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母亲的收藏品(散文)
母亲晚年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身患多种疾病,最严重的是脑萎缩。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身体有诸多不舒服,但是阻挡不住她经常到户外就遛弯。每次出门就会顺手收集一些现在年轻人视为垃圾的废品。她把这些东西带回家珍藏起来。母亲去世以后,弟弟们从她房间里收拾了许多没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如今没有人需要了,而母亲却尽心尽意地收藏着。透过母亲的收藏品,可以看出母亲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都有些什么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缺失给母亲造成了什么样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以看出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以父亲父亲微薄的工资收入,母亲只有精打细算,珍惜一切物资,才能养活我们,这是多么不易呀!母爱的力量何止是水滴石穿!
一、树枝和木棍。在母亲残存的记忆中,居家过日子是需要柴草的,做饭取暖都离不开柴草,而树枝和木棍是最好的柴草,于是母亲只要看见这些东西就止不住地捡回家来,已备生活之用。母亲的少女时代就是一个烧火的丫头,她懂得柴草对于居家过日子的重要意义。那时候寒冬腊月,母亲背着一个花篓,到阳坡地带去搂草,拾柴火,中午回家的时候,背的柴草像个小山一样,远处看,不见人影,只见柴草。出嫁到婆婆家以后,每日去山坡上割草,用一根扁担挑起两垛茅草,回家晒干后做饭的时候当柴草烧火。所以,在母亲的脑子里对柴草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不能目睹柴草被浪费、被扔掉,遇到路边的树枝、木棍,在母亲的眼睛里那是优质的柴草,决不能任其浪费。就这样,母亲老年以后跟着弟弟在现代化的城市里生活,却不能忘记拾柴火,拾回家的柴草也用不着,成了收藏品。
二、袋子和书包。我小时候读书没有钱买书包,母亲用碎花布给我缝了一个花书包。我们家姊妹多,害得母亲每年都要想办法弄点布缝制书包。那时候如果有个旧书包就成了宝贝。可是如今的孩子们,书包还半新半旧的就不要了,扔到垃圾桶里。母亲经常去翻垃圾桶,看见这些半新不旧的书包,就捡回家,一边往家走一边说:“这书包好好的,怎么就丢了,拿回家给我大闺女用,大闺女的书包破了,补丁摞补丁,该换一个啦!”和书包有同样功能的袋子,也是母亲收集的对象,她感觉那些袋子可以当买菜兜,于是经常将人家扔到垃圾桶的包包捡回家。有一次,在一个旧包包里翻出100元钱,害得母亲在垃圾桶边上等到天黑,她认为,失主一定很着急,所以她要等着失主来找钱。弟弟对母亲说,能把这么漂亮的包包扔掉的人一定不差钱。母亲就是认死理,非要还给失主。没办法,只好送给了警察叔叔,母亲才肯回家。母亲那颗纯洁的心,放不下不属于自己的100元钱。她很穷,但是品格很高贵!
三、毛绒玩具和布娃娃。我们小时候没有买过玩具,也没有布娃娃。母亲经常用碎花布给我们缝制沙包,或者小狗、小鱼。在母亲的内心深处,她欠我们一些玩具和布娃娃。于是老年的母亲看见垃圾箱里那些半旧的毛绒玩具和布娃娃,就捡回家,用洗衣粉洗干净,给弟弟的孩子玩。弟媳妇感觉这样的玩具有细菌,不想要,母亲还不高兴,说:“你不要拉倒,我留着给我大闺女,我大闺女可喜欢布娃娃呢,太贵了,我没给她买。”是这样,我小时候曾经跟母亲说过,喜欢一个布娃娃,可是母亲对我我说,这么多弟弟妹妹跟我一起玩耍,胜过一百个布娃娃,要我好好珍惜这些弟弟妹妹,因为他们可以陪伴我一辈子,任何布娃娃都没有办法与此相比。当时我不理解母亲的话,如今我才真正理解母亲的教诲。所以母亲在老年的时候收集了毛绒玩具和布娃娃。
四、纽扣、别针和橡皮筋。在母亲的收藏品中有一个纸盒子,纸盒子里除了针线以外,就是数不清的各式各样的纽扣、大大小小的别针和许多橡皮筋。弟弟疑惑地问:“老娘收集这些破烂干啥呢?”我叹一口气说:“这都是生活窘迫留下的痕迹。”我们小时候,经常把衣服的纽扣弄丢了,母亲为了给我们配上合适的纽扣,她就收集各式各样的纽扣,最后不管我们是衬衣纽扣丢了,还是外衣纽扣丢了,母亲都能够从他的“聚宝盆”里找出一个颜色和样子差不多的纽扣给我们配上。我们当了中队长,或小队长,臂章上的别针总是丢,甚至有时候连臂章也丢了。母亲总能给我们找到别针,有时候还用白布和红布做臂章给我们准备着。我们家女孩多,每个人两个羊尾巴小辫子,五个闺女,十个小辫子。经常需要橡皮经扎小辫。母亲就经常收集和制作橡皮筋,留着给我们扎小辫子。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一直到晚年,母亲还是忘不了这个习惯,经常看见别人丢掉的纽扣,别针,橡皮筋,就收集起来,留着给孩子们用。母亲晚年的时候,脑子反映迟钝了,她已经忘记了,我们都长大了,再不要橡皮筋扎小辫子了。我们都留了短发,而且都烫成羊毛卷了。可怜我的亲娘啊,您的记忆怎么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啊?可见母亲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抚养我们多么不容易,她受的困难和困顿一辈子都忘不了,一直以得病失忆以后都不会忘记,那是刻骨铭心的的啊!
五、背包绳和罐头瓶。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是不会感觉这两样东西有什么用处的,可是我一看就明白了,背包绳是给准备下乡或出远门的孩子打包行李用的;罐头瓶是要做一瓶炸酱给远去的儿女带上。那时候由于上山下乡都要带着行李,所谓行李就是一床棉被,需要用行李绳捆起来,这个背上行李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去广阔的田地里,母亲总担心我们没有菜吃,所以做一盘炸酱用罐头瓶装起来,带在身边可以下饭。炸酱里放上辣椒,以便下饭。作为游子的我含着眼泪吃那炸酱,一半是因为辣,一半是因为思念母亲,感激母爱!
母亲收藏的物资很多,不一而足,我穷尽自己的拙笔也写不完母亲都收藏过什么物件,那些能换钱的废铜烂铁,旧报纸就不用说了,母亲总是用他们换钱给我们买文具,买水果,丰富我们的生活,我的母亲是一个穷人,她无权无钱,养活我们姊妹都是用的心血。她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我们提供吃喝穿戴,把我们养大成人。从母亲收藏的这些东西就可以看出来,在母亲的心中装的最多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尽管她年老多病,尽管她小脑萎缩,记忆力损失了很多,可是母亲的心里还是满满地装着我们。母亲已经将照顾我们和爱我们作为她生命的全部,生命尚存,爱子女不止,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我不知道弟弟是怎么收拾母亲的遗物,我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含着眼泪怀念母亲的大恩大德。但是当我收到弟弟寄来的900元汇款时,弟弟在汇款附言中说这是母亲的存款余额中留给我的一份,我的手颤抖着从邮递员手里接过现金,用它配了副新眼镜,我要用和妈妈一样的眼神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的后代,还有和后代一样大小的年轻人,把我心底里的爱,全部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他们。学习我的母亲做一个善良的人,以此报答母亲对我的爱。敬爱的母亲,我一定要成为和您一样善良的人,度己也度人!




