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守城(散文)
封城的第四天,清晨起来,我顾不上吃早饭,就拉着小购物车匆匆走出了家门,去购买生活用品。
截至昨天,西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155例,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去购买了生活物品。我也想去购买一些囤积起来,可两天一次的购物,今天才轮到了我们家。
居家隔离解封后,我只买了一些新鲜蔬果,却没想到,局势变得如此不容乐观。昨晚就计划好了,买三四斤大肉,买四五斤苹果,买两三斤土豆,买几个萝卜,再买两三棵大白菜,这样,即使半个月不出门,也够我们两个人吃了。
一走出大门,寒风迎面吹来,地面上结了一层冰,远远看见小区门口站着许多的人,我踩着薄冰,小心翼翼走到门口,却被拦住告知:不能出去!我举起出门证说,今天是我家的购物日!对方回答:那也不能出去,今天中午做核酸,任何人都不能出去,这是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命令。这时候,又走来了几个年轻人,说要上班去,也被拦下告之,都不能出门。
看来,局势比我想象的还要严峻,明天能不能出去,还是未知,盒马集市也抢不到蔬菜了,今天要想办法购买一些果蔬。我想起了常去买肉的双汇肉店年轻的老板,想请他帮忙购物。微信发过去,他欣然同意了,还对我说,阿姨你别着急,把清单列好发给我,再把定位发给我,我一样样买好后给你送过去。有肉老板的热心帮忙,我也就放心了。
忙完这些,我才感到手指僵硬,脚趾头发麻,耳朵也冻得生疼,受过伤的左腿酸痛酸痛的。冬至刚过,寒潮就袭击了古城,今天零下七度,冷得人伸不出手,我在原地不停地跺脚。
二十分钟过去了,我透过铁栅栏向外望去,期盼着肉老板的身影出现。大路上车辆稀少,公交站空无一人,一辆223公交车从面前驶过,车上只坐了一个人。随后,一辆220公交车也驶了过来,车上还是一个人。空荡荡的人行道上,走过来一男一女两个警察。他们左右观望,看到一个行人,就上前盘问,又催促其尽快回家。
对面的商店全关着大门,曾经热闹的场景不见了,只有路两边枯黄的树木,在寒风中不屈地挺立着,我忍不住流泪了。这座千年古城,是我生长的地方,它像我的母亲一样,哺育了我的成长,如今变得如此萧条,如此悲壮,怎不让我伤心呢?
冷风在耳边呼啸着,穿透了我的身躯,直达我的心底。身上的羽绒大衣,脖颈上的围巾,头顶上的帽子,都无法抵御那种彻骨的寒凉。
在我的殷殷期盼中,一个多小时后,肉店老板开车送来了两大袋子物品,有菜,有肉,还有水果,从铁栅栏上面递了过来。在付钱时,我要加一些服务费,他摆着手说:阿姨,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在这非常时期,我绝不多收一分钱。听他如此说,我眼前一热,眼泪也不争气地流了出来,他是个好商人,愿他生意兴隆。
中午,在寒风中,大家都在排队做核酸。志愿者和社区干部在维护秩序,还有人拿着大喇叭,围着高楼一遍一遍地通知业主下楼做核酸。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他们天天如此,还有那些医务人员,总是随叫随到,天天站在寒风中,不厌其烦地采集核酸。今天这么冷,难道他们就不怕冷吗?这些基层工作者最辛苦,是最让人敬佩的。
28日中午,莲湖区疫情指挥部下达了通知,所有小区的所有人不能进出大门。市里也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中午12时起,各大超市顾客清零闭店,员工原地待命,准备线上配送物品到小区。
一看到这个通知,有些人急了,邻居群里叽叽喳喳,这个说家里没有米了、没有菜了怎么办?那个说,孩子尿布、奶粉都快用完了怎么办?还有那些上班族,平时不是吃外卖,就是在饭店吃,从来不开火的是最着急的,问哪里能买到米,哪里能买到油盐酱醋。有热心的邻居,就说有熟人,现在大家接龙购买。不一会儿,有接龙买鸡蛋的,有接龙买苹果的,还有接龙买肉的,群里就像个大市场。
又得到消息,制药厂附近的旭景新港被风封控了,我有亲戚住在那里,家里还有小孩子。到了夜晚,市委书记告诫大家,核酸筛查阳性呈上升趋势,社区存在着隐形传播,希望大家不要出门,安心禁足,政府为每户准备了两到三天的蔬菜,会尽快送给大家。从那时候起,人们除了每天做核酸,就是盼望着政府的爱心菜了。
当时,在这座1400万人的城市里,已经有10万人在为发放蔬菜忙碌着,有公务员,有志愿者,他们正昼夜不停地把70万吨蔬菜,分拣、包装、消毒、运送,简直是太不容易了。
我也在盼爱心菜,前几日买的绿叶菜早就吃完了,目前家里只有大白菜、土豆和萝卜,中午我又炒了醋溜白菜,他皱着眉头不吃,把米饭扒拉完就下了餐桌。然后去寻找零食吃,什么也没找到,连那些平时我们不喜欢吃的零食也都吃完了。十多天前,买来的猕猴桃不好吃,还没来得及扔掉,也被我们吃完了。
没找到吃的,他就像赌气似的,把电视音量开到最大,卧在贵妃榻上刷抖音。自从被隔离以来,贵妃榻就成了他的安乐窝,铺上被子,垫上枕头,天天不是卧在上面,就是躺在上面,像坐月子一样。封城以来,在家闲了这么多天,我本想写几篇文章,再读几本书。可事与愿违,电视声、抖音声,吵得人无法安静,楼上那个小孩子,精力特别旺盛,不停地在蹦蹦跳跳,别说写文章了,就是睡觉都不安宁。
我说他:能不能小声点?他瞪着眼睛说,出不了门,在家看个手机你也要管,烦不烦人?吵得要死,你才烦人呢!你烦!你烦!两人像斗鸡一样,免不了又是一场唇枪舌战。
元旦那天,爱心菜还没送到,就传来了坏消息,靡家桥小区沦陷,有27人确诊,因市里隔离酒店爆满,他们连夜被转移到了异地隔离;航空专业学院的2000名学生也转移到了异地隔离;杨家村、明德八英里也相继沦陷,都被连夜转移到了异地隔离。从视频上看,隔离点条件简陋,寒冷,让人心寒。可是,我不明白为何要到异地隔离,家里随意,舒适,温暖,在家隔离不好吗?
