩……他每次回来都骑着大马,戴着大盖帽(那时当地人把大盖帽当成一种身份的象征),威风得很哩……只可惜啊,那么年轻就没了,没了……”
每次说到最后,讲故事的人总是一脸的惋惜,然后沉默许久。那时候的我们听起来并没有什么感觉,就好像在听书里的故事。我和哥哥听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最后,我们对里面的个中情节都能熟背下来,就好像我俩亲身经历过一样。后来我们慢慢地长大,逐渐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也随着被教育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渐渐地把曾祖父的故事藏于心中,再后来曾祖父竟成了我们一生的骄傲和敬仰。
现在,我和哥哥已人到中年,当年的庄河县早已划规为县级市。我和哥哥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在大连生活,没过几年,父母也到了大连,从此庄河彻底成了我们的故乡,但曾祖父的故事却不曾远去,它一直留在我们的心里。当年,给我们讲故事的老人也早已不在,曾祖父的故事连同他的名字再也无人在我们耳边提起。如果,现在能有一个人重新给我们讲那段历史,给我们重新讲起我的曾祖父,我相信现在的我们一定会好好地把故事听完,一定会好好地感受,也一定会潸然泪下。可惜时光再也回不去了,那些远去的人,远去的故事都随着岁月归为尘土。
那个年代,国难当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历史倒推到从前,我会不会和曾祖父一样勇敢地选择抗日救国的道路?我会不会也能成为他那样的民族英雄?尽管这一切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我身上流着民族英雄的血液,我是民族英雄的血脉传承,我相信我的心中一定藏着民族大义。
时常,我的脑海里会浮现被日本人包围着的曾祖父,画面异常明晰,我一直想知道他扣动扳机的那一刻到底有多决绝?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的心里是否有太多的遗憾?对祖国痛失山河的遗憾,对曾祖母和祖父未尽义务的遗憾。我想问问他,给自己取名王志云,是不是满怀层云万里的豪情?是不是有着与天齐高的志向还没来得及实现呢?对于这个我未曾谋面的曾祖父,我们的家族荣耀,我竟然有着太多的期待,有着太多的疑问。我很想隔着时空走到他的面前,看看他的样子,然后走进他的心里,感受一下他当年所经历的一切。最后,我会大声地告诉他:如今,山河依旧,四海清平!
如果世间真有轮回,真的希望我的曾祖父能够看一看今天的大好河山,看一看他的鲜血曾经染红的土地,如今是怎样的繁华;看一看未曾谋面的我们,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常有时候,我会感觉他好像就在我们的不远处,他一直在护佑着我们一家人,或者是我仰头就能看到的一颗星,或者是我能够感受到的一缕清风……
百年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人生,不管有多少璀璨,都抵不过岁月的流逝,我们既然能够享受烟花盛开时的绚烂,就得学会接受烟花散尽后的薄凉。曾祖父,不管过去多少年,您一直都是我们的家族荣光,这束光会一直照亮我们,我要把您的故事一直延续下去,让您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您,同时也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我要告诉他们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因为: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作者云: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为曾祖父写点什么,祭文也好,缅怀也罢,却始终不敢落笔,因为我不想触及内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今天终于一气呵成写完这篇文,而我依然眼含热泪,内心久久无法平复,望着窗外的海天一色,看着月落潮汐,感觉我就像是从民国中走来的,带着曾祖父的气息享受这现世安稳,替他感受这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否则,我为何会如此地执着于民国时期的长襟短衫?为何会如此地迷恋于民国时期的诗歌文学?或许这就是人生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罢……
2021年12月8日
大连中山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