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缘】情牵西安(散文)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住着某个喜欢的人。”我以为,牵挂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住着对我而言胜于生命的人。秋冬以来,本身没有灭绝的新冠病毒又频露头角,此起彼伏,先是兰州,后是西安,对我而言,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着,一方面是让自己的生活有了诸多不便,最主要的是那里有我牵挂的人,特别是古城西安。
弟弟一家和儿子均在西安,自十二月九号第一例向某确诊后,似乎断断续续不停出现确诊病例,因为弟弟和儿子的原因,西安疫情就成了我每天关注的焦点,只要数据公布有变动,我第一时间就会看到。此时,弟弟,儿子他们还在忙忙碌碌地上班,总觉得患者不过是凤毛麟角,之前也有过先例,距离他们似乎还很遥远,并没有当成一回事。我也只能打个电话,让他们上下班途中注意个人防护,不要在外面吃饭,不要乘公交,坐地铁之类的家常话,以表关心而已。随着此后疫情的不断蔓延,我开始紧张起来,儿子却反过来安慰我说,没那么夸张,人该干啥都干啥着,不用太担心,他也只是两点一线,单位与家之间由电动车载着包裹严实的自己一个人完成,根本没有接触别人的机会,单位天天消毒。但我总是把担心挂在嘴边,特别是发他微信不回时,一个电话便直接过去,倒让儿子觉得我紧张的有点过头。
到了十九号,我打电话过去,儿子说他今天休假,正在超市里买东西,说人家都在买,他也买些面、油之类的,以备急用。随后,我又给弟弟打电话过去,他也在外面买东西,我让他们多存些。后来,儿子把存满的冰箱打开让我看,我好像心安了许多。二十号,确诊人数持续上涨,我所有的担心都只能寄托在电话上,弟弟说,他们继续上班,但必须得有四十八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由于单位人多,外面浪费时间,他们直接到单位上做,而且是封闭式管理,让我不要担心。儿子说,单位领导让他待家里,别乱跑,看情况再说,二十三号这天儿子去上班,说是晚上将要封城,他提前下班回家。他又去买了些蔬菜和生活用品,同时,他也让舅舅多买些,怕封控后买东西有困难,我还叮嘱他多买些粉条,腐竹之类的干菜,以防万一。儿子还是不以为然的说,没那么严重,不过是几天的时间,他买的都快够吃半个月了,当然,我没有办法帮忙,再好的遥控器也有失灵的时侯。
平日里儿子工作很忙,早出晚归挺辛苦,他一直抱怨假期太少,连睡个好觉都成了奢侈,这下封控还好,让他有了好好休息的时间,也有时间让他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拼装加工模型,做些好吃的饭菜,我不置可否地笑笑。
封控以后,我打电话问弟弟,他那边情况怎么样。他说,不要紧,小区周边暂时安全着,这倒在其次,他还主动做起了志愿者,说是疫情防控需要的人实在太多,不去不行么。我既担忧又心疼,弟弟前一阵子有病,住了十几天的院,医生说要静养两三个月,没想到,此时的他,也当起了“大白”,而且还得面对寒冷的天气,真是难为他了,但他似乎很自豪,特地晒了几张照片。说真的,我也能体会到,封控区内的人们没有自由,甚至缺吃少喝,这些志愿者不仅要在寒冷中奔波,还要面临病毒的危胁,也是挺不容易。诚然所有人都希望疫情早点结束,但只能是所有人形成合力,互相帮助,共度难关。
刚封控的前两天,儿子感觉挺好的,做饭,做模型,生活挺悠闲的,就是两天按时下去排队做核酸,除此之外,再没有下楼的理由。待过三四天之后,说上班还是好,至少还可以呼吸些新鲜空气,静静地呆家里吃喝没味道,没事干了还无聊。有些事,没有经历,终究是没有对比的。
到了二十九号,距封控已过去一周,我打电话问弟弟,有菜吃不。弟弟说,政府送的菜已到了他们小区门口,他正准备派发呢,让我不必担心,菜有了。我又打电话问儿子,儿子说他们小区没动静,他有菜,不要紧。三十一号,儿子发来了视频,说是政府免费给他们送来了菜,让我过目一下,不要成天操心了。我一看,菜新鲜不说,种类还挺多的,虽然是些大白菜,红白萝卜,洋葱,土豆,笋等家常菜,但足足一大包,按我平日做饭用量,至少可以凑和两个星期的,这下,我感觉放心多了。
自西安疫情发生以来,许多事情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先是自称“我不是平民,我在美国呆了七年”的某女士不服从小区管控,引起网友指责,我们抗疫之所以成功,还不是因为管理到位,措施强硬?如果多冒出几个某女士,后果自然可想而知。又出现了“徒步哥,单车哥,泅渡哥,翻塬哥”再度成为让人的口舌折腾成五花八门。接着,一男子外出买馒头遭打,两名保洁员因偷菜被开除又被炒得沸沸扬扬。其实,疫情之下,人人都不容易,特别是那些滞留在城内的农民工,在校读书的学生,没有做饭条件的单身汉,无不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早已有过经历,这次应该有所准备,也从中应该学习点什么,毕竟,就像有人说的,病毒与人类从来都是共同存在的。封控之中,只有人人抱团,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共渡难关,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困难之下,感动也在身边不断上演。一位阿姨,看着断粮的几个小伙子,硬是拽来吃饱了噪子面;一位医生,通过视频指导患者家属为老人顺利拆线;一位位志愿者,在寒风中为居民认真地分发着蔬菜……一场突然到来的疫情,见证了人性,也见证了真情。这么大的一座城,这么多的人口,况且这次还有滞留在城内的大量农民工,正在上学的学生,要想一下子让所有人被安排得妥妥帖帖,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疫情马上就会过去。
至此,我每天的第一件事,便是关注官方通报西安每天新冠确诊人数,人数增加了便会心情郁闷,人数有所减少便会高兴半天,似乎我的心情都在随着西安疫情的变化而变化。弟弟住在航天基地那一带,儿子住在雁塔区大寨路,都让病毒包围着,虽然弟弟忙着做志愿者,儿子也时时下楼核酸检测着,他们都说让我放心,防疫工作做得这么到位,我不用担心,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可我总是把目光投向古城西安,每天问儿子做的啥饭,有没有吃的之类,之前他根本不太会做饭,我曾认真地教过他,他总是找借口,工作忙了有饭馆,有外卖,做不做都饿不着,这次真是不做不行了,特别是嘴馋的他,还不得不学着变些花样。排骨炖得凑和,就是没点颜色,酿皮第一次做,不太筋道等等,不管怎样,都不至于饿肚子,虽然经历了一场大考验,也让他学会了生存,体会到了做好一顿饭的意义。新年的四号下午,他说有希望了,超市开始送菜,想吃啥还可以做得任性些,看来疫情很会就会过去的。
对于突然而至的疫情,让外围的我们紧张不已,而身处其中的他们,似乎都很镇定,随着新增人数的递减,相信一切都将步入常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按下暂停键的那一刻,引来那么多关注的目光,有送菜送面的,有送防疫物资的,有捐款的……大家都在努力,大家都在高呼“西安加油!”,我相信,西安解封就在眼前,一切困难都将过去,迎来的又会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西安,一个生龙活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