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真】把世界交给孩子(随笔)
黄昏的街头,人来人往,毕竟是冬天了,才五点多钟,天色便昏暗了下来,在路灯渐次亮起的光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与阳光的温暖气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行走在固定的街道上,甚至遇到的面孔几乎都是固定的,虽然彼此之间并一定相识,但在街头看见的刹那,心头便涌过一种安宁:能够安然地见到你,真好!
远远的,绿灯开始闪闪烁烁了,我仍然不紧不慢地走着,既然红灯过了又是绿灯,又何妨让自己从容一些?我盯着闪闪烁烁的红绿灯,忽然想到,人生又何尝不是红绿灯的交替呢?只是红绿灯的交替可以人为的设置,而人生的红绿灯不会,过去的就过去了,不会重来,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何时会亮起红灯,所以,我们要学会等待,止于当止之时;所以,我们要懂得动静有常,行止有度。
我站在十字路口,盯着对面的红灯沉思时,忽然,一个骑电瓶车的身影闯了过去,身后还坐着一个背书包的男孩。我盯着这个身影在车流中躲躲闪闪,心也随之起起落落,女儿说过的那句话又在耳边响起:“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都是你们大人,最应该接受教育的也是你们大人!”当时我们也是这样站在十字路口,也是对着那些闯红灯的大人。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而闯红灯的现象也依旧。
我盯着那个身影,思忖:以后,当后座上的那个孩子成为了父亲,会不会也这样带着自己的孩子闯红灯呢?现在,交通事故频发,其中由于闯红灯造成的大约占十分之一,这是个很让人心痛的数据。生命本来就很脆弱,我们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我们应该加倍地珍惜这仅此一次的生命,尽量避免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伤痛。
很久以前,曾读过张晓风的一篇文章,她写道:“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世界,是我们的,也是孩子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孩子的。把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交给他们,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世界啊,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其实,又何尝不是我们把世界交给孩子!可是,我们在把这个世界交给孩子的时候,教会了孩子怎样与这个世界相处吗?孩子是懵懂的,对于这个世界,父母是他的引路人,在家中,他的世界是父母,可是踏入社会,父母还是他的世界吗?那个世界生机无限,但是也危机丛生,那个世界是父母鞭长莫及的,如果不教会孩子如何去与这个社会相处,贸然地把他们交给这个社会,是不是太过凶险太不负责任?
可是,又怎样教会孩子与这个世界相处呢?诚然,如张晓风所说,“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至少,要教会他遵守规则。规则是这个世界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我们安全地立身于这个社会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就拿最常见的交规来说吧,如果没有交规,人人都自行其是,各不相让,乱闯横行,不仅乱象丛生,简直就是杀机重重。所以,当1868年12月10日,英国机械师德哈特将自己设计的第一盏红、绿两色交通信号灯悬挂于伦敦街头的时候,不啻于宣告了一个交通秩序化时代的到来。那一盏灯,仿佛一张神奇之手,使得杂乱无章的车辆行人开始了有序通行,既保障了交通的顺畅,又保障了行人的安全。只是遗憾的是,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人无视那危险的红色,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一同置于凶险之中。尤其是父母,当你们带着孩子行走于这个社会之时,正是教会孩子认识这个社会的大好时机,怎么可以以身试法,将孩子带入认知的误区呢?所以,为了孩子,请做一个遵守规则的父母吧!
其次,要给他制定规则。每个孩子来到这世间,都是是一张白纸,此时,父母便是他眼中的世界的样子,这个世界除了温柔亲切之外,还应该是有序有担当的。所以,父母除了要从物质上去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之外,更要从精神和心灵上去促进他的全面发展,培养他各方面的习惯。这句话说起来很空洞,因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得清的,但风筝飞得再高,线一定得在父母的手中,这“线”就是底线,父母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要适度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曾经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里面关于习惯的培养我记忆尤其深刻,就拿饮食的习惯来说吧,老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来说,食物不应该是一种款待,也不应该是一种义务,千万不能用食物贿赂他,也不要用不让他吃来惩罚他。”小卡尔威特也这样写道,“营养丰富的食物是获得健康身体的根源。父母为我的饮食费了不少心思。他们培养我规律的饮食习惯,当我病情好转,他们就定时给我吃东西,即使我饿得直哭,时间不到仍不会给我喂奶。到我能自己吃东西时,在两餐之间也不能吃任何食物,只能喝水。”
看到这些文字,中国的家长肯定觉得不可思议,既然孩子都饿得直哭了还不给他吃东西,这简直是没有人性!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大人追着孩子满屋子跑,只为了塞一口饭到他的口中,或者尽可能多的哄孩子吃这吃那,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吃饭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父母,他就不会好好吃饭,甚至以吃饭为条件来要挟大人。而另一方面,对于零食,大人们又不加节制,任由孩子去吃,不仅无益于健康,又助长了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恶习,还会造就孩子贪婪的品性,虽然孩子小,看不出来,等到大一点的时候,就已经尾大不掉了。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而好习惯,就是孩子打开这个世界大门的最好的钥匙。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细致的耐心的活儿,所以,为了孩子,请做一个有耐心的父母,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且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成为了一个有好习惯的父母!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被一则新闻刷屏了:电影《亲爱的》的原型孙海洋与儿子相拥而泣。时隔十四年,一家人终于相聚,这是怎样的喜呵!可不管怎样,这中间彼此缺席的十四年,是无法弥补的,又是何其的悲!为什么儿童伤害案层出不穷,除了儿童是弱势群体之外,也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个系统的工程,做父母的在将孩子完全交给这个世界之前,要做的,很多很多……,所以,作为父母,更是要三思,你们在做,孩子在看,身教重于言传,当你们费尽心思给为孩子买学区房,找名师的时候,殊不知自己其实就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与其花费重金,把孩子托付给名师,不如花费心思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