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真】桐城之行(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真】桐城之行(散文)


作者:阿静 布衣,35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03发表时间:2021-12-31 10:12:47
摘要:见证乡村振兴风采,歌颂美丽乡村风貌

【宁静·真】桐城之行(散文)
   桐城,有着千年“文都”之称,它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深秋的最后一天,我跟随安庆作协小分队来到这个位于安庆之南的古城。
   当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盘旋时,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望着车窗外,一排排太阳能发电路灯挺立在道路两旁,每一个路灯上都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处可见醒目的振兴标语。放眼望去,群山环绕,层林尽染,虽是深秋,暖阳高照下的山间,将这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目光所到之处,皆是如画的美景,我肆意饱览,想要将眼前的一切刻在脑海里。
   车子顺着山势七拐八拐,像甲壳虫一样灵活地穿梭在群山峻岭之中。对于习惯生活在平原的我来说有些不太适应,一路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司机师傅倒显得轻松自在,车子平稳匀速行驶中,他略带感慨地说:“现在宽阔的公路代替了以前高低不平的山路,回想以前,尤其是遇上雨雪天气时,出门都是一脚泥,难以行走。真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扶贫,修路改造后,如今出行太方便了。你们看,我们这里还有公交班车呢!”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我们看到迎面驶来一辆高大漂亮的公交车,路旁还设立了简易的公交站牌等候区。从同行的干部口中得知这些公交车长年都是处于亏损运营,在政府的补助下,才能有条不紊的解决村民出行的问题,这对山里村民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没有在这块土地成长过,对于他们过去的生活无法亲身体验,但我能从大家的话语中,沿途的所见中,感受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告诉来到这里的人们,乡村振兴不只是口号,而是脱贫攻坚战的累累硕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些大山里的美丽乡村。
  
   二
   我们一路交谈甚欢,车不知不觉就驶到黄甲镇的向阳村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事先拟好的采风行程,这是我们的第一站。向阳村,果然如它的名字一般充满阳光。秋日里,阳光不温不燥得照射在这个小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抬眼远眺,万山红遍,五彩的叶子或挂在枝头或飞在空中闪着斑驳的光色,而那排列在山腰的一棵棵茶树却依然青翠不减,还有些许茶花如白玉般点缀其间,我站在暖阳下深吸一口气,深深的草木气息和淡淡的茶花香气萦绕鼻息,令人心旷神怡。脚下干净整洁的公路弯弯曲曲地通向每一户农家,但不是我印象中的那种简陋农家小屋,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复式楼,顺着山势三三两两矗立其中。我望着眼前的一切出神,这哪里还看出是贫困山区?分明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嘛!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徒步向前,沿路考察。正值阳光明媚的午后,村里的小商店门口聚集着一群老人们晒太阳,他们围坐一起拉着家常,时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那洋溢在脸上的幸福笑容,比门前那几株殷红的鸡冠花还要吸引人。看到我们走过来时,村民们热情地招呼着,一番交谈后,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脱贫后的向阳村民们那幸福安定的生活。而这幸福生活的来源离不开政府大力扶持的特色产业——黑木耳种植。原来向阳村有种植椴木木耳的历史,第八批驻村工作队进驻调研后,决定拾起传统产业,振兴乡村。听说木耳正是丰收时期,大家兴致勃勃前往。
   来到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明亮的晒棚,一层层晾晒网上密密麻麻铺满晒干的木耳,让进来参观的人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在晒棚的另一边是大片大片还未采摘的新鲜木耳,走近一看,一根根菌棒上全身布满黑色的小木耳,娇嫩而水灵,阳光下它们是一个个生机勃勃的黑精灵,而在村民眼中,它们是带大家发家致富的法宝。
   离别向阳村时,我再次被一幅巨大的标语吸引住,上面印着红色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几个大字在青黄的树杈中格外突出,在政府的带领下,本就风景怡人、民风淳朴的向阳,既保留自己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又展现了最新的一面。这个处处透着静美的乡村,谱写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新篇章。
  
