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一帧老照片的诉说 (随笔) ——担任炮团战士业余文工队长的回忆
一帧老照片的诉说
——担任炮团战士业余文工队长的回忆(散文)
朱炳初
(炮兵第364团业余文工队在师部山边合影于1960年7月12日。前排自左至右:丁兰香、孙兰英及孩子、范文英、许金朋、杨绍昌、XXX、一营教导员刘玉昆与妻子李俊玲的大儿子刘志刚,第二排自左至右:李俊玲(身后为二儿子刘志坚)、刘云英及儿子、段秀英(左为其孩子)、指导员王英高、队长朱炳初,李伙荣、拉手风琴者),后排自左至右:王忠杰(男声独唱者)、谢书章、胡俊连(俱乐部工作员)、苏耀春、XXX、陈金华、XXX)。
人到老年总好回忆刻印脑海的峥嵘岁月,说说那些陈年往事,倾吐一下肺腑之言,从而使自己的悠远思念得到一些慰藉。
今日,翻开相册,看到一帧60年前步兵第84师炮兵团业余文工队合影的老照片,眼前一闪,怦然心动,引起激荡心灵的遐想。
1960年,我时任炮兵团政治处青年干事,那时正当年轻,23岁的连级干部,朝气蓬勃,青春焕发。本来我是重庆炮校毕业的炮兵初级指挥员,到连队后,任炮兵排长、团直指挥连测地排长,因为从小爱好文学,在初中时常写些小稿子登在黑板报上;在炮校时因学习18门专业,时间十分紧张,无暇看课外书,也没时间写点东西;自到连队后,火热的战备练兵生活,激起了写作报道的热情,同时也有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于是就不断地向福州军区党委机关报《解放前线》投稿,不久被聘请为通讯员,时常在报上发表文章。团里领导看我是个“文才”,于是让我改行,从事政治工作,任命为青年干事。当团里要成立业余文工(宣传)队时,指定我兼任队长,由团俱乐部主任王英高任政治指导员。这个队由20人组成,其中干部4人,战士10人,干部夫人(家属)6名,全团能歌善舞的人员聚齐了,承担起宣传演出的重任。
担任宣传队长,对我来说真有如鱼得水之感,兴趣与爱好、责任与担当融合一起,就产生了激情、热情与活力。我原就爱好文化活动,在小学、初中时期,就是校里的文娱骨干,曾编演过小节目,这时赋予使命,亦就重拾起了爱好,真是喜不自胜,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既创作文艺节目,又当导演、演员,加上肩负的全团青年工作,发动干部战士投入火热的战备训练,创造“四好”(政治思想、三八作风、军事训练、生活管理)连队,争当“三手”(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活动,忙得不亦乐乎。我将两职工作合二为一,用创作的文艺节目,作为形象、生动的教育,助推军事,掀起热火朝天的战备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宣传演出节目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全团指战员的欢迎,成为活跃在战备训练中的一支轻骑兵,几乎一两个月或重大节日,就要在全团指战员大会上演出节目,还不时地到附近的村镇慰问演出;师里每年要进行一次文艺汇演,由各个团的文工(宣传)队登场比拼,我们炮兵团,凭着人才济济、文化底子厚实,当然主要还是领导重视,队员们争先的积极性高昂,曾多次夺得第一名。团首长曾给我及指导员予以表彰……
上世纪60年代,由于自然灾害,物质匮乏,生活非常艰苦,加之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东南沿海成了祖国的前线,战备任务非常紧张。在这样的形势下,更需要深入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结合部队实际,向干部战士灌输克服困难、增强斗志的思想与精神,我们的宣传队尽心尽力地这样去做了,真正履行了使命,发挥了宣传教育的作用。回想起来,至今都令我心动欣慰。
嗨!看着这张泛黄的老照片,真是有说不尽的感慨呀!照片上除我与早已转业在福州市工作的年已88岁的王英高指导员常有联系外,其他队员一无所知,不晓得任何信息,尤其6位军官夫人,论年龄还比我大好几岁呢,如今有的已过九旬了,是否安好?就连抱在手里的娃娃们也过耆年了呀!我的战友、队员、孩子们,你们在哪里?过得还好吗?真想重逢欢聚,在一起高唱我作词的《我们是业余文工团员》这首激情奔涌、斗志昂扬的歌啊!显然,这幻想不可能实现,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愿你们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幸福安康,一切都好!
(作者单位:朝阳区军休十五所,85周岁休干,手机13552539135)。
