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忆薄占洵先生(散文)
2021年9月25日,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最负盛名的商界元老、曾被誉为山东”商界黑马的”掌舵人、东营市商业大厦原董事长薄占洵先生,走完了他生命最后的历程,享年89岁。
9月27日是为薄占洵先生送行的日子。在东营永安陵园,无数的花圈,纷飞的泪雨为他而来。市里几位老领导、先生的老同事、众乡亲、众亲友向他作最后的告别。余,作为曾在他身边工作16年,交往30年的同事和晚辈,站在吊唁大厅里,凝望着他慈祥的遗像,聆听着市商务局的领导为他所致的悼词(主管部门领导为所属企业负责人致悼词在近三十年来尚属首次),泪眼婆娑,心潮难平。
距离送别三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余,时不时的想起和先生在一起的岁月,竟有几次梦中相见。今日,怀着一颗浓浓的缅怀之心,情不自禁要写一段回忆先生的文字。
还是先让大家认识一下先生吧。他天生一副好貌相:中等偏上的个儿,宽阔的肩膀,稀疏的银发下配一张红润的“国”字型脸庞,打着结的浓眉下嵌一双透着睿气的眼睛。说话谈吐嗓音清亮,温文尔雅,不疾不徐。这是在八十年代末,我初次见到他时,留给我的印象,那时他五十六七岁,可以说也是在之后的几十年不变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位儒雅睿智的企业家,带领着团队披荆斩棘开拓奋进,由一个单一的小型糖酒批发企业,发展成为集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企业。先后荣获东营市明星企业、山东省百强企业、省、市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企业管理示范企业和中国商业名牌企业(这两项是东营自1983年建市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商业企业)等多项重大荣誉。原香港招商局副总刘庆林先生称他领导的东营市商业大厦为“齐鲁商界的黑马”。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企业家,荣获东营市劳动模范和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并且连续三届担任过东营市政协委员。
在此,谨追述他担任东营市商业大厦有限公司最高决策者期间的精彩作为,感人故事。
敢问路在何方,找到了“1+2”
他具有敢为人先的超前意识,且走一步看三步,步步都踩到点子上。
1987年7月,薄占洵先生由东营市食品公司调来东营市糖酒采购供应站(国家二级站),任经理和书记。上任伊始,正值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由于吃惯了“大锅饭,许多人对这一新生事物还想不通。他这位有着40年从商经历的工作者,对于即将进行的这场改革,却有着一种既陌生又亲近也兴奋的感觉。他感到一个百花齐放的的商业春天,一个百舸争流的商业时代正在到来。他暗自庆幸自己赶上了催人奋进的时代,决心要勇立潮头,奋力前行。他和公司党政班子一起,多管齐下,不拘形式召开办公会、职工会,反复地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联系实际谈企业改革的意义,讲承包经营的好处;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操作性强的《东营市糖酒采购供应站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照章办事一年,成效显著。销售额由1987年的1053万元,猛增到2285万元,利润由33万元猛增到115万元。这个数字,现在看好像算不得什么,但在那个时候,确实让人羡慕。
于是,企业大振,人心大振。
在此基础上,薄占洵先生倡导提出了“团结奋斗创大业,深化改革求发展”的口号,几十年来,这14个字已镌刻在企业每一个员工心上,成为自觉认同和坚持的企业精神。
1988年以来,随着商品经济(1993后称谓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进城经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十分活跃。这固然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讲,国有商业的主渠道地位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尤其是批发企业,过去那种独家经营,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企业经营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面对这突如其来之势,不少人畏难发愁,怨天尤人。
“风险与机会本来是一对孪生兄弟,关键是在风险于机会并存的关头,有没有勇气跨出决定性的一步。”他把困难当成机遇,从困难中寻找企业的发展之路。他琢磨着,自传统的购销体制被打破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厂自销逐步扩大,都在想法设法减少环节与工厂挂钩,县区三级公司和大零售企业都在想法设法减少环节与工厂挂钩。在这种情况下,二级站(地市级批发公司),如果还固守在原来的摊子上、模式上,迟早要被竞争吞没。形式不等人,不进则退,必须及早调整经营战略。
