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名著·传经典】【星月】红楼梦的冷暖人生(赏析)
对于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每个人的思想、阅历、领悟力、感受力不同,看见的《红楼梦》也就不同,正如作者曹雪芹开篇所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别说每个读者的看法不一,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看《红楼梦》,个中感受也不同。
我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中学时学过的两篇课文,分别摘自《红楼梦》第三章和第四章,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我了解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从“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我认识了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连看电影也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所以看书就成了我的课余爱好,不记得从哪儿借到了一本《红楼梦》,我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除了记得贾宝玉和林黛玉等几个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关系那是稀里糊涂搞不清,但就是这第一次阅读,让我喜欢上了这部小说。后来又读了其他几个版本的《红楼梦》,不仅渐渐理清了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每一次阅读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让我对《红楼梦》再次产生兴趣的是我上高中时,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在全国热播,一栋栋华丽的建筑,一幅幅唯美的场景,一群群年轻的俊男靓女,一段段缠绵悱恻的情节,一首首优美的配乐和插曲,这部电视剧播出时引得万人空巷,再次在国内外掀起一股“红楼热”。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利用闲暇时间再次细读红楼,每读一遍,我都会有一份新的收获,对作者的崇敬之情会更增加一分。现在就跟各位红迷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对人性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挖掘。在《红楼梦》中,共描写了数百个人物,有名有姓的就有三四百个,可以说,一个大观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对于那些关键人物,作者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是因为作者赋予了他们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人性。这些人性矛盾而统一的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如贾赦,贾珍等这些封建社会的上层人物,在他们身上,贪婪,凶恶,好色集于一体,身上看不出一丝亮点,所以是作者主要抨击的大恶之人;还有一些是善恶并存之人,在他们身上有缺点但也有优点,作者在揭露他们的恶行之时,还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一些亮色。比如贾政,贾琏,王熙凤,薛蟠等,贾琏的缺点是好色,但他在石呆子事件中显示出他内心的良善;王熙凤两面三刀,尖酸刻薄,凶狠贪财,但她的管理才能得到了很多人的赏识;贾政钻营虚伪,薛蟠凶残好色,但他们对母亲极孝,这都是他们身上的亮色。即使那些正面人物,作者在赞颂他们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示出他们人性中的灰暗,比如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优点我就不说了,贾宝玉的身上保持着一种贵族子弟的纨绔之气,对爱情不太专一,因为他的滥情直接或间接害死了金钏儿和晴雯;林黛玉也有贵族小姐的通病,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起社会的低层人,正因为她久居深闺感受不到老百姓的饥寒交迫,所以才能写出“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样粉饰太平的诗句。正是因为作者对人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挖掘,我们才领略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性格鲜明,绝无雷同,不仅仅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老爷夫人,公子小姐,即使是每一个丫鬟每一个下人都塑造得各有特色,不会让人产生混淆。
第二,对美好爱情的强烈追求。《红楼梦》就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把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赋予给了作品里的人物。最美好最纯洁的就是宝黛的灵魂之恋,还有很多爱情的情节也描写的非常精彩,单单一个贾宝玉,就有很多女子爱他,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还有晴雯,袭人,妙玉……这种爱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含蓄,有的直白,有的率真,有的委婉,有的单纯,有的名利,从这些爱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了围绕在他身边的每一位女性。除了宝黛之恋,还有几段爱情也可圈可点,比如贾蔷与龄官的爱情温婉缠绵,柳湘莲和尤三姐的爱情荡气回肠,秦钟与智能的爱情世俗难容,潘又安跟司棋的爱情让人叹惋,蒋玉菡和袭人的爱情无心插柳命中注定,贾芸和小红的爱情自然完美。这些爱情篇章,大部分是正面描写的,侧面描写的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中张金哥和李守备之子,他们的爱情遭人拆散,双双赴死,也让读者倍加同情。《红楼梦》中的爱情大都以悲剧收场,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对人们美好感情的扼杀,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通过展示出一段段美好爱情的破灭,让读者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残酷和腐朽。
第三,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充分展现。封建社会的特点就是等级分明,这种等级分明不仅体现在统治阶级的朝堂之上,在荣国府宁国府这样的封建大家庭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小说中多次描写到贾政去皇宫觐见皇帝的一些情节,虽然都是侧面描写,但从贾政那谨小慎微和心惊胆战的表现,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皇家统治者的威严。就拿元春探亲来说,回到娘家不仅规矩繁缛,作为长辈的的祖母,父母还要向她磕头问安,封建社会的等级分明可见一斑。在小说里,三纲五常也被展示的淋漓尽致。贾宝玉贾蓉贾环每次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畏畏缩缩,大气都不敢出一声。贾琏对自己的父亲贾赦也是言听计从,因为对父亲强抢石呆子古扇一事略有不满,就被贾赦打了一顿。《红楼梦》里的女性更是等级制度的受害者,每个女人对自己的夫君都是尽心服侍,恭恭敬敬(王熙凤、夏金桂例外),对于长辈的命令无论对错都不敢违背,贾迎春贾探春就是这种愚孝之下的牺牲品。在大观园里,不仅仅是主子们遵从着严格的等级,下人们也有着等级区分,丫鬟们分为大丫鬟,小丫鬟,仆妇们也分为上中下等,而且等级压死人,贾宝玉屋里的小丫鬟小红无意中给宝玉倒了一杯茶,就被大丫鬟秋纹和碧痕骂了个狗血喷头。但是在贾府有这样一个规矩,就是长辈的奴才比晚辈主子还要尊贵,所以,赖大家才依靠主子发了家,家境优越远远超过了不得势的贾府低等主子贾芸和贾芹。这也是贾府比较特殊的地方。但总的说来,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还是明显地体现在这个大家族之中的。
第四,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展现。尽管曹雪芹在一开始就说明“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但通过作者的翔实描述,读者对书中描写的朝代和地域都是心知肚明。在这篇文学巨著中,作者不仅对当时的风土人情,建筑构造做了详细的描述,而且涵盖了饮食,服饰,医学等多个领域,充分显示出作者在这些方面深刻的研究和精湛的造诣。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真切地了解了当时那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代,贵族们住的是雕梁画栋,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贾府平常一顿饭的开支就可以让数百个老百姓生活一年,遇到特殊的情况和重大的节日,比如书中多次描绘的过节场景,特别是元春省亲,更是花钱如流水。而刘姥姥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灾荒年只能靠打秋风乞讨度日,那些冻饿致死的更是数不胜数了。作品中对服饰的描写非常符合人物形象,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的服饰特点,至于作者在文中罗列出的医药方子,经现代医学家验证后依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人们说《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百科全书,是很有道理的。
自从《红楼梦》面世以来,经历了传抄、封禁直至今天的广为传颂,可谓是经历坎坷。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篇文学巨著并没有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而像一颗久经风沙磨砺的宝石,依然在文学宝库中闪现着璀璨的光芒,这就是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