   三
   我们继续驱车前往下一站——黄铺村。与秀色田园的向阳村相比,黄铺则具有一种诗意般栖居的梦境之地。刚到村口,这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画卷就铺在我们的眼前。从村干部的介绍中得知黄铺村位于黄甲镇大山深处,千年黄甲铺老街所在地,元明时期属桐城日就乡,地处桐西古道,车马商贾往来不绝,店铺繁盛,因此得名。沿着黄铺河畔,我跟随采风小组畅游在这美丽的画卷中。那浅浅的河流清澈而透明,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几只调皮的鸭子嬉戏在平静的河面,时而戏水打闹时而静立不动。我忍不住踏上了青色的搭石,水中不仅有我清晰的身影,还有“骑”在白云上的鸭群;那路边盛开的菊花,金黄灿烂,墨绿的叶子衬托着明艳的花朵,红黄相间,生机盎然,丝毫不逊春日的百花;那一排排、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农舍镶嵌在翠绿的竹林、金黄的银杏中,青瓦恋白墙,烟火在人间;甚至那沉淀岁月的石槽,光是静默躺在路边,也掩饰不了它的古朴素雅。相信到过这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黄埔村的美不是“一处”,而是“随处”。
   正当我深深沉醉于这个美丽的乡村,路遇一位坐在桥头拔鸭毛的大爷。我们打趣说:“这就准备过年的腊货了?”“是准备今晚吃的呦。”大爷精神奕奕,笑声爽朗,“哈哈,不用等到过年的!”是啊,村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是好日子。政府制定了一条适合村庄发展的好路子,经过精心“打磨”,才有了如今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幸福的黄埔村。
   我们继续一路南行,当车行驶到村庄南部的牯牛背水库时,大家纷纷停下来,不禁驻足欣赏起来。远处山峰耸峙,黛青色的山峦层层交叠,将碧波荡漾的水库环抱,夕阳斜照的水面,轻柔地漾起金波,整个水库好似一块闪闪发光的翠色宝石。近处这些深秋里的树叶,有的枯黄,有的青翠,为碧绿的湖水更添加一份秋意的渲染。呈现在众人眼前的仿佛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站在平湖秀色最佳摄影点,我们用相机记录下这幅美丽的画卷。
   眼见夕阳逐渐西斜,为了捕捉到更美好的镜头,大家走下坡来继续摄影。直面湖水时,眼前的景象更令人心动,水面跳动起粼粼的光斑,远处的小渔船载着绯红的云霞慢慢荡过来,归巢的鸟儿悠然飞过湖面,清脆的鸣叫声越来越远,难怪旧时有歌谣云:“龙眠山月印万川,二分明月照黄铺。”当我们陶醉于夕阳余晖下的湖水而不能自拔时,岸上的姚主席用相机将我们的身影定格在这幅山水画中,就在此刻,我们完全将自己的身心都留在了这里。黄铺,无论素雅的山水,还是休闲的村庄,无不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度假。这个桐城市的后花园,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归属感越来越强。夜幕降临,我们在山中休憩,但风光旖旎、山水秀丽的黄铺仍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四
   带着这份满足的惬意,第二日我们来到了三新村。没想到这日正是立冬,天气骤冷,凛冽的寒风夹着冰冷的雨水,给我们采风的路程增加了前行的困难,但大家采风的热情丝毫不减。来到三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屹立在大山之中,在风雨中看起来多了一份坚毅。阴冷的天气让大山看起来更加寂静冷清,再加上风雨笼罩下更显得朦胧阴暗,这让我顿时好奇,这大山里有什么能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枷锁呢?听完了书记的介绍,原来小小的香菇、木耳和有机茶叶撬动了经济的杠杆。2014年在香菇大户的带动下,这里成为香菇出产的重要基地。我们不顾寒冷,在雨中参观了香菇大棚种植基地,一走进大棚,淡淡的菌香就扑鼻而来,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只见菌棒里冒出一个个圆圆的褐色小香菇,像一顶顶撑开的小雨伞,那可爱的模样真让人爱不释手。三新村的村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依靠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极投入香菇的种植。眼见香菇长势喜人,大家的笑容也更灿烂了。小小的香菇,充分调动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更帮助了村民走上了富裕的生活。
   提起茶叶种植,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著名的桐城小花,而它的核心产区就是在桐城的杨头村。因为天气恶劣,我们没有办法继续上山到杨头村考察,杨头茶叶合作社的创始人王忠平书记主动来到三新村,专门向大家讲述了桐城小花的一段发展历程。这里产茶历史悠久,早在300年前就以茶为主,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小花茶品质优越,一度成为高端茶品。可是在上世纪末遭受了发展的困局,曾经拥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杨头小花茶叶,品质和销量持续下滑,村民收入少,不少家庭陷入穷困。但是,果敢坚定的村民们面对困境勇于谋出路,王忠平书记就是这样一位有胆识、有创新意识的领头人。眼见大家和自己一样陷入困境,夜不能寐的他辗转反侧,想起从网络上看到浙江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他灵机一动,便连夜写出了合作社草案。
   经过不懈地努力,2006年初春,合作社终于成立,这也是全市成立的第一家有机茶叶合作社。合作社提出所有的茶农必须要接收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虽然大家从王忠平书记的合作社草案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是合作社制定这样的统一茶叶种植和采摘标准,还是让不少人难以理解。合作社在管理过程遭到了质疑,王忠平书记顶住压力,排除非议,坚持生产绿色有机茶叶,他和茶农经历重重困难,用坚韧的汗水换来了具有杨头特色的有机茶。时至今日,杨头有机茶在各级评比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茶农收入不断增加,曾经贫困的帽子在青翠的茶园里摘下。这累累硕果离不开杨头村民们团结一致、勤劳肯干的品质,更离不开王忠平书记那开阔的心胸与胆识,他用脚丈量土地,带领大家深植这片茶园,用自己的智慧与创新精神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五
   短暂而又紧凑的两天采访行程结束了,我们冒着风雨返程。这个冬天就这样悄然莅临,立冬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是一个轮回的休止,也是又一个轮回的开始。这不就像我们看到的乡村一样吗?不论是美丽淳朴的向阳,还是山清水秀的黄铺,亦或是敢于突破与创新的杨头与三新,它们秉承桐城文脉的积极创新风格,以努力进取的拼搏精神,大声唱响这首脱贫之歌,而它们所有迸发出来的力量和勇气都来自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些大山里的乡村一定会展示出更加美好的一面。

