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音乐笔记:听闻远方有你(散文)

精品 【流年】音乐笔记:听闻远方有你(散文)


作者:纷飞的雪 榜眼,32936.0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0发表时间:2021-12-23 14:05:15

【流年】音乐笔记:听闻远方有你(散文) 柴可夫斯基的一生,写了六部交响曲:《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之梦”》《C小调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以及被称之为“悲怆三部曲”的《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
   我最爱他的《悲怆三部曲》——这是柴可夫斯基写给梅克夫人的音乐情书,是属于“他们的交响乐”。
   ——写在前面
  
   一、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他们之间的相遇,多少带点浪漫的意味。
   那是一八七六年的冬夜,雪花在半空漫舞,寒风呼哧呼哧地响。在莫斯科郊外一座城堡的大厅里,一场《暴风雨》正肆虐于黑白琴键上。那音符,似海浪,如此激昂,如此汹涌,在尼古拉·鲁宾斯坦的十指间起起伏伏,最后冲破夜的沉寂,抵达孤独的心海。
   《暴风雨》的作曲者——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一位具备忧郁气质的俄罗斯音乐家。他外表严肃冷峻,内心敏感柔软,注定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孤独,孕育且激发了他的创作。
   聆听他的音乐,最好是在冬天的黄昏或者午夜。最好是行走在飘雪的旷野里。最好是一个人,也只能是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中,绝缘于尘世的种种喧哗。《暴风雨》中,不断变化的旋律充盈着人世间各种境遇和情感,将错综复杂的人性,得以修补及完满的体现——宽宥自己的仇敌,与自己和解,与世界两不相伤。
   在城堡的另一个房间里,女主人娜杰日达·冯·梅克夫人正侧耳倾听。音乐于她,是漫漫寒夜里的灯盏,只有亲近才能获得温暖。前不久,她的丈夫死了,留给她数额庞大的遗产,但她仍深居简出,沉浸在痛失至爱的悲苦中,在音乐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梅克夫人在《暴风雨》中听到了更多的内容,有一些表现出来时与自己的心境是多么的相似,有一些是熟悉的,有一些是她一直渴望的。
   当时的柴可夫斯基穷困潦倒,迫于生计,颠沛流离,那种难以启齿的窘迫,令他无力继续新的创作。梅克夫人在他的音乐中发现了这些,并在鲁宾斯坦那里证实了自己的预感。
   梅克夫人对这位年轻的音乐家有了天生的好感,她找来柴可夫斯基的一些钢琴曲、协奏曲来听,音乐缓缓注入梅克夫人的心中。她欣赏他的音乐才情,愿倾其所有去帮助他。为了不伤害柴可夫斯基的自尊,提出请他为自己写曲,并支付高额的报酬,唯一的要求就是永不见面。
   音乐像一条绳索,将他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柴可夫斯基开始为梅克夫人写曲,完成后寄给她。她收到后会写一封致谢信给他。
   那年暮春时节,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松雪草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苏醒,云雀在天边歌唱。就这样,他们开始以书信的方式开始交往,在同一个精神世界里。
  
