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近处的温暖(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近处的温暖(随笔)


作者:张连菊 白丁,8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27发表时间:2022-01-07 18:21:35

一忙起来,就忘了上微信,朋友们发来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时回复。为此,也曾多次责怪自己的怠慢和失礼。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觉得自己真是有点迟缓了。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浏览信息时,发现《西风》编辑苏先生发来的信息,他询问我有没有近作,如有发一些给他。我忙忙地回复了他。第二天早晨,就整理了几首旧作发过去。中午打开微信,发现他早已做了回复:稿子已采用,已发给印刷厂了。
   苏先生待我们文友,真的是很宽厚的。记得去年春节前后,他也曾打电话向我征稿。当时,我人在上海,好在去时带了优盘,就在优盘上找了一首诗歌发给了他。
   在写作上,我本就很懈怠。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我很敬佩那些奋笔到深夜的文友们,他们的勤奋是我望尘莫及的。我钟情诗歌,选择写诗,其中部分原因也是诗歌比较短小,耗时不多,便于阅读和写作。对于大部头的作品,我似乎有点畏怯,觉得自己的气力不够,无法把握它们。这两年来,我写得越发少了,常常是几月几月不写一个字,甚至觉得自己不会写了。
   前年年初,遭逢母亲病发去世之变故,心中的哀伤之情难以抑制,一时间竟有些心灰意冷。我想不通:人怎么活着活着就死了。母亲生病已多年,我也曾想过她有一天会死去,可是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才发觉是那样的猝不及防。走着去住院的人,一顿能吃一碗牛肉面的人,为什么越住越重,到最后只能用“120”急救车送回家!
   母亲的离世,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词——“死亡”,真切感受到了这个词的巨大威力。“生老病死”本是人生之必然,对谁都一样。可把这几个词挂在嘴上和放在心里,却是两种境遇。
   那么,我们活着为何?怎样活着才算不辜负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是顺从舒适的诱惑,还是抵抗既定的命运?肉体与灵魂应该怎样相处?语言与心灵应该怎样靠近?情感与思想应该怎样融合?看来,安顿好一个人的内心,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母亲临终前对“生”的渴望,每每令我感动。受了那么多苦的母亲,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离开人世。这种对“生”的执着,也许就是生命的本质吧。不热爱生,就无法真正宽恕死。
   我在悲伤中沉溺,不知该干什么。我的内心一片混乱,根本理不出一点头绪。我做着每天该做的事,像一架惯性的机器向前运转。我也不愿用文字来倾吐,那样,会把我的混乱和悲伤传染给他人的。
   如果不是苏先生约稿,不是文友们相邀,我也许还会彷徨许久。年前,有幸受邀参加一次笔会,一股脑抱回了好几期《西风》杂志。看到一八年第五期刊发了我的组诗《听戏》,心里很感激。看着精美的插图,品着自己的文字,真是另一种滋味。
   年少时,我热爱文学,选择了诗歌,常写一些不成章的片断,自己也不好意思拿出来示人,觉得文学是离我很遥远的。后来我试着投稿,也是没报多少希望的。没想到,一些诗作却被刊登出来,这让我很振奋。慢慢地,我萌生了一点小小的野心,对诗歌也有了更大的期待。期盼诗歌能让我与别人有所不同,希望诗歌能给我油盐酱醋的单调生活带来一些安慰和补偿。
   我执着地投稿,回应的却极少。也许,外面的刊物根本就无暇顾及我这样的出自小地方的无名之辈吧。而在写作上真正扶持我的,却是家乡主办这些报刊:《西风》《金昌日报》《骊靬》。这些刊物屡屡刊登我的拙作,编辑先生还常常邀请我参加各种形式的笔会活动,极大地鼓舞了我写作的信心。
   记得初次向《西风》投稿,是自己的手写稿。几页稿纸,一个信封,一张邮票,细心地装好贴好,郑重地投进邮筒,之后是耐着性子等待。自以为也会和以往的投稿一样杳无消息,不料,不久就收到了两本样刊,我的好几首诗歌居然都发表了。我心里的那个高兴啊,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文字真是奇妙的东西,把她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和用铅字印在杂志上,真的是不一样的。铅字更有底气似的,一下子就让作者的心安定了,再也不想着去涂改了。
   后来是打印稿,再后来是电子稿,编辑先生组稿发稿的速度是很快的。一期一期的杂志印出来,渐渐地,周围的人都知道了我写诗的事。偶尔逢着的时候,他们说我写得好,鼓励我好好写。明知是面子上安慰的话,我心里还是很高兴,写作的劲头更大了。
   就这样,与《西风》结缘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片文学的天地里,我收获了另一个崭新的自己。这个我没有焦灼,没有矫情,没有张皇,没有急切;是一个真诚的我,拙笨的我,安静的我。
   而今,人到中年,华发渐生,心已近半沧桑,惟愿俗世安好,近处的温暖依旧。
   写于2019.3.16

共 18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茫茫的俗世间,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能有赏识自己的朋友都是温暖美好的。文中的我是一个钟情诗歌,热爱文学的人。曾经迷茫过,曾经懈怠过,是《西风》编辑苏先生的赏识让我重拾信心,燃起了写作的热情。这近处的欣赏和关爱切切实实地温暖了我,让我收获了另一个没有焦灼、没有矫情、没有张皇、没有急切的崭新的真诚的自己。其实,这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样子。希望每个人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愿俗世一切安好,不管是近处的还是远处的温暖依旧。这大概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在吧。满满的正能量,推荐赏读!【编辑:燕飞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飞舞        2022-01-07 18:34:33
  张老师对文字的热爱让人敬佩,向您学习!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奉茶问好,遥寄祝福!
当认真成为一种态度,生命便不会在虚无中度过。
2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07 20:42:26
  谢谢燕飞舞老师的辛苦编辑。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3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07 20:43:01
  编按写得真好。谢谢老师鼓舞。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4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07 20:44:16
  愿与老师共勉。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5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2-01-07 20:54:20
  连菊也写长篇了。
6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2-01-07 20:58:42
  读着感同身受,但是从来没有试着投稿,地方的文学交流我也没有参加过。
7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08 09:53:42
  谢谢柳烟评论。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8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08 09:54:58
  这篇是19年的旧作。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9 楼        文友:月下飞雪听花事        2022-01-14 10:42:39
  张老师的文字功底了得,欣赏!
晓风云中闻雨声,月下飞雪听花事。
回复9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17 17:31:31
  谢谢老师鼓励。愿与老师共勉。
10 楼        文友:一叶草        2022-01-14 23:48:34
  攀登高山的人很多,不一定都会封顶,写作的路上人不少,也不一定都能成“家”,享受的是过程,一生有追求就好!
回复10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17 17:32:55
  谢谢老师,老师说得真好,写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回复10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17 17:34:17
  这个过程是甜蜜的,幸福的。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