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磨剪子戗菜刀(散文)

精品 【菊韵】磨剪子戗菜刀(散文)


作者:洛萌萌 白丁,1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84发表时间:2022-01-11 23:17:21
摘要:看着老汉越来越远的背影,耳边的吆喝声也越来越小,我不禁想起那句“天下饿不死手艺人”,顿时心生悲凉,那悠长的吆喝声终将会成为绝唱吧!

【菊韵】磨剪子戗菜刀(散文) “磨剪子——嘞——戗菜刀。”
   寒冷的清晨,我犹在睡梦里,突然一声悠长的吆喝将我惊醒。我一个起身,窗外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但是,突然的,第二声吆喝又响起了,“磨剪子——嘞——戗菜刀!”这一声,故意拉得老长,更为抑扬顿挫。
   关乎磨刀匠人的记忆一下子打开了,伴着“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我一下子穿越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家乡。
   小孩子耳尖,听见“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正在玩耍的我们便立即一窝蜂地跑去,边跑边大呼小叫。磨刀匠人倒也不急,坐在板凳上,跷着腿悠闲地吧嗒着旱烟。等村里的大娘大嫂奶奶们把家里的菜刀、剪子拿来了,磨刀匠人才立起身子,拍打两下袖子,跨坐在板凳上开始他的工作。
   只见他骑坐在长凳的一端,先用戗刀将一把菜刀的刀刃上部进行打磨,经过打磨的菜刀被他用戗子左右戗一戗,最后在磨刀石上来回磨,中间不断向磨刀石上浇水,磨一会儿之后,他会用食指试试刃口的锋利程度,一根烟功夫,一把菜刀磨好了。我们围着磨刀匠,探头探脑看这看那,问东问西,兴奋异常。大娘大嫂奶奶们得空东家长西家短,时不时地爆出几声大笑,把地上啄食的鸡都吓得飞出老远。等到磨刀匠人结束工作,大娘大嫂奶奶们同他讨价还价之际,我们趁机索要毛钱,买来好吃的零食大家争着分食。这一时半会下来,我们是过了眼瘾又过了嘴瘾,滋味真是不一般。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磨刀匠已不多见,来走村的时候也少,只是在那几个大的节令前才来揽生意。磨刀的大都是奶奶们,小媳妇们很少抛头露面。像我母亲这样的劳动妇女,又是整天忙着家里家外,偶尔得空才磨一会回,等到下一次磨刀又不晓得是好久了。那个时候家里一般也备了一块磨刀石,刀切菜砍肉不得劲了,给磨石洒点水,刀刃“嚯嚯嚯”在磨刀石上左右、前后戗几下,就又可以用段时间了。如果是刀刃打卷了,就傻眼了,只有眼巴巴心慌慌等着磨刀匠来大显身手了。
   如果说戗菜刀还可以等下时候,或者自己上阵,那磨剪刀难度可就大了,非得磨刀匠人来大显神通。剪刀是两片,靠着中轴进行分开、闭合。磨的时候不能把它们分开,握在手里就别扭得很。而磨起来,必须把刃口紧贴在磨石上才磨得出刀锋来。两片都磨好了,还得调好中轴。中轴太松,刀刃错位,卡不上力,中轴太紧,刀刃卡住,用力吃紧,只有刀刃左右对齐,中轴紧而不涩,松而不开,剪起来才轻松流畅。
   小时候,家里的剪刀经常出问题,最不经用的工具就属它了。我的祖祖(在我家乡对爷爷父母的称呼)是它的拥有者,也是使用人。祖祖有一个编篼,将细细的竹条编得密密的,上圆下方,因为常年使用,已经变得光滑润泽。编篼可以说得上是祖祖的百宝箱,里面装得有纽扣、线圈、布块、缝衣针、顶针,更有一把大剪刀。我喜欢翻弄祖祖的编篼,更喜欢耍弄那把大剪刀。我人小一只手还不能将剪刀牢牢控制住,就两手并用,学《天龙八部》里南海鳄神岳老三使鳄鱼剪的样子,遇到什么剪什么。祖祖的布块首先遭殃,被我剪得支离破碎,挂墙上的日历被我从底部剪成两半,窗帘被我在下面剪出了波浪,作业纸也被我剪得满是大洞小洞,这些软物件不过手瘾,我又将花盆里的盆栽精心修剪。这一通大闹,我才心满意足,将大剪刀藏身在编兜的最里面。
   父母回家,发现我的杰作,怒不可遏,抄起地上的扫帚就要将我暴揍一顿。我慌得东躲西藏,免不了挨了几道父亲的鞭子,手背上马上就起了红色的痕迹,又疼又辣,躲进祖祖的怀里扯着嗓子哭着。祖祖又埋怨又心疼,搂着我说:“你这娃娃真不懂事啊,剪子使钝了可了得,伤了手咋办,东西弄坏了你爹妈非打你不可!”我心里还不服气:“不就是一把剪刀嘛,你们能用,我咋不能用。”剪刀钝了,一张开就卡住,掰不开又合不拢,祖祖好些天没有缝缝补补了。我终于明白自己的错误,可是我没有孙悟空的本领,我只能心心念念那个本领高强的磨刀匠快快来吧,来将它变得锋利、光亮,来让我的祖祖双手忙碌起来,脸上笑起来。
   “磨剪子——嘞——戗菜刀!”磨刀匠真的听到了我的呼唤,我来不及告诉祖祖,抓起剪刀疯跑向村口,被我用坏的剪刀终于在磨刀匠的巧手里恢复如新。我将剪刀递给祖祖,祖祖拿出一块布让我牵着一角,剪刀凑上去,布条就断了。祖祖笑着说:“这才是能耐,剪子磨得好啊!”我更加崇拜磨刀匠了,他们的技艺真是厉害啊。后来,我同祖祖一样珍惜这把剪刀,祖祖还用这把剪刀教会我剪好看的窗花。岁月流逝,那把剪刀早已不知所踪,祖祖也去世多年,面对现在设计精准的刀剪,我再也没了剪窗花的兴致,没了祖祖手的温暖,没了磨刀匠技艺的痕迹,它只是一件随时可弃的冰冷工具。