   二、惆怅此情难寄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代亲朋爱侣之间用来传递消息与思念的一种方式。在他们交往的十四年中,仅仅以这种方式让对方知道自己就在身边守护的事实。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多达一千二百多封,单就柴可夫斯基写给梅克夫人书信就有七百六十封信,梅克夫人回应他的也是同样缱绻的深情。即便是“惆怅此情难寄”,也要以一己之力去支撑彼此的生命。
   一八七七年,是柴可夫斯基生命中最为黑暗的日子。在学生安东尼娜死缠烂打,甚至以死相逼的疯狂攻势下,他妥协了,接受了那场无爱的婚姻。但这场婚姻就像是一场噩梦——令他从婚礼中逃离。他在莫斯科街头游荡。他跳入冰冷的河中,却被人救起。这一切令柴可夫斯基身心俱疲,生无可恋。
   在梅克夫人的建议和支持下,柴可夫斯基辞去了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师的工作,前往瑞士日内瓦休养。她知道自由对音乐家的创作是多么的重要。她帮他还清了全部的债务,并每年提供一定金额的资助。
   那一年暮春,柴可夫斯基开始创作《第四交响曲》。柴四就像一场迂回不止的梦境,带出生命的各种况味。听过柴四的人,无不为曲子的开篇所折服——木管乐奏响的引子显得云波诡谲,变化万千。作品完成之后,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道:
   引子是整部交响曲的核心,是命运的注定,是主要的思想体现。它阻碍人们奔向幸福,为了达到目的,它以嫉妒的目光监视着,不让幸福和安宁完美无缺……
   一八七七年的秋天,柴可夫斯基收到梅克夫人的来信:
   您知道,我是多么爱您,多么希望您能过得最好。我认为能给您这种感受的并不是亲属关系和身体关系上的结合,而是感情和心灵的纽带。您知道,我是多么感激您给了我这么多幸福的时光。我多么需要您——就像您现在这样——所以,我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我自己。
   读后,他如若重生。
   在他的对面,是一片碧蓝的湖。黄昏时,湖面上混浊的光渐渐沉淀下来,湖水变得清澈。在秋天,一些繁杂的东西在视野里消失了,山水都呈现出宁静的光,就像他那一刻的心境,他思念着梅克夫人,在信笺上倾诉他的感激:
   ……在遇见您之前,我不知世界上还有像您这样具有爱心和深情的人,不仅是您所做的事情,重要的是您如何做这件事情,都像是奇迹。我要感谢您,是您使我对工作的爱以双倍的能量回到我身上,我将永远永远不会忘记,是您帮助了我,继续我的艺术生活……
   这十四年,是柴可夫斯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也是他音乐创作的巅峰期,不少传世之作都在这十四年里完成,如《天鹅湖》《胡桃夹子》《悲怆四部曲》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因婚姻悲剧而一度中断的柴四也因此而重新启程,并献给梅克夫人,把它称为“我们的交响曲”。事后,在给梅克夫人的书信中,他动情地写下:
   我站在一个深渊的边缘,之所以不跳进去,唯一的理由是因为有你在,是你的友情挽救了我……除了献给你最好的音乐,别无他法。
   我要献给你,我最好的音乐……柴可夫斯基确实做到了,而梅克夫人也在音乐里,得到了在过去的岁月里从未曾得到过的满足。
   “我们的交响曲”——是他们这段感情的见证。
   某天,日光熹微,她坐于花园一隅,望着柴可夫斯基寄来的照片,欣喜不已。她给他写信:
   我曾一度衷心地热望和你本人见面,但我现在感到你越是使我着迷,我越怕和你见面。在我看来,到那时候,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跟你交谈了……目前,我宁可远离你而想象你,宁可在你的音乐中和你相映。
  
