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坚守长安(散文)
呆在房子,坐在床上从这十六层西户的窗外向外望去,未央区这一片,北边高楼林立,往南晴朗的日子,远处“西安北站”,四个大字依稀可辩,俯视一下,未央南收费站卡,路上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尽收眼底。
昨天晚上封城前虽然不像平日里车流如织,但也不少,抱着手机没有一丝睡意,半夜一看已是凌晨四点,路上还有车子来回穿梭,咪了一会儿醒来,已是清晨,楼下的路上依然看见偶尔十几分钟的间隔中还有车子在飞驰,只是那往日像流水一样的风光不再,心中有一些轻微地感伤,天空也是灰蒙蒙的,好似背负着这个时代所给予的创痛,如同整个城市一样在一片静寂中需要自我疗伤。
平日的忙碌,让人似乎忘记身置这座城市的林林总总,现在坐下来休息,心绪却徜徉在岁月的河流里,往事此刻像电影一样映在脑际,没有激动也没有感慨,只是冷静地流淌着往昔……十三个王朝的古都,古老的城墙,秦砖汉瓦,大雁塔,小雁塔,钟鼓楼……如今被疫情笼罩,一千多万人的大都市,最终还是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封城,这次是西安,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又回到二O二O年年初的样子!到底这场疫情会怎样收尾?何时收尾?这一切暂时还是未知,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许多人,因此无法回家,他们会忽然掉眼泪,会忽然心痛如绞,会失神,会突然之间,像坠入平行空间……
没有事,不会出门,也不想出门。非必要出去,就要拿着办理暂时出门证,测温,扫码,48小时核酸检测,有时网络不好,会添加了无尽地烦恼。
刚才下楼,又做了一次核酸,这已是第四次了,那几次大街上做核酸检测人多且杂,偶而有点不和谐的声音掺和其中。而今天小区里人们都很自觉,排着长长的队伍,相互保持着一米的距离,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戴着口罩,只有一个维持秩序的,还有两个穿防护衣忙碌的工作人员,人们没有扎堆,没有插队,井然有序。这场景虽然在西安市乃至陕西的防疫整体中,是很渺小的,但让我不能不感动,更不能忘怀寒风中做核酸检测非常辛苦地工作人员的身影。
疫情感染的数字,每天核酸检测后都在变化着,没有人知道明天自己一码通会不会变模样?岁月荏苒,已在奔六十的路上,置身于古老的长安城中,时时关注着疫情的变化,官方新闻每一个新的动态,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不论城市和乡村,谁还有悠闲的心情煮酒烹茶与诗为侣呢?或者温习一些闲情怡致,重读那些被感动的文字或小说,或者遥想那些天涯的故人,流一点温柔的泪呢?从新闻中知道,我的镇上,县上还有咸阳市,以及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陆续都在奔赴西安,加入到抗疫的洪流之中。
丁铃说过:“世界上什么最可怕的呢,决不是艰难险阻,决不是洪水猛兽,也决不是荒凉寂寞。而难于忍耐地却是阴沉和絮聒;人的伟大也不是能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批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奔向光明。”
忽然间感觉我身体的某种东西在冲撞,它驱走了心头的那一丝丝忧郁,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只能静静地守在这一方寸小天地里,在西安的家人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给国家的防疫工作添乱,有信心跨过这段在疫情的日子,也是对这场战役中一点小小的贡献呀!
窗外微风已经停了,楼顶上灯也熄灭了,长夜将尽,夜色依然朦胧,路上没有车,对面那幢楼上还亮着几盏灯光,灯光的深处都是人间的烟火,夜晚值守的,奔波在抗疫路上的人,风雪之夜,会更加辛苦。因为,事过境迁之后,我、你、他,或许都会慢慢淡忘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请记住那些苦难,记住那些丑恶,记住那些善良,记住那些奉献,还有疼痛教训,更要学会感恩!
为着平凡而必须休息。我关了灯,有一种压抑释怀后快感,平静地躺在床上,默默地告诉自己,明天的天气无论怎样,都要微笑着面对。
12月23日夜写于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