   急匆匆赶去上班,到了楼下,一位老汉正埋头专心致志地磨一把菜刀,“嚓嚓嚓……”时不时停下来用大拇指指肚刮一刮刀的刀刃。想必大清早的吆喝声就是他发出来的。我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这新时代的稀罕物。他着牛仔蓝工作服,双手套同色袖套,袖口泛着黑亮,腰间围着红色围裙,肚腹腰间有大片锈色污渍。磨刀的行头也简单,一张长条板凳,几块磨刀石,锤子、钳子、钢锉、卡子、水桶、条布和一些我叫不上名的小东西。老汉黑瘦,倒也麻利,手上功夫来得快,只是那手满是裂口,虎口起了很厚的老茧,指腹处也已染成了黑色。
   我忍不住问:“干这个,很辛苦吧,好磨吗?”老汉骑在板凳上,说“好磨不好磨都得磨,心细、心静,刀便磨得好。”说罢,给磨石淋些水,双手摁住钝刀,胳膊前后拉动,整个脊背又活闪起来。
   “好磨不好磨都得磨,心细、心静,刀便磨得好。”这话说出来就不一般,心下便觉得老汉定是扫地僧一样的人物,更生了交谈的兴致。
   “生意好吗,磨一把得多少钱?”我又问。
   老汉见我来了兴趣,便同我聊摆起来。“这个手艺呀,不吃香了!现在磨刀的要么是肉铺老板、裁缝店老板,要么就是老人们,很少有年轻人。现在的刀更好了,都是精钢铸的,用得不顺手,再买一把便是,也不像以前打磨打磨,还能用三五年。年前磨刀的人多,一天也只磨十几把刀,过了这趟,就没啥人了。”说着说着,一把刀就磨好了,褪去岁月的痕迹,泛着青亮的光。
   老汉接过五块钱,漫不经心地揣进兜里,又按了按,接着说:“现在有的人用上了手摇砂轮或电砂轮,那东西磨出来的刃不经用,砂轮温度高,钢性差的刀刃一经高温,就容易软,还是要先用粗的条石,再来细的,再油石,这样子磨的刀才扎实。我磨刀磨了几十年,还没有人说过我的不是呢!”
   我接着说:“那你磨不动了怎么办,有徒弟吗?”老汉摆摆手:“磨一天算一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收徒弟可想都不敢想哟,我两个儿子没一个看得上这活计,觉得莫出息,你说,你说啥子叫做有出息嘛!”这倒叫我一时答不上话来,是啊,什么才算是有出息呢?老汉并不等我回答,等我回过神来,老汉已经收拾好工具,扛上板凳走远了。
   走在路上,我还想着那位磨刀的老汉。他是那么亲切,曾经走村串巷,为家家户户磨亮了日子。可时代变了,生活方式变了,消费观念转变了,很多的传统手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舞台。虽然有的人改良了工具,改变了方式,努力去迎合瞬息万变的社会,可这些古老行当仍然在渐渐消失。
   匠人,民间俗称手艺人,他们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从事制造、加工、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活。匠人劳作的门类有很多,民间常说:“七十二行”。在我呆的城市顺庆,有称“五匠”的,有称“八匠”的,也有称“十八匠”(所谓十八般武艺),甚至更多。在顺庆常见的匠人有:木匠、石匠、瓦匠、铁匠、窑匠、泥水匠、篾匠、打油匠、酒匠、鞋匠、漆匠、剃头匠、弹花匠、补锅匠、磨刀匠等等,现在他们的身影已经难觅了。
   老辈人说:以前可热闹了,有开铺子行艺的,比如裁缝铺、铁匠铺,也有沿街揽活、走村串巷的。弹花匠身背弹弓,用木槌弹响弓弦,发出“嘣、嘣、嘣”的响声,沿街揽活;磨刀匠肩扛一长条凳,一路吆喝“磨剪子戗菜刀”;补锅匠口中吹着喇叭,一路吆喝“补锅哟、錾字啊”;剃头匠一头挑着火炉子,一头挑着工具,叫喊“剃头、剃脑壳啊!”……
   老同事回忆过去,越加说得起劲,我却有些难受。俗话说:“天下饿不死手艺人”,愿这些传统的手艺能够传承,能够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愿有一天我还能听到那悠长的吆喝声!

共 3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童年回忆中那一声声长长的吆喝,扯起的是不变的印记。走街串巷的磨刀人已经渐行渐远,如今的手艺人也少了,很难看到那粗砺之手与打磨之声,留恋于舌尖上的味儿伴随着时光逝去。传统与现代观点相碰撞下,消失了太多。悠悠磨刀声沉淀于时光中。作者将磨刀这一古老手艺再次展示于读者面前。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12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1-11 23:47:31
  这类题材写得好就引人看。但是老人才爱看。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线粒体        2022-01-12 07:30:58
  “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唤起童年记忆,画面清晰。好文共赏。
3 楼        文友:叶雨        2022-01-12 11:22:53
  加我好友,和你交流下。我的微信13930530430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叶雨        2022-01-22 00:18:23
  久远的声音,仿佛回响在耳畔,看着这篇文,想起了我小时候的见闻,一样的场景一样的心情,恍如隔世。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