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大宅门》前谈“思归”(散文)
说起电视剧《大宅门》,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时,我晚饭后常在小区里的月亮湖边散步,只要听到哪家窗户里传出一阵紧锣密鼓,接着是一段高亢激昂的女声独唱;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云乱世魂……就不由得停住脚步,哟,《大宅门》开始了,赶紧回家看《大宅门》吧。
二十年过去了,《大宅门》还是豆瓣评分很高的经典电视剧之一。
诚然,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电视剧,必定是诸多元素的完美组合,比如令人牵肠挂肚、曲折离奇的好看剧情,比如诸多老戏骨精湛、传神的演出,比如使人终身难忘的主题曲、背景音乐等等。
毋庸置疑,由当代著名音乐家赵季平先生创作的《大宅门》主题曲以及大部分配乐,几乎都称得上精品。他采用传统京剧里的诸多音乐元素,为观众讲述了一则富有地道老北京风味的故事。
比如《门楼》,先由三弦弹拨出老北京四合院内的悠悠岁月。接着画风一转,城外尘土飞扬的土路上,一个老农牵着几头骆驼,迎着晨曦,沿着皇城根儿缓缓走来。然后,笛声里跳出一群活泼快乐的孩子,迎着春风,在原野上兴高采烈地放风筝。这三个画面时而分开,时而重合,组成了一幅地道的老北京风情画;比如《踏雪》,京胡声里,我似乎站在景山上,居高临下地看到了漫天大雪覆盖下的古老皇城。突然,天外传来一阵飘逸的笛音,使得远处无数楼台亭阁,缥缥缈缈,似真似幻。然后是京胡,再配上竹板,吹奏出一个风雪夜归人,怀着复杂心情,一步一滑,在积雪中挣扎着前行;比如《纸风车》,则在小锣和木鱼的击打声里,配上轻快的笛子和活泼的京胡,把一头摇头摆尾,颠着小碎步疾走的小毛驴描绘得活灵活现。驴且如此,那么骑在驴背上的人,是新嫁娘喜滋滋地回娘家吗?
《大宅门》共有二十一段音乐,但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思归”。
那由琵琶开始的第一段,前高后低,先揉后拨,似乎是向听众发出一个问号:今天我们要讲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第二段,琵琶声前低后高,听众好像陷入了思索。接着,笛子吹出一个稳定的长音,把大幕慢慢拉开。于是,美丽妖艳的青楼女子杨九红,头插步摇,身穿淡粉锦缎对襟长褂,轻摇精美典雅的苏式檀香小扇,带着戒备心,小心翼翼,以如履薄冰式的台步,正从舞台深处向我们缓缓走来。
按照中国传统戏剧的音乐理论,这样一个风情万种的美女出场,其背景音乐应该是温馨,柔美,甚至绚丽多姿。然而,《思归》里的主旋律却是在大乐队的沉重伴奏下,一把京胡缓缓地拉出凄婉甚至哀怨的叙事诗来,似乎是一个失意女子在叙述她的凄凉身世。尽管其间以琵琶和鼓板显示了女子对命运的抗争,然而,大乐队的合奏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次又一次向正在倾诉的京胡扑去,终于将抗争淹没,徒留下那女子悲悲切切,愁肠百结的呜咽声。
在《大宅门》众多角色里,杨九红的出镜率仅排在第一主角白景琦后面,还把最美的一段音乐《思归》也给了她,可见导演郭宝昌比较偏爱杨九红这个角色。
《思归》第一次亮相,是在二奶奶逼白景琦带着黄春离开白家大宅门。而爱子心切的白颖轩只能无限心酸地看着儿子远去,暗自垂泪。这段百转千回,伤感莫名的背景音乐当即抓住了我的心,为之颤栗不止。于是我注意上了《思归》这个乐段。
《思归》第二次响起,就是杨九红的出场。那时的杨九红,虽然是名满泉城的当红名妓,阅人无数,风情万种,然而,我从《思归》里似乎听到了她的前世今生。她从小就被兄嫂卖入妓院,以色相事人,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下九流人物。进了白府后,在二奶奶的严控下,其地位在白府里还不如一个丫鬟婢女。
因此,每当杨九红出场,尤其是遭遇不公正待遇时,如诉如泣的《思归》就与杨九红形影不离。
当恢复自由之身的杨九红在白玉芬家门口蹲守白景琦时,《思归》似乎在暗示杨九红所托非人,重走杜十娘、敫桂英的老路,今后没有好下场。
风流成性的白景琦当时为了杨九红,拼着坐牢,也要跟督抚大人争到底。杨九红错以为这是白景琦英雄救美,爱她至深,毅然自赎从良,发誓这辈子就跟定白景琦了。可惜,白景琦爱的是杨九红的姿色。他当时跟督抚大人争夺杨九红,完全是为了赌一口气。他学不来钱谦益般善待柳如是,也不屑韩世忠般器重梁红玉。一旦到手,他就失却了新鲜感,另找其他女人了。
当二奶奶认为窑姐出身的杨九红只是白家的一个生育工具,而不具备教育白家后代的资格,不顾杨九红的苦苦哀求,将她的亲生女儿白佳莉抢走时,《思归》深刻演绎了杨九红被剥夺了一个做母亲的资格而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感受。一个女人,如果被强行剥夺做母亲的权利,那么,她的母爱便无所依托,她的人生也将不再完整。正是这次的暴力抢夺,造成女儿白佳莉从不开口叫她一声“妈”的严重后果。
当二奶奶认为杨九红冲撞她而喝令白景琦当众抽杨九红耳光时,《思归》声中,杨九红看穿了白景琦愚孝面具下的冷酷无情而心如死灰。她从白景琦狰狞的表情里,终于知道他不是她想象中遇到苦难时可以依靠的参天大树。他不但不能保护她,反而和众人一起踩踏她。
当二奶奶死了,阖府举孝,杨九红认为自己起码也算是白府的人,理当为二奶奶戴孝。可当她在灯下裁剪孝衣时,有人来通知她,二奶奶临终前有遗言:不许杨九红戴孝!白府的猫儿狗儿都要戴孝,而她的地位竟然不如猫儿狗儿!在凄楚的《思归》声中,杨九红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受到奇耻大辱的她,拼命撕扯着快要完工的孝服,狂笑着,痛哭着,不能自己。
当白景琦将抱狗丫鬟李香秀立为正妻后,年老色衰的杨九红知道自己在白府的地位正在日薄西山,必须仰仗他人鼻息才能苟活。对白景琦,她已经彻底失望,于是她含垢忍辱,噙着眼泪跪在李香秀的面前,低头认输。这时,无比凄凉的《思归》再起,似乎印证了杨九红这生的彻底失败。
当晚年的杨九红,她唯一的亲人——女儿白佳莉抛下母亲去台湾,杨九红满心希望女儿能到她面前告个别。可白佳莉在《思归》声里,只是呆站在窗外一言不发,然后转身离去。内心充满了绝望的杨九红,无话可说,只是默默流泪。
最后,杨九红在《思归》声里黯然离世。正应了唐诗里的两句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于是,将杨九红悲情一生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思归》,便成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爱好者心中的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