共 39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桐城历史悠久,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它位于安徽省中部,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衢之地,更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和合肥经济圈南翼门户城市。作者随着安庆作协小分队来到桐城采风。散文的开头点明了采风地点,然后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桐城正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桐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采风行程的第一站是黄甲镇的向阳村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有政府大力扶持的特色产业——黑木耳种植,桐城的百姓们通过勤劳致富,许多住户都盖上了复式楼。与秀色田园的向阳村相比,采风第二站黄铺则具有一种诗意般栖居的梦境之地。这里主要是旅游打造景点。黄埔村给采风团留下的感受是,它的美不是“一处”,而是“随处可见”。 这次采风对于作者而言是有很大收获的,在这里感受到了桐城百姓积极创新风格、努力进取的拼搏精神。散文在行文布局上结构严谨,其间还穿插一些旅游景色,让作品有了更高的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升华。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冬安。【编辑:开心的秋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1-12-31 10:14:15
  桐城之行蕴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随着作者走心的文字,读者感观了在脱贫政策下的改革新貌。
回复1 楼        文友:阿静        2022-01-06 08:18:20
  感谢老师的精彩编按,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12-31 13:33:34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阿静        2022-01-06 08:20:40
  感谢老师的推荐!继续学习!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1-12-31 14:24:04
  知道桐城,还是从地名大会得知的,嘉宾中有位桐城胡阿祥。这次随着阿静老师的文笔,又见桐城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喜悦和开心。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阿静        2022-01-06 08:22:50
  欢迎老师来桐城,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的。
4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2-01-03 09:29:22
  细节描写到位,内容令人感叹。在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拜读,元旦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阿静        2022-01-06 08:23:40
  感谢老师点评,祝冬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