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到阳朔的沿途所见 (散文) ——桂林旅游之一
一
这次的桂林之游,本在我和宝宝外出旅游的行程安排中,计划是在黔东南西江苗寨后,折转怀化直奔桂林的。但在即将开始行程前,接到某著名保险公司电话,我家宝宝被作为VIP贵宾,特别邀请前往桂林免费旅游,我也作为佳宾家属,一同享受免费旅游待遇,而且必须先回家再一起乘旅游大巴出发。所以,我们就只好先行结束了黔东南之游,从凯里转道回沅江等待,后在返回途中又接到通知,出发时间比预定期推迟了近一个星期。
出发这天,本定好时间是六点半开车,我们六点钟就到了集合地点。可是到了七点半,人车才到齐。我对宝宝说,叫你不要太急吧,我就知道这样的集中乘车,推迟一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宝宝向来守时,无论什么约会和活动,从来就没有让别人等待过。几十年的工作作风,有时在家里也用上了,弄得我这个大宝老公,不着急也不行。有时候,急是好事,有时就不免丢三落四了。这不,一个湘西和黔东南之游,带出去的自动收缩雨伞、雨衣、乘车瞌睡脖颈圈、照相自拍杆,回来前都改姓了。减负吧,旅行箱实在也太沉了。
二
我们乘坐的旅游车从沅江出发,一路前行。上午9时许,在经过湖南双峰县高速路服务区时停了下来。一下车,就见到一块大牌子:国藩故里,女杰之乡。湖南双峰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人文资源突出。三国蜀相蒋琬、元朝大学士冯子振、明代大理寺右评事贺宗、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辛亥革命先驱禹之谟、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新中国第一任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王憨山、抗日名将宋希濂等名人志士都诞生在双峰这块土地上。
生长于湖南双峰县的曾国藩,这位晚清名臣、湘军统帅,历任过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追赠太傅,谥号文正。曾国藩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经世致用之学,大力倡导学习西方,开展自强新政运动,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风云人物。
中华百年涌现的众多杰出女性,双峰就有多名,被全国妇联命名为第一个“中华女杰之乡”。她们是:葛健豪,曾国藩之后,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五十岁时求学长沙并伴子女(蔡和森、蔡畅)赴法勤工俭学,被传为佳话,当时舆论界称誉她是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后人尊称她为“女中豪杰”、“革命的母亲”。蔡畅,葛健豪之女,蔡和森之妹,李富春之妻,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长征时期年龄最大的女红军,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和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向警予,蔡和森之妻,在有迹可循的史料中她是中共唯一的女创始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唐群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女权运动领袖,女权主义先驱,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功臣、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曾国藩的堂弟媳,被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秋瑾,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婆家湖南双峰县荷叶镇,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与唐群英、葛健豪“情同手足,亲如姐妹”,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以前还真的不知道湖南双峰县是这么一个出名出色的地方,一直无缘来此瞻游,实为一大憾事。这里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神秘的乡间侯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胜地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和蔡和森纪念馆;有奇峰林立、风光旖旎的南岳七十二峰之少祖九峰山;有洛阳湾的古今风情、药王庙的鬼斧神工,有雷峰山的肉身神寺等旅游资源。
下午14点,旅游车载我们来到了湖南与广西交界的新圩镇。新圩位于广西灌阳县,这里曾发生了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第一仗新圩阻击战。87年前的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的11月27日,从新圩这里开始的一场血战湘江战役,红三军团的指战员以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数倍于己并拥有飞机、火炮优势的桂军血战几个昼夜,坚持到最后一刻,数千红军血洒战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保证了中央红军的左翼安全,是中国革命史上事关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而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的首战新圩阻击战,就发生在新圩镇及以南区域。我们一行50多名游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并参观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一进纪念园大门,就见一杆巨大的上着刺刀的步枪,昂然挺立在广场中央,这就是新圩阻击战纪念塔,后面是一顶巨大的红军帽,下面就是红军纪念墓。广场左面,是“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在陈列馆的左下空旷地上,就是著名的“酒海井”,立有一石碑,上书“新圩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几个大字。
