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为何写长短句不写宋词(诗词)
真正的宋词,或者简称词,其实早已基本失传。
宋词,至少分为两个部分:音乐和文字。所说的词牌,为曲调名,跟着的是一首音乐,格式固定。或因调填词,或因词起调,文字和音乐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所说的宋词,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类高雅流行歌曲。
但音乐失传之后,宋词就只好成为一段段文字和相关的音韵结构,类似于一首不辅乐的诗,只是形式更复杂,有利于高手发挥。
再说文字这块。众所周知,词文字是一种语言文字形式,也是一种人文文化形式,于是跟当时的现实文化环境脱离不得。
宋朝“官话”和普通话一样吗?显然不一样。更多在宋朝,也有许多地方话和地方口音。当然还有巨大的文化差异。凡此种种,或部分专家能找到些粗略的脉络,但宋朝的”宋词文学”和今日的“宋词文学”差异很大,这是显然的。
综合这些,现代的所谓词,和宋词已经有太大的不同。非要贴个词牌上去写,也无法就是抓住半边皮毛。
如同很多初入门者,个人刚学“词”的时候也是乱写一气。之后,则了解越多越惶恐。琢磨琢磨,与其一气模仿而不得,还不如自由一些,写长短句去吧,也免得糟蹋了古人的好东西。
而且长短句规矩限制少,也符合笔者个人和许多诗者的自由天性。
索性就把长短句,看成一种特殊的诗罢,开头算是标题,与内容有些关系,非要说词牌的话,个人也可以默认,但其实不敢高声。
不少大家,包括李太白、稼轩公都曾做过长短句,小子稍稍效仿,略作个人发挥,当无不可。等了解得更多,再做打算。
唉,中华古典文化的渐渐衰落,已经无可避免。当代的文人们,也就只有因陋就简了。
突然有个想法:宋词配乐,国内还有多少幸存会的?哪怕凤毛麟角也好。或许只是一点不切实际的猜测罢了。
抛砖引玉之论,误或难免,见谅。下贴长短句成例,不堪入目,或称笑而。
◎絮谣游
凭风嘘掠几窗台。恍惚天下犹雪,颠倒旧吟白。复往归,芳晴有语,时堪摘。幽幽孰相望,携去久尘骸。
故青弗老花常在。长宇浪荡无由,经伴岂难猜。尽邀歌,今世汝我,且开怀。繁华倾一梦,天光自醒来。
◎浥纷埃
渐时牵远渐黄昏,轻春做伴酒盈樽。
醉中哪管身是客,江湖雨,掠垂纶。
料峭残风吹厌醒,晴似几世烟花少故人。
凡缘未了歇云过。痴儿!任它点点又纷纷。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