母亲的微笑永远鼓励着我勇敢地面对人生!

这天早上,阳光洒满了美丽的小村庄,桂树还没有开花,空气中传来甜丝丝的香气,在这个周末的早晨,小凤从家里走出来,看见了一位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这个老奶奶住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里,正在搓洗衣服。院子里有一个破旧的小屋。从屋外面的装饰来看,老奶奶孤身一人且不宽裕。小凤的同情心油然而生。
小凤趁着老奶奶出门买菜的功夫,悄悄地进屋,开始帮助老奶奶洗衣服。“哗啦啦啦!”洗衣服的水湿透了小凤的裙子和鞋子。
老奶奶呢,买了菜之后便准备回家,她走得很慢。小凤则又开始放了白花花的洗衣粉,把衣服口袋反过来洗,小凤有不停地搓洗,衣服变得非常洁白。最后,小凤把衣服晾在院子里的晾衣杆上,衣服的水滴在地上,太阳照在衣服上,衣服慢慢地变干了,上面还有太阳的味道。
老奶奶走进院子,看见小凤和晾晒好的衣服床单,欣喜地笑了。她紧紧地拥抱小凤如同对自己的亲人一般,小凤呢,害羞地笑了,一颗泪珠滚下来滴在地上,里面是满满的爱心与少年对一个长者的关怀,这个下午,小凤从心里感受到帮助别人,远远比享受更愉快。(大孙子写于2018年11月2日)

大孙子宝宝早已经走进爷爷的书房,开始研究世界历史和社会科学,有一天,我发现他在阅读《第一财经》这本杂志。爷爷如果天上有知,他一定很欣慰,因为他最喜欢孩子们早一点对财经问题感兴趣。大孙子宝宝对我说:“奶奶,我通过读这本刊物,明白了一个道理,制造业在经历了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三个时代之后,下一个阶段应该走向智能化,2025年以后的中国将会出现许多没有员工的车间,那里只有各种高科技全自动化的设备在作业区工作,这就是第四次产业革命,这就是未来的工厂模式,而我的责任就是管理这样一个高科技的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