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父亲与读书(散文)
父亲只读过五年书,却激励我一辈子去读书。
如果没有父亲,也许我真的是个文盲。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极其笨。握笔握不好,写字不会写。哥哥手把手教我,任凭小白兔的铅笔杆被捏得黑黢黢,手心里的汗水顺着笔杆直流,那个调皮的“2”啊就是拐不好。品学兼优的哥哥放弃了,唉,我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母亲看着愁眉苦脸的我,心疼了,唉,别念了,遭那个罪!
不念了!听到母亲的话,我立刻破涕为笑,哈哈,不用念了,放下千斤重的笔,如释重负。
“等你爹回来,跟你爹说一声,他答应了,你明天就不用去了!”
秋天的夜好长,炕头苇席底下的蛐蛐儿没完没了地叫,我头靠在窗台上心里盘算着以后放羊的自由生活。爹到二大爷家垒院墙帮工去了,总也不回来。
“爹,我——我——”父亲刚一进家门,我甩头瞅母亲。
“丫头,明天别念了,学也学不会,看着忒费劲!”母亲给我使了个眼色。
“我,天天给你放羊去”我鼓足了勇气,脸有点发烫。
“啥?”爹的声调很高,借着昏暗的灯我偷着瞟一眼爹,脸拉的很长眼睛瞪得很大!
“教一晚上了,咋也不会”哥哥小声嘟囔着。
“念,必须得念!”向来说话结巴的父亲,掷地有声。他卷上一支老旱烟,吧嗒吧嗒地抽着,满屋子的烟雾。我和哥哥谁也不敢抬头,母亲也不再作声。
“不会,学校里泡——泡着,也得把书念——念完了!”父亲吐着烟雾,把语调降下来,“我那时候是家里实在念——念不起了,现在墨水少,只能种——种大地……”
那一夜,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得念书,不然爹这一关过不去。我下决心,不但要念书还要念好书。
然而,我的书终究还是没有念好。
1997年,中考那一年,注定成了我生命中永远铭刻的一年。是父亲给了我人生第二次生命……
“丫,考上了,录取了!”当哥举着录取通知书跑到地里,我和父亲正在核桃树下打核桃。
“南戴河师范,一类委培生录取了!”哥哥把通知书递给父亲,他那张干瘦的脸笑成一朵花。
“啥?一类委培生,多少钱?”我一听却傻眼了。
“9800!”
“9800?”父亲也有些吃惊,“嗯——没——没事儿——”
“看看,这里写着呢:请于18日(一周后)到校交齐学费9800元,逾期不交者,另取他人”哥哥指着录取通知书附页,一字一句地念着。
父亲沉默了一下,站起身来,走吧,回家准备钱去!
“爹,我不念!”我紧握着通知书,心里默念着那个天文数字,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
“念,必须念!这是好事!”父亲笑着背起口袋,扛着竹竿,回家。
一路上,逢人就说,丫头考上大学了,被录取了,录取了!
庄里人听说考上大学了,三叔四大爷都跑过来打听,不一会儿院子里就挤满了人。一听说9800的学费,大家都纷纷摇头。
“供不起啊!”
“供不起,拆房子卖地也供不起!”
“一个丫头,没这个必要花这么多钱上学!”
“念,一定要念”父亲一边给大伙发烟,一边笑着。
夏夜静静的,我躲在西屋里偷偷地哭泣,去哪里找来这么多钱啊。为了供哥哥上大学,家里已经一贫如洗了。父亲在工地风吹日晒三年了,身体已经严重透支了。年近六旬的他,还要继续下煤窑晒工地吗?还要继续为我拼命吗?……我爬起来走向东屋。
“爹,就是一万块钱摆在桌上,我也不念了!”
“放心吧,爹,砸——砸锅卖铁,磕——磕头跪炉也供你!”父亲吧嗒着老旱烟一口接着一口。“丫——丫头,咋了,闺女儿子一样,要想有——有出息,就得念——念书!”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开启了漫漫的借债路。火辣的骄阳,灿烂的星空,清冷的晨曦,破旧的二八自行车,每天见证着他的奔走轨迹。近邻借遍了,凡是能搭上话的远亲一个也不放过。
那天,临近半夜了,疲惫不堪的父亲才推着破旧的自行车走进家门。以为我睡了,悄悄地对母亲说,唉,等了她三姨夫一天借来三百块钱,人家搓着麻将,满口应声就是不下桌啊。为了孩子,咱这辈子就矮下这半头吧!
三十五十,一百,二百,一千,两千,……在开学限期的前一天,终于凑够了!父亲关好门窗,盘坐在炕头,一张一张点数着皱皱巴巴的票子,异常兴奋。
“够了,太——太好了,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些钱!丫头,这辈子不用钻——钻庄稼棵了!”
我望着父亲深陷的眼窝,黑瘦的脸,鼻子一酸,眼泪掉下来。因为我知道,那每一张毛票上都写满了父亲的希望,滴淌着他的汗水。跑了多少里路,遭受了多少白眼,承受了多少屈辱,磨破了多少嘴皮,……连他自己也数不清。
父亲常教育我们说,人穷志不短。从来不喜欢找借的他,这次破例了,为了孩子借遍了整个朋友圈。他常说,求人不如求己。自立要强的他,却为了孩子低三下四求遍了人。一直以为父爱是那样高耸云天,原来他还可以这样深入地表………
父亲用他的博爱铺就了我一生的路。而他却说,曾经挡了我前进的路……
2006年,当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复试通知书来了的时候,父亲风尘仆仆从工地连夜赶回来,要陪着我远赴千里之外。看着年近七旬的父亲那被生活压弯的脊背慈爱依恋的眼神,我犹豫了。
“要不,我不去了吧!”
“念——念是应该念,只——只是离家太——太远了”倔强的父亲眼圈红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流泪。读书的日子很多,陪伴的时间也许一生只有这么长,我留了下来。
然而,就是这一次挽留却成了他心底永远的遗憾。临终前,他拉着我的手说,“你没怪爹吗?是我拦了你的路,你该——该——该去云南的!书是该——该读的!”
………
父亲离开十年整了,一直想为他写点什么,不只是为了怀念还想告慰,告诉他我一直还在秉承着他的遗志,读书写字,在前行的路上一直努力着进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