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树,木器及其他(散文)

精品 【流年】树,木器及其他(散文)


作者:一朵怜幽 进士,1086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91发表时间:2022-01-06 14:11:57

【流年】树,木器及其他(散文) 我认知以及记忆中的乡村是由土、水、树构成的。木生于野,安于室。在我的记忆中晃荡着岁月惊奇的故乡老屋,最主要的元素也是木,有着横闩的双开木门,挂着蒙尘红绸的房梁,木桌、木凳、木床、木厨、木箱、木桶、木碗、木锹、木火箱,以及整齐堆码在墙角的那一摞劈好的木柴。那些从大地之上生长出来的树,起初是有标签的,椿树、松树、杉树、杨树、构树、泡桐树等,经过木工匠人的手,成为木,再成为一个个生活用具或农具,它撕下了身上的标签,以最具有温度的方式,存在于乡村,存在于游子的记忆中,毕竟,记得一扇木门,比记得一棵森林里的树要深刻得多。
   前阵子,我去过另外一片“森林”。在这片森林里,关键词有这些:铜陵、犁桥水镇、老街、流水、青石板、粉墙黛瓦、古戏台、老绣楼……
   想象力和我一样丰富的人,此刻脑海中一定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水墨图景。在铜陵,有一个叫犁桥水镇的地方,它被誉为小西塘,徽派的粉墙黛瓦马头墙,恬静悠长的青石巷,蜿蜒曲折的流水,源自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建筑,这幅画核心的东西是木,是古旧,是时光的另一种表达。
   与古罗马、古埃及文明中以石材为首选不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选择了以木为伴,衣食住行,无不来自木材。与石头不一样,木传递给人的是温暖、质朴、柔和,像中国人的秉性。中国人与木头朝夕相伴,创造了一千多个与木相关的成语,几乎囊括了木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康熙字典》里,木部造字也有一千四百多个,可以说,木是贯穿中国文明史不可或缺的物件。
   初入老街,看宣传纪录片的时候,大家围桌而坐,虽然屏幕上的风景、数据、信息、音乐扑面而来,我的注意力还是被那面三十米长两米宽的原木长条桌吸引了,见过一些比它小一号的桌子,大都是一棵有着几百年树龄的老树剖开,保持树的不规则造型,以木墩做腿,经过抛光,上水性漆,能清楚看到树的纹理和自然形成的疤结。那面桌子却是由三棵树组成,桌面上分布着均匀的两列蝴蝶榫。我对中国木匠工艺中的榫卯艺术很感兴趣,曾经搜罗来有关木匠技艺的纪录片欣赏观看,并认认真真做过笔记。木工祖师爷鲁班的诸多发明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各式各样复杂的榫卯结构。
   在成为桌子之前,这是怎样的三棵树?生长在怎样的地方?它们的籍贯是否一样?仅仅是这三个问题,就够我神游一阵子了。
   一棵树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会以怎样一种面貌示人,不管它是一个人独居,还是群居,都只是贪婪地吸收阳光与雨露,在阔大无垠的时间面前,一点一点丰茂自己。
   我给过很多树拥抱,比几十年来给人的都多。小时候,胆子很肥,天擦黑了,一个人提着一篮子蘑菇、蕨菜或者毛栗还在山林中奔走,也无所畏惧,只是偶尔会被突然扑棱着起飞的野鸡给吓一跳。那是因为我在面对树木和森林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感觉前生的自己很可能是一棵树,树是什么品种无关紧要,但一定是长在黄沙旷野之上独立的一棵树。我能感受到斗转星移,瞬息万变时,树的视角是怎样的超然。对于自己是一棵独立而孤寂的树的想象,源于潜意识对名字的解读——“卓尔不群”。长大后,才明白卓尔不群的真正含义。于是又想象,我虽然孤寂地站在那里,但将自己站成了另外一棵树心中的风景,那或许也是同样孤寂的一棵树,遥遥相望是我们的宿命,但泥土之下的根须都在努力朝着彼此生长,寻找生命的意义,之后,我们形成了一整片森林。而我,也不再去强调自己是卓尔不群的那一棵,而是万千树木中平庸的一棵,但却是有思想的一棵。
   我父母在老家的财产,除了老屋和田地,还有很多树。老屋门前,生长有三棵香椿树;厨房屋后,有一棵杏树,有一棵会生长出黑木耳的枫杨;稻床旁边,有一棵楝树。我们家还有松树林、杉树林、茶园、竹林。虽然离开它们很多年,但是那些和它们有关的记忆却烙印在我的生命之中了。于是,相较于那些金银翡翠、青铜铁器、粗细陶瓷的古物,我在木头面前,想象力才不至于被束缚,从而透过木头去看一棵树,或者是一片森林。或许是因为我常常将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也因为我喜欢去追溯某个思想碎片形成的契机与源头,以至于我在看到木器的时候,会自然想象彼它在成为此它之前,是怎样一棵树,又生长在怎样的森林。
   如果问我最喜欢的树是什么,大概是银杏。喜欢它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满地翻黄银杏叶”的景观,而是喜欢它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的“古”,去贵州福泉看那棵5000岁的古银杏,是我的人生计划之一。
   树可以依赖水土、阳光,以及长长的时光去丰盈自己,但成为木器后,是借助长长的时光在自己身上刻画历史。
   记不清在多少不同的地点,看到过多少不同的木文化了,博物馆、民俗馆、纪念馆、古镇、老街等,似乎一切可供参观的地方,都有木头的身影。不管是年老的木头,还是年轻的木头,它们都以相同的姿态示人——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我们一群贴有作家标签的人涌入犁桥水镇老街,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用探寻的目光抚摸着分布在青石板道路两边的有序或无序的木结构建筑:戏台、绣楼、古钱币博物馆、大驮小重梁阁楼,有着高高柜台的典当铺。我恍如穿梭在另一片森林,体会着曾经在森林中才有的那种“我是一棵树”的奇妙感觉。
   他们说,老街上木质建筑上的建筑用料,全部为收集而来,皆为明清时期之物,经过时间的剥削,并无腐败之意,再经过还原、修复、重建,像厨房是一个家的心脏一样,它们成为了犁桥水镇的心脏。
   “木器虽不能如金银玉石器类历经百千年光阴,还能心闲气定如古刹高僧,年岁越长,越能显现它的内涵,但它仍以自己极致的静默,斑驳的颜容,独有的岁月沉香,标示出更高更超脱的存在是何种样貌。”这是五年前我的散文里面的句子。在我的故乡庐江,一位有古旧情怀,忧患意识的人,他斥资建立“桃花岛”,种桃树、修建民俗博物馆,全国各地收集古旧之物,给它们一个安定的家。相较于博物馆里的名画紫砂、玛瑙银锭、青铜宝剑,我更倾心于那些木器,那些还带着自然气息、旧主人余温的木器。当见到有序陈列在那里,很多已经成为历史名词的农耕用具后,我写下了那篇《木质沉香》。
   “你知道吗?犁桥水镇这个老街的投资者,也是我们庐江人。”另一位庐江籍同学惊喜地告诉我他刚探听到的消息。
   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树与树很多都是相似的,木器与木器之间都是相似的,很多情怀也是。
   在那片少见青绿,斑驳古色为主的“森林”中,我能感受到那些木结构的心跳,穿过长长的岁月,带着古老的感动,一下,一下,又一下,清晰而有力度。