   三、相见时难别亦难
   莫斯科的冬天有多长,他们的情爱就有多长。
   有乐评人说,没有梅克夫人,就没有柴可夫斯基。除了赞同,我想说的是,最好的爱是彼此之间的映照,是同一时刻的燃烧,是享受着彼此的孤独,倾听对方的心跳。
   他们的感情日益浓烈,“永不见面”成了压在他们身上的一道咒语。他们努力遵守着当初说好的交往方式。虽然,这是一种煎熬。
   又一年的冬天来了。莫斯科的冬天异常寒冷。北风白雪,往往像说好了的结伴而来。那一天,柴可夫斯基收到梅克夫人从度假地寄来的书信和照片,请他去佛罗伦萨小住。在信中,她告诉他,已经为他准备了一栋房子,一架钢琴,一些与音乐创作有关的她都已为他妥善备好,他可以住在里面,什么也不用担心。
   在佛罗伦萨小镇,他们离得很近。那段时光正如梅克夫人在信中所描述的那样:
   我是多么快活啊,我的神,你到了这里。我知道你住在哪一幢屋里,能和你欣赏相同的景色、和你感受相同的气温……
   每次,他去邮局寄信取信,都会经过她居住的房子,听到她说话的声音。他远远地站在那里,望向她,看着她在房间里踱步,照镜子;听着从屋子里传出的笑声、歌声,有种自然涌动的幸福聚集在一起,他笑着,在心里默念她的名字。但是,他们还是没有见面。
   某天下午,柴可夫斯基在楼上弹《天鹅湖》序曲,每一个音符都在叙述着爱的坚贞,都是想要传递给她的爱意。从最初相遇的浪漫,为了相守而进行的抗争,这些情境都完好地体现在旋律中。双簧管的引入,管弦乐的激昂,打击乐的悲壮,组成无限的悲喜交集。到了后半段,旋律低沉,音乐呈现出的凄美意境,悲壮场景令人泪目,直到最后曲声变得微弱,气息在一点点消亡……
   她在楼下听,倚着窗口,看着窗台花瓶上红色的玫瑰,以及草地上行走的叶子,眼睛里流转的是无限的深情。
   楼上的琴声停了,楼下的她也走了。一曲终了,当柴可夫斯基缓缓走下来。环顾四周,他长叹一声——偌大的屋子里,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她刚刚留下的气息。他站在她站过的地方,看着她看过的玫瑰,呼唤着她的名字。他们,依然没有见面。
   他们在信中算好对方出门的时间,但还是出现了一次“意外”。在佛罗伦萨大街上,他们乘坐的马车迎面而过。柴可夫斯基在抬眼的那一刻,认出对面马车里的女子正是梅克夫人,他们屏住气息凝望着彼此,但最后只是礼节性地点头微笑致意,马车继续赶路,背道而驰。回到房间里的柴可夫斯基马上给梅克夫人写了一封致歉信,请她原谅自己的莽撞和粗心。但梅克夫人对这次的不期而遇倒是很高兴。
   这是他们之间仅有近距离的“相见”。虽然那么短暂,却值得一生回味。柴可夫斯基在佛罗伦萨小镇住了两个星期,在那里,他完成三首钢琴曲,他将这组作品命名为《怀念可爱的地方》。这个命题中的“可爱”是含有双重意义的,一如梅克夫人在一封未发出的信中说的:我爱柴可夫斯基,像一个有能力去爱的女人那样爱他,我一生中没有比这更美的事了。
  
   四、曲终人散皆是梦
   一八九零年秋天,柴可夫斯基接到美国六大城市音乐会巡回演出的邀约。那日,他正准备启程去接受上苍赐予的眷顾,不想却收到了梅克夫人寄来的书信。
   在梅克夫人写下给柴可夫斯基的诀别信之前,其实她已经病得很重了。最后一封梅克夫人写给他的信,内容简单得就像一份通知,信中的语调变得生硬——因经济危机以及产业维系艰难,她已濒临破产,此后再也无法提供他金钱上的资助,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束了……
   这封信令柴可夫斯基心烦意乱,带着各种猜测他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途中,他和他的音乐作品,受到美国上流社会的各种礼遇和膜拜。但面对这些虚名,柴可夫斯基感觉疲惫极了。他只想早点回去,等待梅克夫人的书信。巡演终于结束了,柴可夫斯基回到莫斯科,但邮箱里,却没有梅克夫人的信。
   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外——梅克夫人除了经济上的严重受损,更为糟糕的是她的子女们强迫她立即停止对柴可夫斯基的资助。她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虚弱到无力提笔写信。日日焦虑不安,令她得了极为严重的忧郁症。
   《b小调第六交响曲》是他生命的绝响,也是他所有交响乐中最优秀最诚挚的一部。无尽的悲情以交响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时,那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柴六被称为“悲剧的终极手札”,四个乐章中,悲伤和美共存,时不时地碰撞,互补,表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苦难,短暂的幸福及最后生命的终结。他在创作此曲的过程中,眼中常常噙着泪水。这是一首离别曲,写给他挚爱的梅克夫人,写给他们的十四年。同时这也是一部安魂曲,一部葬礼进行曲,写给他自己。
   那一年的深秋,一场罕见的霍乱在俄罗斯蔓延,柴可夫斯基不幸染病,在《b小调第六交响曲》首演的第九天,也就是一八九三年十一月六日,他在彼得堡哥哥家中与世长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赶走了身边的亲人,呼唤着梅克夫人的名字,一遍又一遍,直到心脏停止跳动——这是一个多么孤独的灵魂。生而孤独,死而孤独。
   两个相爱的人之间会有心灵的感应——他死亡的那一刻,她的心会疼。柴可夫斯基去世的噩耗,很快传到了梅克夫人耳中。她蜷缩着,或匍匐在地,朝着爱情的方向祷告。在一个已经没有音乐的世界里,她看不见,听不见,有时忘了所有,但心里却一直念着他的名字。她知道,天地间有他,也有自己。
   两个月后,也就是一八九四年一月十三日,梅克夫人在精神病院凄然死去。
   悲怆!
   悲怆!
   悲怆!
  