那是一种怎样的调整啊?经过周密细致的思考,他和他一班人作出了一个富有特色、经典式的经营战略安排。他把这一经营战略概括为“1+2”。
所谓“1”,就是对市场有一个超前的认识,让那千金难买的“早知道”(信息)纳入管理网络系统;所谓“2”,就是批发企业在经营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伸向生产厂家,搞工商联合;二是伸向零售,开辟自己的大窗口,形成批零一体化的新格局,培养完善两条腿走路的功能。
敏于思,疾于行,是薄占洵先生的作风。在平等、互利、真诚地同全国500多个厂商建立业务关系的基础上,1988年秋天,他和一班人作出了建设100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的决策。批发企业搞零售,今天提出来谁也不以为奇,可当时在在省内都是闻所未闻。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讥笑。讥笑者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不量力”。还有人声称:“若是老薄能建起商业大厦,我把天地倒过来!说起来,也真是困难重重:600多万元的基建投资大部分没有着落,却又正遇上国家压缩基建项目,紧缩银根;本公司无理想的地皮,而当主管部门给协调解决了地皮后,又必须拆除地皮上的一处旧商店,负责100号人的就业安置与工资费用;搞建设、聘建筑队伍也成为难题之一,因为该项目规划的建筑特色和规模甭说东营就是鲁北地区均没有过。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认准了的事情,就非办不可。他和伙伴们以坚韧不拔、只争朝夕的精神,用殷殷的情,用无懈可击的分析数据,赢得了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同意。时任市长李殿魁同志,分管财贸的副市长滕化迎同志,对薄占洵先生的这一决策甚为欣慰,为整个项目立项和尔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及时的指导。
在批准立项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患有心脏病本该住院疗养的他,揣上降压灵、救心丸等药品,和其他几位同志坐着破旧的“伏尔加”,十去济南,四上北京,筹资金,搞图纸,聘队伍。终于,在1988年11月工程破土动工。经过一年零七个月的紧张施工,10000平方米的东营市商业大厦终于落成,著名书法家舒同亲笔题写了店名。
1990年9月15日,是大厦开业的日子。
油城东营满城空巷,万家齐贺:
全国各地的200多家厂商代表来了;
商业部的贺电来了;
省商业厅、市六大班子的主要领导以及胜利石油管理局的领导同志来了;
……
开业当天,接待顾客达10万人次,销售额100万元。1990年,开业3个月,盈利150万元,创下全市之最。
薄占洵先生带领团队完成的这一创举,不仅开了全省批发企业办大零售的先河,更引来了东营商界的群起而效仿。短短几年时间,在东营西城,不到2平方公里的市区,新矗立起东方商场、人民商场、东都大厦、亚细亚商场、西苑大厦、友谊大厦等几座现代化的商业建筑。这,不仅为东营这座石油之城陡增了色彩,更给城乡居民购物消费带来极大方便。
可喜可敬的是薄占洵先生和他的团队,没有心思庆功,而是把眼光放在了远方。为把企业做大做强,从1991年底开始,薄占洵先生和一班人又毅然决然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上马了二期扩建工程,增上了手扶电梯、观光电梯、中央空调、自动消防喷淋、电子大屏幕,电视监控、营业大厅迎宾喷泉等现代化设备和景观。1993年元旦竣工开业,整个大厦营业面积达20000平方米,成为鲁北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时任省长赵志浩、省人大主任李振、商业部副部长张世尧等领导先后前来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1996年、2000年又分别决策上马了三期、四期扩建工程,持续推进“大厦商业城”的梦想,使大厦的营业面积达到48000平方米。拥有正式职工730人,租赁联营客户300多家,打工服务人员近1000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突出。令人叹服的是,这样一个宏大工程,完全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即从前期开始就委托北京商业设施资深设计专家精心制定了总体规划设计、分期施工的方案,其整体性科学性堪称典范。
成功秘诀:三个效应
研究发现,当今社会,大凡成功的商业企业,秘诀在于“三个效应”,即人才(人本)效应,管理效应,服务效应。薄占洵先生领军的团队在这些方面就有着鲜明特色。
1.人才(人本)效应。
自从坐上东营市糖酒站的第一把交椅,薄占洵先生就想,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人是第一位的。自己纵有三头六臂、浑身是铁,能撑起多大的天地?又能打出几根钉来?力量来自共同的追求,关键
在用人!
