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年味、梦想与时代变迁(随笔)
你喜欢过年吗?相信很多成年人都会说:不喜欢!整天吃吃喝喝,太累了,没意思。
想想儿时的我们,对过年的憧憬与向往是那么热切,可以说是满怀期待,翘首以盼。“过年”成了我儿时的梦想之一,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还有压岁钱得。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变迁,就对“过年”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淡然了呢?
因为世间永恒不变的就是“变”。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梦想与追求。
我想到了正在采访的一位文学老前辈,我问他有过哪些梦想,他说:我出生于五十年代,经历过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和改革开放。我的少年时代是在贫困、饥饿中度过的。时代不同,人的梦想也不同。我童年时代的梦想就是能吃上一顿不掺野菜的纯粮米饭;少年时代的梦想就是能有一件新衣服,一个新书包;青年时代的梦想就是能考上大学,成为一名作家;成年以后,我的梦想就是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娶一个贤惠的妻子;晚年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子孙绕膝,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老人说,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梦想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实现。所以小时候总是盼望过年。吃一顿纯粮米饭,穿一件新衣服,这些对现代人来说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却曾经是一代人的梦想。老人朴实的话语,概括了一代人的人生轨迹。
老人和我父母年龄差不多,都出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挨过饥饿的人对粮食有着超乎寻常的珍惜,这让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时常笑话父亲:“看爹爹好小气,就那么一粒米饭掉到地上,都要捡起来放进嘴里,也不怕脏。”父亲说:“你们这代人一生出就好吃好喝地供应着,没有经历过饥饿,怎么会懂呢。”
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我来说,儿时的物质生活也很贫瘠,平时没有肉鱼可吃,也没有新衣服穿,只有节假日才能吃顿好的。过年时,母亲会为我们准备好所有簇新的衣物用品,连帽子、鞋子、袜子都是新的。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团年饭后,就可以美滋滋地穿新衣服,得压岁钱了。之后,还可以用压岁钱买新书包和文具盒、连环画、小人书,过年又怎能不令人向往呢。
以前过年,都是长辈在家做团年饭,家庭主妇是最辛苦的。清晨到菜市场把食材采买回家,随后是洗、切、蒸、煮、炒,忙得团团转。待吃完年饭之后,还要收拾,打扫清洁卫生,通常是忙到深夜才就寝。当一个人为一个仪式耗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就会产生疲劳感,在疲劳中继续坚持,就会滋生厌倦情绪。但一想到是在为自己的父母、孩子付出,内心又甘之如饴。所以,过年对于家庭主妇们来说,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
现在过年,为了让家人免于操持年夜饭的辛劳,大多人家都选择在外面餐馆团年。吃完年饭之后,大家可以轻松地聚在一起话家常、看春晚。其实,无论在外还是在家,一家人在一起共聚天伦之乐,就已达成了过年的意义。
都说现在的年味淡了,气氛和仪式感没以前那么浓烈了。
其实,年味变淡,说明经济在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
变淡的因素之一: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用等到过年来实现这个最基本的愿望,更多的人把精力放在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上,对过年的热切盼望自然就慢慢淡化了。
因素之二:如今的老年人都有了手机,会玩微信,随时可以和远在异地的儿孙视频通话,既可以看到人,又可以听到声音,解决了以前一年上头难得一见的思亲之苦。何况,现在的人们都建起了家族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和家人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互相问候、彼此关心,虽然远在天边,也仿佛近在咫尺。如果想表达爱心,随时可以红包转账,网上购物,快递送货上门。网络时代,不必再拘泥于以前固有的模式,只要有心,亲情永远在线,感情永不降温。
因素之三:现代化快节奏的社会,人们追求更优质高效简约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不愿意把精力耗费在需要花大量时间、金钱,又没有成效的事情上面。现代人懂得健康的重要性,不愿意每天大吃大喝,也知道亲情并不是靠吃喝来维系,更注重情感的交流。还有,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都不愿意走亲戚,不是因为现代人的情感变得淡漠,而是和亲戚不在同一思维层次。有些六零后七零后的长辈,见到晚辈就是夺命四问:谈朋友没有?结婚没有?每月工资多少?买房买车没有?这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提这样的问题很没有教养,何况,别人为什么要告诉你?告诉你了,你能解决问题还是帮什么忙?花时间去走亲戚,没有人关心你过得累不累、苦不苦,只有无谓的攀比,消耗,当然不愿意走亲戚了。所以说,人,不管多大年纪,都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才不会被淘汰。
因素之四:从前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显得特别热闹,为过年增添了喜庆气氛;现在过年不放鞭炮了,和平常一样,很安静。因为放鞭炮存在诸多危害,既有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现代人都不放鞭炮了。
因素之五:疫情时期,为严守防疫成果,避免聚集带来的风险,提倡就地过年。虽然在外打工人员非常想念留守在家的亲人,也得克制心中的思乡之情。亲人不能团聚,年味自然就淡了。
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改变,社会风俗也在改变;不变的是,每一代人的经历都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连,在前进的道路上同甘苦、共患难、共成长。
百节年为首,乾坤气象新。其实,年味从未淡去,它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代人的心底,只不过更换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愿每一个人都能以崭新的面貌,踏上新的人生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