   五、后记:悲怆归来兮
   对俄罗斯这个民族,我一直心怀敬意。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都为之钟情。
   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从柴一听到柴六,从交响乐听到钢琴曲,小提琴协奏曲。特别是柴六,听完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有一段时间,却是不敢再听,怕自己太过沉沦。曲终,无力从音乐中逃离。这种情绪不断往复,肉身不停地坠落。决意不再听柴六,是缘于读到一位女作家写在文中的一句话:“生命需要放下,不能纠缠,向着光明的地方去……”
   我是一个多么愚笨的人啊——活了半生才发现,原来自己最不擅长的便是放下。
   多年前的一个平安夜,听老柴的《如歌的行板》,读《我的音乐生活: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通信集》。触摸纸张的纹理,便能感知到他潜藏的忧伤,亦能感知她不为人知的深情。
   苍茫大地,悲怆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着,从不曾间断。
   人世间,有太多的爱情无疾而终。有谁,能理解他们的爱?能成全这份爱?能有一片干净的土壤让这份爱开出纯白的花?这种宗教式的精神之恋,只有这样高洁的灵魂,坚韧的心,才能持续十四年之久。
   不管后世之人,如何去评说这段柏拉图恋情,也不管这段恋情,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曲终人散的境遇,但至少在他们交往的十四年中,被彼此真诚地需要过。无论是经济上的支撑还是灵魂上的相依,都是一种忠诚的互补。至少,他们完成了最初的承诺,这段感情终究没有被桎梏,被污染。
   爱情不会消失,只会迁移。
   一百多年之后,他们永不消逝的爱情早已迁移至他们留下的音乐中,生生不息,与日月星辰同在。
   致意永远的柴可夫斯基。
   致意永远的梅克夫人。
   致意他们的音乐。
   致意他们的十四年。
  
   完稿于2021.12.21夜

共 536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柴可夫斯基一生,写了六部交响曲,其中,他的“悲怆三部曲”,即《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是写给梅克夫人的音乐情书,属于“他们的交响乐”。在柴科夫斯基穷困潦倒,要放弃事业时,梅克夫人刚好失去了心爱的丈夫,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让她从悲哀中走出,产生了共鸣,并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音乐使她爱上了柴科夫斯基。梅克夫人写信给柴可夫斯基,让他给自己写音乐,以借此来资助他,两人达成协议:永不相见。即使两人居所离得很近,也不去相见。十四年间,只有一次匆匆的不期而遇,也让他们感到了甜蜜。可当梅克夫人生病,不能再给柴科夫斯基经济上的资助,断绝了与他的关系时,他写出《b小调第六交响曲》,这是他生命的绝响,也是所有交响乐中最优秀的一部。被称为“悲剧的终极手札”,在四个乐章中,表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苦难,短暂的幸福,以及到生命的终结。这首离别之曲,是写给梅克夫人的,写给他们的十四年。文章格调优美,充满了深情,让人感动!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22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1-12-23 14:06:58
  让人感动的爱情,让人感动的文章,感谢雪妞妞的分享!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35:39
  谢谢姐姐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1-12-23 14:08:38
  音乐笔记,好有乐感,让人喜欢!
五十玫瑰
回复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36:22
  祈愿西安无恙,疫情能早点结束。愿姐姐安好。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1-12-23 20:49:20
  精神之恋,纸上结果
   ——读纷飞的雪散文《听闻远方有你》随记
   一
   音乐????和人生一起走过,只是人生已成往事,而音乐依然年轻,生生不息,与日月星辰同在。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I·Tchaikovsky,1840-1893)是一位具备抑郁气质的俄罗斯音乐家。其名曲《天鹅湖》深入骨髓。
   年轻的柴可夫斯基穷困潦倒,迫于生计,颠沛流离,那种难以启齿的窘迫,令他无力继续新的创作。
   娜杰日达·冯·梅克夫人。19时期,俄罗斯大农场主家的千金,铁路运输大亨的夫人。1873年,她的丈夫不幸病逝,留给她庞大的房产和几百万卢布。由此,她深居简出,停止了一切社会活动,甚至拒绝会见任何亲友。慢慢寒夜里,只有听心的音乐才是知己。
  