刚来糖酒站时,他任总经理和书记,下边只有一个助手。后来,根据工作需要,他向上级推荐并任命了一批得力干部成为班子成员。其中王长年是一名优秀的军转干部,他就向上级组织推荐其担任了党委书记,1993年公司改制后,薄占洵先生任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又把总经理担子交给王长年。为了企业的发展大计,打破干部工人界限,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使用人才,先后聘任了40多名中青年干部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按照“德才兼备,量才录用,专才专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明确责任与权利,实行目标管理,动态管理,做到能上能下,大大激发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以人文本,关爱员工。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管理氛围,建设温馨幸福的企业之家,薄占洵先生主导提出实施一项代号为“2342”的系列工程。所谓“2342”就是“正两风”(端正党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提高”(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经济效益),“四热爱”(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建好两个家”(兴旺发达的企业之家和幸福美满的企业之家)。对此,他们不是空喊口号,装装门面,而是扑下身子,驰而不息去实施。比如,联和省商业职工大学特别开办了中专班;引进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专业人才100多名;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11栋职工宿舍楼,解决了职工住房难,走在了市直企业的前面,并在职工家属农转非、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千方百计帮助解除后顾之忧,深得人心。
2.管理效应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三分经营,七分管理”。这是薄占洵先生的管理理念。
在任上,他在学习吸取古今中外优秀管理经验基础上,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概括为“三制一系统,四全一网络”。即,以经理负责制为主体,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以职工民主管理为保障的三大基本制度和既分工又协作的组织系统;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同时加强全面计划管理,全面经济核算,全面劳动人事管理和电脑信息系统为辅助手段的管理网络。并形成了自己经营与管理的风格——“冷静观察,广收信息,科学决策,迅速落实”。
在管理方法上,薄占洵先生倡导“刚柔相济”。
何谓“刚柔相济?”薄占洵先生的理念是:“所谓刚,就是在原则问题上,在重大决策落实上,不能含含糊糊,要丁是丁,卯是卯,要有力度,有权威;所谓柔,就是要善于做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心暖心,以情感人,避免激化矛盾,要学会“弹钢琴”。
如何实行刚柔管理,他总结出20个字:“刚柔结合,教育领先,赏罚分明,治理不殆。”
正是贯穿了这一管理艺术,公司无论经营承包责任制、全员合同制的推行,还是岗位职级的能上能下,奖励处罚的落实,都很快由无序被动状态变为有序主动状态。“企业光荣我光荣,我为企业争光荣”这一主人翁意识在全体员工心中永驻!涌现出一批忠诚企业,勇于担当,成绩突出的好党员、好干部、好职工!先后有2名同志获得省劳模,6名同志获得市劳模,5名同志获得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3.服务效应
企业营销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对象是顾客,竞争的核心是服务和商品。如何赢得客户(顾客)?如何做好服务?
东营商界忘不了这样一个故事。那还是在1989年的初春时节。当时,由于操劳过度,薄占洵先生住进了医院。在病榻上,他从一份信息资料中得知全国名优酒厂因产品提价,一些批发商过分追求近期利益,很少购销名酒,致使这些名酒厂家经营与生产遇到困难。薄占洵考虑到由于这些名酒在消费者中享有的地位,虽然暂时难销,但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必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此时正是增进工商友谊的最佳时机。
辛苦啦!遥握敬茶!
拜读!
向薄先生致哀!
向作者致敬!
您的雅评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写作动力!遥握敬茶!祝冬祺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