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心中有阳光 处处皆暖阳(散文)
前几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约200毫米厚,气温也下降了10摄氏度,很冷。家里的暖气在寒风的包裹下,如同霜打的茄子,病恹恹的,一点儿也不精神,被窝里都如同冰窖。终于熬到天明时分,天朗气清,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像是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澄澈干净,万里无云,整个天空都透着辽阔和疏朗。太阳从早晨6点多溜出地平线,带着温暖,沿着苍穹,毫不吝惜地将光热洒向大地。
我倚在窗边,看着四周林立笔挺且三十三层的高楼大厦,无情地将阳光阻隔,我的心都碎了。搬进这个小区一年多,除了正午时分,其他时日阳光都不到屋子来,这让我对当初的选择有了怀疑。回想曾经住在乡村、住在县城那会儿,每到周末,多半是阳光用温热把我从懒床上拽起来的。
屋里太冷了,干脆到户外去晒晒太阳。于是关好门,走下楼去。打开楼宇门,一阵风吹来,打在脸上,刺骨的凉,使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踩着楼房相间小路上厚厚的积雪,发出“咕咕”的叫声。呼呼的风声,从耳边滑过,灌进脖脸,寒冷至极。我逃跑似的出了小区院门,抵达低矮的商铺区和民房区,风消失了,阳光热情地追上来,笑盈盈地落在我的双颊上,如同小时候母亲的手在抚摸。我伸开双臂,将太阳光紧紧地拥入怀中,心情顿时变得不再那么烦躁。
小区院内的风很大,如同小时候大山里的“山风”,我曾专门查阅过资料。这种风叫“城市峡谷效应”,由于受城市中整齐划一的建筑物的影响,在楼间距密集的狭窄地带形成类似峡谷的气流运动,所以经常会感觉风很大。
我沿着宽阔的大街,漫无目的地向前走,一边享受着阳光的温热,一边思考着沧海桑田的人生。
出生在贵州偏僻大山深处的我,从小就好奇山外的世界,于是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终于走出了大山,到了几千里之外的县城安家立业。十年过去了,我发现县城也不适合我,又努力攒钱,向着更高级别的城市进发。节衣缩食五年后,总算进了地级市城市,真正搬去后,才发现购买的楼层太低,从早到晚,光照不足30分钟。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甚至对城市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陌生感。
想起钱钟书《围城》中的经典名言:“结婚就像是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攻进去,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婚姻尚且如此,生活亦如此。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矛盾与被矛盾、纠结与被纠结中度过的。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当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都会想方设法去追逐、去苛求;当物质都得到满足了的时候,心里又开始变得空虚和不满足。再比如,“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望,尚巍巍焉山在其上”。意思是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
回想这些年,我何尝不是那名登山者呢?不敢停下勤劳的双手,不敢放慢拼搏的脚步,不敢停顿思考的大脑,总是在不断追求、追逐中度过。可终点在哪里?我正低着头思索着,突然撞到了一个人。抬眼一看:一位身穿破旧大棉袄的流浪老者,脚穿大拖鞋,蓬头垢面,黝黑的脸上刻着条条皱纹,记录着岁月流逝的痕迹,一双苍老而又浑浊的眼睛,无神地看着我。我胆怯地躲到一边,双手合十,嘴里说了一句“对不起”。流浪老者没有说话,收回目光,颤颤巍巍地向前走了。
看着那远去的背影,我的心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顿时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不就是因为“照不到一楼阳光”吗?自责中想起了黄石公《素书》中一句话:“苦莫苦于多愿,吉莫吉于知足”。意思是只要是人都有欲望,欲望是推动人们向上的力量,也是导致痛苦的根源,过多的欲望对你纠缠不休,牵着你的鼻子走,你就会活得累,活得苦。想起近段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我的心确实不平静,时常涌出莫名的忧伤,但却忘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告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是人就应该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不应该对过去的事情懊悔,更不应该去与周边的人攀比。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城市也罢、乡村也罢,活得心情愉快就好。阳光照进屋里也罢,照不进屋里也罢,心里有阳光,何愁不温暖?心中有阳光,处处皆暖阳。
生命无常,有阳光的地方,就不会有阴霾,有阳光的世界,便不会有伤害。活好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份温暖的感动,让阳光洒进心海,让爱拥抱世界,用心迎接未来,生活就会变的和美,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