   二
   他和她初次相识在《暴风雨》中,音乐像一条绳索,将他和她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为了不伤害柴可夫斯基的自尊,梅克夫人,1876年,她,45岁,他,36岁。她,提出请他为自己写曲,并支付高额的报酬,唯一的要求就是永不见面。
   那年春天,松雪苏醒,云雀歌唱,就这样,年轻的他和贵族的她,开始以书信的方式开始交往,在同一个精神世界里。
  
   三
   他和她交往14年,鸿雁传书1200多封,其中他写给她的书信有760封。他对她说,在遇见你之前,我不知世界上还有像你这样具有爱心和深情的人。精神上的爱,让柴可夫斯基激情澎湃,一首首经典名曲,在“爱情”的孵化下诞生,如《天鹅湖》《胡桃夹子》。
   1893年11月,柴可夫斯基不幸染病,临终前,呼唤着梅克夫人的名字,直到病逝。
   两个月后,也就是1894年,梅克夫人也在精神病院凄然离世。
   四
   我想说的是,在读作者此文前,我只是肤浅地知道柴可夫斯基还有其名曲《天鹅湖》。读过此文,我才知道,原来老柴还有这样一段美好的令人羡慕的精神之恋。
   感谢作者美文,带给我精神的愉悦和人间情爱的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39:26
  谢谢明月哥诗意的解读。
4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1-12-23 23:20:54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最纯洁最动人的爱情是精神之恋,灵魂之爱,现实中很难觅到它的踪影,我几乎怀疑它是否有存在的可能。当我从阅读中知道了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的故事,心情特别激动,我终于能够确认这样的伟大的爱情曾经在人间存在过。没有对音乐深入的领悟,对灵魂之爱的高度认同,难为此文。在这样一篇有温暖的文字里重温梅柴之恋,心灵再次得到净化。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40:37
  我也是,灵魂之间的爱慕,是世界上最为纯洁的爱情。他们的故事早已知晓,他们的交响乐也听了很多年,一直想写,终于完成。谢谢姐姐的共鸣。
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12-24 10:46:52
  美好音乐和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结合一起,足以令人感伤。雪社对音乐的精准解读,对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交往的诠释,令人感佩。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42:48
  谢谢轻舟大哥,祝福安好。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25 22:06:4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45:20
  流年永固。
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12-26 00:01:23
  生活中数不清的利欲俗事,唯有音乐可静心,唯有自然可载意。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挚交神恋,更是以音乐之声畅响的灵魂伴侣。雪姐文字唯美间,满含忧伤,读来仿佛置身其中,沉醉在《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之梦”》不知归路。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7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46:14
  在写《春庭雪》时,我就一直在听老柴的《东之梦》。
   谢谢小素心,安好。
8 楼        文友:风逝        2021-12-26 07:02:00
  孤独,可以激发出人的无限创作欲望;爱,亦然。
   感谢雪的分享,带给读者一份纯美的人间真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8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47:33
  其实,每个人都孤独。
   有人享受,有人难受。
   我愿牵着孤独,享受。
   谢谢亲爱的风。
9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12-26 14:19:54
  从雪唯美干净的文字里,总是能学到一些东西。对于他们的故事,我还是第一次了解的这么详细,并被他们高洁的感情深深打动。感谢雪的分享!
闲云落雪
回复9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12-31 11:48:27
  谢谢落雪,他们的爱情,如此圣洁。虽为世俗所不容,但依然流芳。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