下午,邻居群又传来消息,距离我们不远的西瓷小区有人确诊,小区被封控了。我们已兵临城下,管控升级,我们小区也属于中风险地区了。这一下,大家全慌了,隔着屏幕,我能感到都在瑟瑟发抖。一旦小区出现病例,大家都要受到牵连,不是封闭门洞,就是整个小区集体隔离。小区是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整个小区人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任何人都逃不了干系。
于是,有人写了承诺书:不要下楼遛弯、遛狗,不要扎堆聊天,做核酸时,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不要接龙购物等,不少人都赞同。接下来的三天,是非常重要的,截至四号,社会动态确诊病例要清零。
大家都争先恐后给物业、给下沉干部打电话,让他们劝说楼下遛弯的人回家。这一招还挺灵,不一会儿大喇叭就喊开了:“不要在楼下逗留,不安全,都回家去吧!”从那天起,院子里变得寂静空旷了,一座座高楼静默着,就像无人居住的空楼。只有做核酸时,人都从家里走出来,才能感觉到有人气。
黄昏时分,政府的爱心菜运抵小区,住户们有序地排队领取。在寒风中,大门口挂着一盏明亮的灯泡,光晕下,是下沉干部、物业人员、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搬运蔬菜,大冬天,个个头上冒着热气。当我接过那一袋蔬菜时,心头一热,眼眶湿润,流下了眼泪。这足足十多斤的蔬菜,不是一般的蔬菜,它包含了政府的爱心与多少人的付出啊!邻居们也都兴高采烈,用蔬菜摆成各种造型,来感谢政府的爱心。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为了与病毒赛跑,为了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日使社会面动态清零,核酸四小时出结果。自己结果是阴性,家人结果也是阴性,可我还是不放心,还在担心全小区的人是不是都是阴性。午夜过后,没有任何动静了,才能确定小区是安全的,才能安然地去入睡。
那三天最难熬,真是度日如年,我一直很焦虑,唯恐小区出现病例了,到异地去隔离,什么事都无心做,动不动就站在窗前流泪,还烙了两个大饼,准备了一些常用品,以防万一。他也沉默了,除了看手机,一天都在关切着电视里的新闻,也不到走廊遛弯去了。
坏消息不断涌来,丰盛园小区因确诊两个病例,给住户门上都贴了封条。我心一紧,那里住着我许多的同事,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上午的核酸,因为医务人员去支援雁塔区,而改到了下午,是不是疫情有严重了?虽不能确定有些消息的真假,我还是感到极度恐惧,一天都提心吊胆的,晚上躺在床上,心还在怦怦地跳,头脑昏昏沉沉地到天亮。打开手机,核酸阴性,一夜风平浪静,小区还是块净土,我这才放下心来。
元月四日那天,从新闻里得知,确诊病例下降到了两位数,这无疑是个好消息,疫情终于出现了拐点,让人看到了曙光。
接下来,好消息不断传来,孕妇流产事件得到了处理,市卫健委就此事做出了公开道歉,并要求所有医院不得查看病人48小时核酸,政府又征集了一些大酒店作为隔离点,异地隔离点的条件也得到了大的改善,一些药店、超市只要符合防疫条件的,都要运营起来,以确保民生。小区大门外,也来了卖菜的小贩。现在想想,异地隔离,是政府的一大举措,也是为了确保更多人的安全。
当灾难来临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政府,依靠那些无私无畏的医务人员、志愿者、社区干部和物业工作者才能度过难关。
经过疫情磨砺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才会更加珍惜日常的美好。
愿疫情早日过去,百姓幸福安康!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