进入“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可看到这样的前言: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的重要一战。参加新圩阻击战的红军部队,担负保证整个红军队伍左翼安全、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过江的重任。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以高度的革命觉悟和严格的纪律,坚决贯彻“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的指令,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作战任务。新圩阻击战体现的服从大局、勇于担当、坚忍不拔、对正义事业的必胜信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新圩阻击战,在红五师20岁的“娃娃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的率领下,红军3个团又1个营3900多人,顶住了国民党桂军第十五军代理军长夏威率领的桂军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七军第二十四师及第七军独立团,共7个团1万多人的进攻,付出惨烈代价,伤亡3000多人,其中红五师参谋长胡震和第十五团团长白志文、团政委罗元发及多数团、营、连、排干部的热血洒在新圩这块土地上。在4天3夜的新圩阻击战中,红军先是以2个团加强炮兵营顶住桂军7个团的进攻,后来是红军1个团拖住了桂军7个团的追击,完成了确保中央红军左翼安全的艰巨任务,保证了中央纵队和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新圩阻击战,完成了掩护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的任务,突破了国民党蒋介石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在中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新圩阻击战期间,红三军团在此设立了战地救护所。由于红军撤离时仓促,在这所战地救护所里的100多名红军重伤员来不及撤离和转移,被桂军民团用棕绳捆住伤员的手和脚,残忍地丢进了连通地下河的“酒海井”中,全部壮烈牺牲。酒海井下的地下暗河一直无人探寻。上个世纪80年代,灌阳县遭遇大旱,政府派人抽取酒海井的地下河水,当时就抽出了许多牺牲红军的白骨,还有捆绑红军的绳索。令人悲愤!2017年8月13日,灌阳启动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勘探打捞工作。9月16日,灌阳县将井下发掘出的骸骨运送出井,一些骸骨有的被棕绳捆绑,同时,还从井里清理出局部腐烂的黑色打结棕绳,和被棕绳捆绑后留有清晰痕迹的坠石等。
新圩阻击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红军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勇挑重担的政治觉悟、英勇赴死的牺牲精神、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习近平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新圩周围的所有山顶,全部都插有红军军旗。这是在号召人们,要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懈努力!
三
下午17点许,旅游车进入桂林辖区。车上原来的导游被换下,上来一个桂林本地的女导游,她自称姓杨,并调侃说,在桂林,对那些被称为贵客的人,叫作“狗肉”,她要我们称她为“杨狗肉”。说实话,这个“杨狗肉”容貌不怎么样,但说话还有些套路,在她介绍的导游说辞中,根本就没有别人插话的机会,她是一连贯地直说下去的,管你听不听得明白。
在行进的汽车中,我们一边听“杨狗肉”介绍桂林,一边透过车窗玻璃,沿途欣赏不愧被称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那些突兀而起的高山,似远似近,似雾似清,犹如一颗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天地之间,峭壁悬崖,青松翠柏,令人目不瑕接,眼花缭乱。
下午18点许,旅游车来到桂林阳朔遇龙河边,作短暂休息。一块巨大的刻有“遇龙河”三个大字的石头,竖立在我们面前,石下雕有“美丽阳朔”四个苍劲有力的箓体石印章。前面是遇龙桥,桥下遇龙河的水流清澈明亮,远处错落有致的高山和天空白云被倒影在水中。史料载,遇龙桥是遇龙河上一石拱桥,位于白沙镇遇龙村旁,明代所建,桥长60米,宽5米,高9米,跨度18米,全用石头砌成,未用灰浆,历经数百年而无损,是阳朔县重点文物古迹。
我们站在遇龙桥上,可见到遇龙河水上有一些竹筏在划动,那是专门来此漂流的水上游客。翻开百度百科看见,遇龙河景区是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的一条河段,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树工农桥的一段,长约16公里,常年水质清澈,水流缓缓。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形态万千,江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树木繁荫。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主要景点有:犀牛塘、五指山、朝阳寨、仙桂桥、遇龙桥、归义古城遗址、汉墓群、东晕岩、八仙过海等近20处。
可惜,我们被导游安排时间是紧紧满满的,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好好在这里欣赏看看,打卡照相后,就要立即赶往本次到桂林旅游行程的第一个景点阳朔金水岩溶洞。
这就是随团旅游,不可能有自由的游览时间。尽管我们是第一次来桂林阳朔,第一次看到这些迈不动脚步的景致,也只能是听从导游的指挥,只停留了几分钟,就恋恋不舍的离开遇龙桥。
您写实的游记,描写清晰,读者如同亲临游览。您爱国的情怀和感情,引得读者和您同情!为您点赞!(@ ̄ー ̄@)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