共 26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村是由土地、河水、和树木构成的,尤其是南方的农村。南方农村房屋大都是用木头建造的,木制阁楼,木制戏台,木门,木窗,木床,木勺,木凳,木盆等等,这些木制的生活必需品与人朝夕相处,相伴一生,让人有种置身于大森林中的感觉。所以,我们的先祖,创造了上千个与木相关的成语,有文化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在《康熙字典》里,仅木字旁的造字就有一千四百多个。“木是贯穿中国文明史不可或缺的物件。树与树很多都是相似的,木器与木器之间都是相似的,很多情怀也是。”使木成为了一种文化。这篇美文,立意厚重,用木,这个抽象的字眼,向读者诠释了,它的用处广泛以及人类对它的依恋。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10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1-06 14:14:44
  木这字看似抽象,却应用广泛,还有深远的历史,感谢作者分享!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一朵怜幽        2022-01-07 21:15:58
  谢谢玫瑰姐编按。辛苦了,祝一切顺意。
2 楼        文友:风逝        2022-01-07 18:50:04
  总能从身边凡俗的事物衍生出不尽物象与意蕴,怜幽的思维别致发散,思想敏锐深刻,令人艳羡。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一朵怜幽        2022-01-07 21:16:57
  谢谢风姐姐来读,这个是作业,惭愧,很久没写散文了。问好。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1-09 23:17:5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01-11 22:18:21
  怜幽的文字有质感,篇篇厚重,读来总有出乎意外的感觉。由木而木器而情怀,思维发散开去,却又共有一个紧密的内在,那是对家乡、对老街深沉的爱。
闲云落雪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